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讲了什么道理(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与恶的距离讲了什么道理(我们与恶的距离)与此同时,一位年轻英俊的医生踏出列车,提着手术箱。他走入这个充满喧哗、雾霾和蒸汽的世界,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座“神秘旅馆”。总设计师伯纳姆孜孜以求,只为打造一场令世人赞叹的世博会,重塑芝加哥的形象。他说,这不会只是一个梦。恶意指数:★★★★事件原型: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恐怖连环杀人案1893年,镀金时代的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即将举行,旧世界正在崩塌,荣耀与罪恶争相上演。
前段时间,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热播,一时间收获好评如潮,将近12万人在豆瓣标记看过,评分高达9.5。
这部剧改编自2016年台湾街头发生的“小灯泡事件”,当时,年仅3岁的小灯泡骑着脚踏车随妈妈在街头散步,却被一名突然冲出来的陌生男子砍了23刀。这场随机杀人事件,震惊了社会。
除了影视作品可以记录真实事件外,非虚构文学也是历史的记录者。每一本非虚构的背后,都藏着真实、鲜活的故事。
我们与恶的距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白城恶魔》恶意指数:★★★★
事件原型: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恐怖连环杀人案
1893年,镀金时代的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即将举行,旧世界正在崩塌,荣耀与罪恶争相上演。
总设计师伯纳姆孜孜以求,只为打造一场令世人赞叹的世博会,重塑芝加哥的形象。他说,这不会只是一个梦。
与此同时,一位年轻英俊的医生踏出列车,提着手术箱。他走入这个充满喧哗、雾霾和蒸汽的世界,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座“神秘旅馆”。
“我不能不杀人,就像诗人一样,灵感一来就不能不吟唱。”在这座光鲜亮丽的旅馆里,所有隐秘邪恶的梦想都将实现。
他们还发现了很多骨头:来自一个小孩躯干的十八根肋骨。好几根脊椎。一块脚上的骨头。一块肩胛骨。一个髋臼。
《冷 血》恶意指数:★★★★★
事件原型:1959年美国堪萨斯州灭门案
堪萨斯州,霍尔科姆村。几声枪响,良善温和的克拉特一家惨遭灭门。
凶手有两名,异常狡猾:被害人均被击中面部,电话线被割断,子弹壳也消失不见。然而他们从这起谋杀案中得到的只有几十美元、一副望远镜和一个收音机。一时间,案件震惊了整个美国。
卡波特立即赶到当地,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对象包括死者亲友、邻居、当地警察,以及两名犯罪嫌疑人。
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这条冷血之路?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自省之旅。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界,被一些人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但是当我们死去,躺在棺材里的时候,他们却总是把百合花塞进我们的手中,我活着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给我献花?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恶意指数:★★★★★
事件原型:1986年4月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
1986年4月26日,史上最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
这本通篇讲死亡的书,几乎没有任何作者自身对事件的描述,全是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相关人员的跟踪采访,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
作者以独白的方式呈现,以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书中的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
他开始变了,每一天都判若两人。灼伤开始在外表显露,他的嘴巴、舌头、脸颊,一开始是小伤口,后来愈变愈大。白色薄片一层层脱落…脸的颜色……他的身体……蓝色……红色……灰褐色。那些都是我的回忆!无法用言语形容!无法以文字描述!甚至至今无法释怀。
《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恶意指数:★★★
事件原型:2011年震惊全法国的波尔尼克少女凶杀案
2011年,法国波尔尼克发生了一桩奸杀案,遇害者是一名年仅18岁的少女蕾蒂西娅,这起惨案震惊了整个国家,引发了包括时任总统萨科齐在内的全法国的关注。
但作者伊凡·雅布隆卡教授发现,报道和关注此案的媒体和公众只把目光聚焦在了案件的残酷性和司法改革,而对蕾蒂西娅这一人物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探讨。
为了还原蕾蒂西娅真实的一生,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采访了与此案有关的人物,著成了这本受害者立传《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
犯罪就是生活中泛起的血淋淋的泡沫、施虐狂的日常活动、冷酷的喧嚣、文盲和长舌妇的消遣,他们沉湎于人们的不幸,热衷于窥视他们肮脏的私生活。
▂
●你知道什么真实事件改编的文艺作品吗?
《白城恶魔》
[美] 埃里克·拉森 著
徐佳雨 译
《白城恶魔》是美国作家埃里克·拉森的长篇犯罪纪实小说代表作。 1893年,镀金时代的美国, 旧世界正在崩塌,荣耀与罪恶争相上演。 芝加哥世博会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建立的白城美轮美奂; 与此同时,恶魔在城中建立了一座杀人旅馆,在其中满足隐秘阴暗的梦想。
▽▼▽点击底部链接了解更多关于《白城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