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伊芙所接手一系列命案的线索都将矛头指向了为邪恶组织“十二门徒”工作的薇拉内尔,随着调查的深入,两个明里暗里的“对手”间开始互相“迷恋”。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便围绕着这两个身份个性都十分鲜明的人物展开。另一位女主薇拉内尔(朱迪·科默饰)则是一名经过了专业训练、技巧熟练且会多国语言的高智商杀手,她患有精神疾病(psychopath),出生于俄罗斯的她曾因故意杀人(杀害了她疯狂执迷的女老师的丈夫)在俄罗斯监狱服刑。她还极度贪图享乐,衣柜里堆满了华丽的衣服和奢侈品,冰箱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名酒。薇拉内尔可以说符合许多观众对于“美女杀手”的想象:姣好的脸庞,能够驾驭不同风格的装扮——尽管那是她为了接近“猎物”的伪装。服装组为薇拉内尔精心准备了各种奢侈品服装和“古着”,据说在第一季播出后,粉色蓬蓬裙和泰迪熊毛外套甚至因为薇拉内尔火了起来。很多时尚类自媒体一定对《杀死伊芙》心存感激,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

“死的人太多!永远不晓得谁和谁是一边的。”2018年《杀死伊芙》第一季播出时,有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或许也符合很多观众的观感,实际上,这种捉摸不定同样延续到今年5月底刚刚完结的第二季。

《杀死伊芙》并不是那种讲述一般人生活、能使观众产生共情的电视剧,尽管它属于现代题材。它更多带有一种传奇性,展现出截然不同于普通人的图景,满足猎奇者的好奇心。

这足矣构成《杀死伊芙》吸引人的一面。

剧中人物首先便不是我们生活中会接触到的。女主之一伊芙(吴珊卓饰)是名长着一张东方人面孔的英国国家情报及安全机构工作人员,她是个探案天才,凭敏锐的直觉常常成为案件调查的突破口。她把自己绝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一桩桩命案的追查工作中,却总也处理不好家务事,和丈夫的感情处在破裂边缘。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1)

另一位女主薇拉内尔(朱迪·科默饰)则是一名经过了专业训练、技巧熟练且会多国语言的高智商杀手,她患有精神疾病(psychopath),出生于俄罗斯的她曾因故意杀人(杀害了她疯狂执迷的女老师的丈夫)在俄罗斯监狱服刑。她还极度贪图享乐,衣柜里堆满了华丽的衣服和奢侈品,冰箱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名酒。

薇拉内尔可以说符合许多观众对于“美女杀手”的想象:姣好的脸庞,能够驾驭不同风格的装扮——尽管那是她为了接近“猎物”的伪装。

服装组为薇拉内尔精心准备了各种奢侈品服装和“古着”,据说在第一季播出后,粉色蓬蓬裙和泰迪熊毛外套甚至因为薇拉内尔火了起来。很多时尚类自媒体一定对《杀死伊芙》心存感激,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现在第二季在豆瓣上热度最高的剧评就是对薇拉内尔每一集装扮的解析。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2)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3)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4)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5)

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便围绕着这两个身份个性都十分鲜明的人物展开。

伊芙所接手一系列命案的线索都将矛头指向了为邪恶组织“十二门徒”工作的薇拉内尔,随着调查的深入,两个明里暗里的“对手”间开始互相“迷恋”。

不得不说《杀死伊芙》是一部“颜值”很高的电视剧,除了在薇拉内尔身上轮番变换的服饰,镜头里各地的风景也让人神往。

剧中,薇拉内尔会被派去欧洲不同国家执行刺杀任务,因而取景地就包括了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意大利托斯卡纳和罗马以及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等等城市。

比如第二季第四集中,薇拉内尔和她的接头人康斯坦丁参观画展的场景就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拍摄,薇拉内尔也是在这里看中了简·德·布雷的画作《德·维特兄弟之尸》,并买了明信片寄给伊芙。

第五集中,薇拉内尔、康斯坦丁商量任务时看到的活雕像位于伦敦南岸中心。

整季让人印象深刻的最后一个场景——薇拉内尔开枪射向伊芙的地方则在意大利拉齐奥大区蒂沃利的哈德良别墅。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6)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7)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8)

除了视觉享受,《杀死伊芙》吸引观众的根本,还有故事本身,尤其是两名主角伊芙和薇拉内尔的关系。

用当下流行的故事模型来拆解这部剧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侦探剧,它并没有展现出一种“猫鼠游戏”式的传统叙事;作为犯罪片,它也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反派角色。两季播完,我们甚至都还不知道主角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许多人愿意将《杀死伊芙》理解成是一部百合剧,尽管到第二季结束《杀死伊芙》也没有摆脱“卖腐/卖百合”的嫌疑(即引导观众相信剧中人物可能是弯的、但从来没有坐实的一种拍摄策略)。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第二季一开始对于伊芙来说就是一场“大型失恋”。开场仅发生在第一季结束后的30秒,第一季的最后,伊芙用刀捅伤了薇拉内尔,重伤的薇拉内尔趁伊芙不注意逃离了房间,两人自此失去了联系。伊芙心神不宁地拿着刚刚捅伤薇拉内尔还带着血的刀走出了公寓——这与其说是因为她为自己“杀人”感到恐慌,不如说更多来自她对失去一个千载难逢的对手而感到失落。

