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我市著名书画家张仲甫)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我市著名书画家张仲甫)张廷可告诉记者,1983年他曾在开封市文联主办的《梁园书坛》上见到一副张仲甫所作的用毛泽东诗词组合成的行草书对联“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当时,他一下子便被张仲甫先生那豪放遒劲、婀娜多姿的字体所吸引。这副对联一下扎进了他的脑海,至今令他难以忘怀。“我是先认识先生的字,后了解其人,然后又研究其人其书其画的。”张廷可说,“这幅字能够在我脑海扎根33年,我想是有一定原因的。对联上的字体高雅、大气,别有一番情趣和味道。我认为,只有拥有深厚才气和功力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与众不同的行草书。特别是落款之处,张字与仲字之间距离较大,而仲与甫之间又连在一起,像一个字,显得更加灵活、随意,充满趣味。”张廷可回忆道,后来,他又在《二十世纪开封书法作品选集》中看到张仲甫所作的另一副行书对联“长岭卷里相酬句,自画湖边旧住山”。这副对联写得率真从容,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之态,使他更加钦佩。在他看来,张仲甫的书法字体,碑与
张仲甫书法。
张仲甫所画梅花。
张仲甫所画梅花。
张仲甫所画梅花。
张仲甫书法。资料图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古城开封书画界活跃着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就是张仲甫。提起张仲甫的名字,我市老一辈的书画家、艺术家都会赞不绝口,因为,张仲甫不但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对梅花有着高深研究的画家和理论家。可以说,张仲甫的书画作品在河南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在中原大地古城开封享有较高的声誉。
张仲甫1895年生于河南省长垣县北街,1973年卒于开封。他自幼聪慧,喜爱读书习字,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父亲还是把他送入私塾,师从当时名震乡里的书法家刘春融习颜柳,临《多宝塔》《颜勤礼碑》《玄秘塔碑》,寒暑不辍,几年下来其书法作品结构严谨、遒劲丰润。他又临《郑文公碑》和《龙门二十品》,融雄峻伟茂、冲和圆润于一管,渐露棱角。14岁时,因家中贫困难以完成学业,张仲甫到曹州(今菏泽)石印局做学徒,开始学写石印。在做学徒的两年中,因为他写的小楷出众,又会画兰、竹,一时间,来求他写字和画扇面的人众多,在书画界便赫赫有名。学徒生涯结束后,张仲甫回到长垣开了个石印馆。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八路军做宣传工作。因工作需要,他开始习行草,精研孙过庭《书谱》,又苦临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运笔挺健飘逸、灵动俊美,风采俨然。新中国成立后,张仲甫全家迁居开封,开办了华美石印局,主要为益中烟厂印字和作图,他兼任烟厂会计。退休以后,张仲甫专心画梅花,自称“梅翁”。
现任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政协书画院常务理事、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的我市花鸟画家、书法家张廷可先生,其父张道生、其兄张廷相均在开封书画界享有一定的声望,二人与张仲甫均是莫逆之交,因此,张廷可对于张仲甫也有较深的了解。据张廷可介绍,张仲甫的书法结合碑意、帖意,参以对古人的研究、揣摩,加上自己的理解与用笔,形成了独到、高古、空灵的字体。他的书法得北碑及于右任之率真意趣,擅长行书、草书,冶碑帖于一炉,风格豪放洒脱,吸收古人、今人的用笔,增添自己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张仲甫非常佩服于右任的书法,并进行了深刻研究,认为于右任的书法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形成其独特的书作。张仲甫敬佩于右任,学习于右任,书法取象于右任,他把于右任的书法研究得至深至透,结合自己的想法与特点,形成了独有的行书、草书面目,风格豪放、潇洒、脱俗。
