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历史名城简介(辽阳的建置沿革演变)
辽阳历史名城简介(辽阳的建置沿革演变)到了汉代,《辽阳县志》记载“西汉因之(秦)”,就是说因袭了秦代的郡县制。但实际上,在汉代建立初期,辽阳地区作为封地,并未沿用郡县制,直到公元前195年,汉军驱逐燕王卢绾,收复了燕地,重新实行郡县制管理,恢复了辽东郡,襄平仍是辽东郡首县。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辽东郡管理范围扩大,共领有18个县,其中在辽阳地区有襄平和居就二县,襄平县没有变化,居就县位于今天辽阳县河栏镇亮甲村西北的汤河上游西岸。这18个县中也包括辽阳县,但当时的辽阳县位于今天辽中县茨榆坨镇偏堡子村附近浑河北岸,与辽阳地区并无关联。这在《辽阳县志》中收录的金毓黻《辽阳襄平考》中可以得到印证。《辽阳县志》中记载,“东汉改属元菟郡”,这里指的应是辽阳县,而不是襄平县。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郡县制在全国正式确立,“秦于辽河东地设辽东郡”,辽东郡的郡治仍旧是襄平。 《辽阳县志》中说“设官奠民必先建置”,意思是一个地区设置官吏和安定人民必须
《辽阳县志》成书于1928年,是一部官修志书,由白永贞总纂。全书共12册,70余万字,内容广博,史料丰富,涵盖地理、人物、政治、人事、物产和艺文等诸多方面。留下了从秦汉至民国二千多年来整个辽阳地区的历史、文化缩影,堪称一座城市的百科全书。
一、辽阳的建置沿革演变(一)
方志学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地方志是地理书,不管这种说法是否被广泛认可,但地方志往往都把地理作为开篇。《辽阳县志》的首编也是地理,下分六卷,第一卷包括建置沿革、疆域、形势、方位、气候和晷刻。
《辽阳县志》中说“设官奠民必先建置”,意思是一个地区设置官吏和安定人民必须要先明确建置。本篇就结合《辽阳县志》的记载说一说辽阳的建置沿革演变情况。
“县境为《禹贡》青州北域。”这是《辽阳县志》中第一句关于辽阳建置沿革的介绍。句中提到的《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是公元前300年左右战国人托名大禹所写。《禹贡》采取一种设想的方式将全国分为九个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每一州都分别记述了山川、湖泊、居民、土壤、田赋、贡品、交通等情况。尧舜禹夏商及西周时期辽阳地区大都属于《禹贡》记载中的青州北域。只是在舜统治时期,把青州分出一部分建立营州,辽阳地区归属营州;到了禹统治时期又把营州并回青州;夏商和西周一直都遵循这种划分。这时的建置只是一种理想的设计,并非真正的行政区域划分。
辽阳地区正式建置设置的开始时期是战国末年,大约在公元前300年,燕国将领秦开率军打败东胡,占领了整个辽东地区,并在辽东地区设郡建城,辽阳地区有了正式的建置。秦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军事将领,传说他为了城内百姓的安危只身前往东胡做人质,一时沦为东胡人的马奴,一次偶然他从老虎爪下救下了东胡王子,从而取得了东胡的信任,趁东胡人放松警惕的时候,秦开逃回了燕国。而后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因为秦开有在东胡生活的经历,熟悉东胡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燕昭王命他率大军进击东胡,秦开率军一举打败了东胡,占据了整个辽东地区,一雪曾经的屈辱。为了长期统治所占领地区,增强燕国的国力,秦开在占据的土地上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在辽阳地区筑建襄平城,作为辽东郡的郡治,襄平城就是辽阳城的前身,辽阳从此有了正式的建置设置。襄平城作为军事重镇成为燕国的重要城市之一。燕国后期,燕王喜因为与秦交战失败,后退到辽东地区,把襄平城作为燕国战时的国都。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郡县制在全国正式确立,“秦于辽河东地设辽东郡”,辽东郡的郡治仍旧是襄平。
到了汉代,《辽阳县志》记载“西汉因之(秦)”,就是说因袭了秦代的郡县制。但实际上,在汉代建立初期,辽阳地区作为封地,并未沿用郡县制,直到公元前195年,汉军驱逐燕王卢绾,收复了燕地,重新实行郡县制管理,恢复了辽东郡,襄平仍是辽东郡首县。到了汉武帝统治时期,辽东郡管理范围扩大,共领有18个县,其中在辽阳地区有襄平和居就二县,襄平县没有变化,居就县位于今天辽阳县河栏镇亮甲村西北的汤河上游西岸。这18个县中也包括辽阳县,但当时的辽阳县位于今天辽中县茨榆坨镇偏堡子村附近浑河北岸,与辽阳地区并无关联。这在《辽阳县志》中收录的金毓黻《辽阳襄平考》中可以得到印证。《辽阳县志》中记载,“东汉改属元菟郡”,这里指的应是辽阳县,而不是襄平县。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元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割据自立,设立平州,自称平州牧、辽东侯。平州下属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5郡,襄平县是辽东郡和平州的首府,地位相当于一国之都,是公孙度政权的统治中心。公元220年,曹魏政权建立,初期在襄平设置东夷校尉,作为辽东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管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事务,但实际上只是名义而已,为了安抚公孙度,曹魏政权承认公孙度自立的平州,由其世袭。到了公孙度孙子公孙渊统治时期,曹魏政权趋于稳定,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派司马懿率领4万大军征讨公孙渊,双方在首山展开激战,公孙渊大败,退守襄平城,司马懿率军围城,恰逢连绵雨水,军中苦不堪言,司马懿死围不退,一个多月后城中断粮,军士哗变,襄平城破,公孙渊父子被杀于太子河畔,襄平及辽东地区纳入魏国版图。司马懿为防止叛乱,做出了为世人所诟病的残忍行为,把辽东军中的官吏、将士及15岁以上男子全部杀掉,襄平城一时成为人间地狱,历代所累积的文明被拦腰斩落。司马懿沿袭公孙氏政权设置,仍设平州,襄平依旧是治所所在,并在襄平设置护东夷校尉,负责统领东北各民族。
司马氏篡权曹魏政权后,不久统一天下。晋武帝在泰始十年(274)仍在辽东地区设置平州,襄平仍是平州的首府。
来源:辽阳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