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终南望余雪古诗释义(终南望余雪赏析)

终南望余雪古诗释义(终南望余雪赏析)终南:终南山,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字词解释】 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生活。明人辑有《祖咏集》。【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考官让其重写,他拒绝了。最后未被录取。

终南望余雪古诗释义(终南望余雪赏析)(1)

选自《全唐诗》

【趣味拓展】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包括了儒家经学、诗赋、算数、法律等等。其中,进士科主要考察考生诗赋的能力,这也是唐朝最为受到重视的科目。每次考中进士科的往往只有二、三十人。当时的人们都把进士及第者称为“白衣公卿”,地位十分尊贵。唐朝时还有一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已算是年老,而五十岁登进士第,就算年轻的了。

【作者简介】

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生活。明人辑有《祖咏集》。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考官让其重写,他拒绝了。最后未被录取。

【字词解释】

终南:终南山,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暮寒:傍晚的寒气。

【原文翻译】

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

皑皑积雪似白云飘浮在天际。

林梢被初晴的阳光映照得分外透明,

黄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

【实战演练】

1.全诗是如何紧扣一个“望”字的?

答: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都是望中所见的。

2.“林表明霁色”一句写得十分生动,试加以分析。

答:一个明字,令人仿佛看到了积雪在夕阳照射下闪闪发亮。而表字也具体刻画了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树林的树梢上才沐浴着阳光,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

【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副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