张廷可告诉记者,1983年他曾在开封市文联主办的《梁园书坛》上见到一副张仲甫所作的用毛泽东诗词组合成的行草书对联“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当时,他一下子便被张仲甫先生那豪放遒劲、婀娜多姿的字体所吸引。这副对联一下扎进了他的脑海,至今令他难以忘怀。“我是先认识先生的字,后了解其人,然后又研究其人其书其画的。”张廷可说,“这幅字能够在我脑海扎根33年,我想是有一定原因的。对联上的字体高雅、大气,别有一番情趣和味道。我认为,只有拥有深厚才气和功力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与众不同的行草书。特别是落款之处,张字与仲字之间距离较大,而仲与甫之间又连在一起,像一个字,显得更加灵活、随意,充满趣味。”张廷可回忆道,后来,他又在《二十世纪开封书法作品选集》中看到张仲甫所作的另一副行书对联“长岭卷里相酬句,自画湖边旧住山”。这副对联写得率真从容,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之态,使他更加钦佩。在他看来,张仲甫的书法字体,碑与帖结合得那么融洽,那么有度,是我们今人学习书法的榜样。
张仲甫不仅擅长书法,他的国画更是十分了得。据张廷可介绍,他曾在报纸上看到过张仲甫所画的墨竹,寥寥数笔,却画出了竹子的情趣和高雅,水墨淋漓,直追板桥,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号称“梅翁”的张仲甫最擅长的还是画梅花。张廷可说,1963年张仲甫精心绘制了一幅梅花送给他的父亲张道生,上面写着“种梅容易画梅难 1963年道生吾兄法家雅正”。是年,他又画了一幅梅花送给他的哥哥张廷相,落款“人与梅花一样清”。后来,他对张仲甫创作的梅花作品尤为关注,曾见过他的许多作品,落款无一重复,幅幅引人入胜。张廷可认为,国画作品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寄托画家的思想,梅花凌寒高洁的品格正是张仲甫毕生追求的精神写照。
张廷可常听他的父亲、哥哥讲,张仲甫的梅花作品千姿百态,劲俏挺拔,技法新颖,繁而不乱。张仲甫是一位对艺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一向刻苦努力,对作品要求更是精益求精,因而能创作出许多技艺精湛而又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不仅如此,张仲甫对于颜料的调制也十分严格,事必躬亲,几十年日日夜夜的摸索,对于使用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使得其作品的色调搭配宛如天成,自然和谐。张仲甫画的梅花,花瓣粉红,花密而浓,淡雅脱俗,轻飘如纱;他画的梅花淡然落墨,笔笔生华,虬枝曲直,伸展自如,又自出新意,在梅花下勾出一奇石、一枝竹叶、一丛兰草,别具情趣。其艺术风格可以说是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从张仲甫梅花的作品中,不难看到古代画梅大家的影子,梅花花朵满而不繁,错落有致,每一朵梅花都劲俏挺拔,技法工整。梅花含蓄,构图灵巧,层次分明,再配以潇洒的行书落款,更显得作品完美,春意浓浓。张仲甫的梅花作品写意抒情,无不精湛,每幅作品都能呈现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潜流出无穷的意趣与情思。不光他的梅花作品洋溢着大自然盎然的生机,显示出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热爱,他的其他作品也清新雅逸,虚静恬淡,不落俗套,为世人所推崇。
张廷可认为,张仲甫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上努力学习中国书画的优秀传统,深入生活,结合现实,吸收诸多表现方法,形成清新向上、雅俗共赏的个人风格,是因为他打破了世人对梅花的固定思维,梅花不再是以稀、瘦、少为美,不再孤芳自赏。在张仲甫的笔下,梅花不仅艳丽多姿,缤纷烂漫,更传达了一种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激励中原,激励古城开封。
在我市诸多老书画人眼中,张仲甫的画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努力把空间、质感等表现方法融入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以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他鲜明生动的艺术个性。张仲甫的梅花既继承了宋、元以来画梅大家的技法,又独辟蹊径,师法自然,着浓艳于浑厚,涵茂密于清逸。所以,他的画虽然繁花累累,纷披烂漫,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生机勃勃,没有丝毫红俗黑怪之感。张仲甫画梅采众家之所长,他的梅花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便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遗作也多被我国当代最高级别的美术馆所收藏。张仲甫的书画作品名扬中原大地,声播海外,他可谓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封书画界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