在去车站的路上她一直带着那把刀,潜意识中她想将之留作一种纪念(虽然听上去十分变态),直到遇到安检她才匆忙将之丢弃。回伦敦的整个过程她都失魂落魄,拼命往嘴里塞糖果(据说这一幕来自编剧Emerald Fennell的亲身经历:每当她宿醉得厉害,都会赶紧让自己手上有一些糖果),用圆珠笔狂扎自己的手掌,在火车的桌板上刻下一个心形……直到她回到家泡在浴缸里,看到自己指甲缝里的血迹的时候,终于才哭了出来。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9)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10)

这当然是对剧情的一种合理解读,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理解这部剧,很可能会错过更多感受。倘若进一步抽象化剧中的人物,我们其实可以将伊芙和薇拉内尔理解成是一个人性格的两面

首先可以看到,两人彼此都站在各自的对立面:一个代表了正义,另一个则代表了邪恶。几乎构成伊芙所有行为动机的,是她极度享受在揣摩罪犯心理过程中产生的快感。早在第一季第一集这种倾向已经显现:她甚至会为了模拟杀人者的杀人过程用刀去割自己的腿。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11)

和伊芙相似的是,薇拉内尔杀人的动机也正是她本身对杀人这一过程的享受。第一季有一场她的接头人给她做心理测试的戏份,当看到一张残忍死去的狗的照片时,她的反应竟然是觉得好笑。

这正契合了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矛盾的东西,然而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就像伊芙和薇拉内尔彼此间的关系。

直到伊芙出现,难以对他人产生任何共情的薇拉内尔才认为一个能在精神层面上理解自己的人出现了。

第二季第四集里,薇拉内尔在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杀掉了一名男子,她专门租了一间可以看到案发地点的房间,来观察调查自己的人是谁,但当她看到来调查这个案子的人不是伊芙时,竟然倍感失落,伤心流泪。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12)

而伊芙,也因为遇到了一个自己琢磨不透的对手而本能地感到兴奋。“我真的希望她能更有趣。”当伊芙在调查另外一件案子时,如此评价一个代号为“Goast”的女嫌疑犯,言下之意就是觉得薇拉内尔更有趣。

正如上文提到,为了揣摩杀人者的心理,伊芙常常会出现一些自己以往并不会去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种侦探因为调查过于深入而与罪犯产生共情乃至变得疯狂的故事,让人想起大卫·林奇的经典剧集《双峰》和2017年的热门美剧《心灵猎人》。

《双峰》里,一向为人正派的库珀探员面对镜子突然狂笑不止的镜头想必一定是许多人的噩梦。

这种现象实际是有心理学依据的。《杀死伊芙》的编剧Emerald Fennell曾提到过一个术语“Folie à deux”,即“二联性精神病”,意思是“二人共享的疯狂”:形容一个有精神病症状的人,将妄想的信念传送到另一个人。

第二季最后一集的一个情节是,伊芙为了救薇拉内尔,情急之下抡起斧头劈死了想置薇拉内尔于死地雷蒙德。两人成功逃脱后,伊芙才意识到薇拉内尔其实是想诱使自己杀人,使自己心理崩溃,好趁乱让自己跟着她亡命天涯。这也是全剧戏剧张力最大化的时刻,伊芙已经越界了,但她最终并没有选择和薇拉内尔站在一边,也给下一季留下了悬念。

就像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总会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进行博弈,《杀死伊芙》用一种艺术化的手段将这种矛盾和纠缠展现出来,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杀死伊芙谁是内鬼(杀死伊芙扭曲又享受的)(13)

去年11月,《时代》杂志将《杀死伊芙》选为年度最佳剧集,杂志主笔表示“剧中角色是多维但不完整的,而她们之间的相互迷恋是由每个女人都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质所激发”。

《纽约时报》还将吴珊卓与朱迪·科默在剧中的表演列入年度最佳名单,“两名女主演将惊悚片演绎得风趣幽默,将平淡无奇的困窘场面演绎出远非任何子弹能比的杀伤力。”吴珊卓也凭借第一季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第76届金球奖(她是近40年来第一个获得该奖项最佳女主角的亚裔女演员)、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以及第9届评论家选择电视剧奖的最佳女主角。

尽管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会因为过于追求抒情化的表达而弱化了某些剧情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不过对于喜爱这部既扭曲又充满乐趣电视剧的观众来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