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在12岁之前要告诉孩子什么(千万别在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
李玫瑾在12岁之前要告诉孩子什么(千万别在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想让孩子听话,有时,必须要用父母的权威严肃地同孩子沟通,孩子意识到父母的态度严肃时。但当了妈妈后,才发现,有时候让孩子远离不好的行为,用朋友的角色是不合适的,因为用朋友的角色同孩子说话时,孩子是不听的。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在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和孩子做朋友,错过,将是父母教育上最大的损失。没做妈妈之前,想法很简单,就是生了孩子后,要同孩子像朋友一样,要好好同他们说话。
魔女宅急便 侵权必删
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指出: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6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在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和孩子做朋友,错过,将是父母教育上最大的损失。
没做妈妈之前,想法很简单,就是生了孩子后,要同孩子像朋友一样,要好好同他们说话。
但当了妈妈后,才发现,有时候让孩子远离不好的行为,用朋友的角色是不合适的,因为用朋友的角色同孩子说话时,孩子是不听的。
想让孩子听话,有时,必须要用父母的权威严肃地同孩子沟通,孩子意识到父母的态度严肃时。
就会意识到,自己刚刚的行为不妥或者不对。
《少有人走的路》书中曾写道:
孩子心智未成熟之前,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和帮助孩子心智成熟,这个过程,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指责、批评、鼓励和表扬,而不是顺从。
这也就说到了,为什么父母不能和孩子做朋友,因为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如果和孩子做朋友。
就等于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同等的位置,当位置同等时,就没法给予孩子适当的拒绝、指责以及批评。
但6岁之前的孩子,却是规矩和习惯树立的关键时期,正需要父母对于孩子正确的引导。
如果这时,我们不是先给孩子树立规矩和习惯,而是先和孩子做朋友,什么都顺从着孩子。
那未来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听从我们的管教。
6岁前孩子需要父母正确引导
看《家有儿女》时,有一段对话特别地深刻。
刘星和小雨都责怪自己的妈妈,说妈妈,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没给我们报些兴趣班学习。
如果从小培养,长大了,我也会弹钢琴,拉小提琴,或者……”
刘梅委屈地说: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报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
刘星回:
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着我学呀……
刘梅哑口无言。
这让我想起大宝,大宝3岁半时,开始接触手机,那时还小,我们就给她规定3-5分钟左右。
但有时看完还想看,我就让她多看一个,但看完还想看时,我就会说,可以看,不过晚上要休息。
孩子当时很想看,就答应得很爽快,但晚上不让看时,就会撒泼、生气,但生气我也只是抱着她。
告诉她,我理解她很想看,但中午已经把晚上的看完了,要看的话,明天再看,3次之后。
孩子就知道我的态度是认真的,就不会再破坏规矩了,而是开始遵守我给她制定的规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孩子生活习惯的形成要远远早于他们语言与思维逻辑的形成。
先做父母,后做朋友
孩子在规矩和习惯未形成之前,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父母,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就像大宝这次转学去幼儿园,开始时一直哭,告诉我,她不想上学,我了解孩子的情况后。
知道她只是单纯的不适应,没有其他事情后,我就很郑重地告诉她,我理解你想妈妈,但上学这件事,是每个小朋友都必须做的事情。
就像大人需要工作赚钱一样,这是我们的责任,上学是你的责任,我们不能因为不适应就不做。
为人父母,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需要做的是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同时做到正确引导。
不过你想哭的话,我陪你哭,但哭够了,妈妈继续陪你去学校,自从那次后,大宝就意识到,上学是她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就不再说不去学校了。
养育孩子过程中,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妥协。
而是该拒绝时拒绝,该答应时答应,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魔女宅急便 侵权必删
例如:
孩子放学后,不想写作业,要求睡觉前在写,或者做好饭时,不想吃饭,只想吃零食,又或者不想睡觉,只想躺在床上看手机。
作为父母,就要告诉她不可以,刚开始孩子可能不理解,但等孩子长大,有了正确的认知和边界后,就会意识到父母的做法是对的。
就像大宝,以前放学,喜欢把作业拖拉到睡前写,但树立规矩后,养成了放学就独立写作业。
开始时,大宝是抗拒的,我告诉她,这是你的事情,妈妈只负责提醒你今天有作业需要完成。
不过,你想晚上写,也可以,但我不会继续提醒你了,因为我忙了一天了,很累,我要早点休息。
同时,我告诉她,如果晚上太晚了,你又继续没写的话,那你就自己去学校同老师沟通,或者接受老师批评,孩子意识到这样不对后。
就主动去写作业,现在放学,只要告诉她有作业,就会主动去完成,不需要我过多说什么。
因为她明白,这是她的事情,不是在替我做事情,结果就是,不仅培养了孩子责任感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意识,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会形成肌肉记忆,输入在了孩子的大脑潜意识里,养成自律的习惯。
当孩子慢慢长大,自律习惯已经养成,心智也开始逐渐成熟,那父母就要转换朋友的角色。
而不是继续用权威来管教孩子,而是开始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同我们无话不说。
如果父母一直用权威,就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更难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当不了解时,也就很难起到管教的目的。
育儿专家曾说: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决定了管教的基础。
写在最后:
养育孩子的道路上,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孩子未长大之前,给予孩子合理的意见和引导。
让孩子在心智未成熟之前,也可以拓宽自己的道路,不至于长大后,去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做呢?
这个世界,什么事情,做错了,都可以想办法去弥补,但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了,就不可逆转。
作者介绍:
彤橦妈妈聊育儿,我是一枚热爱学习热爱成长的90后二胎宝妈,我喜欢用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和孩子,同时,用故事的方式来点亮人生,愿望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