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个沙雕节目(成都人专属沙雕节目清单)
每日一个沙雕节目(成都人专属沙雕节目清单)有的也早已另寻他路有的已经离去曾经天天在电视上散打评书的李贝贝现在也开了自己同名的公众号记忆中带给我们欢乐的本地笑星
说起成都妹儿的男神
啥子彭于晏、吴彦祖都要靠边站
我们的男神
非那个爆眼子老头儿李伯清莫属!
曾经天天在电视上散打评书的李贝贝
现在也开了自己同名的公众号
记忆中带给我们欢乐的本地笑星
有的已经离去
有的也早已另寻他路
恍然间
我竟然有点怀念
那些曾经风靡成都的电视节目
我外地来的同学,第一次听到李伯清散打,还以为他真的是个散打选手!
但其实李贝贝的散打,就是评书。
在李贝贝这个老成都人的眼中,我们成都人是这样的:
成都人有个坏习惯就是见啥问啥~让很多外省人都搞不懂~
比如说端碗面过来~“吃面哇?”我端的是面的嘛,端碗饭就问吃饭哇~拿个锅盔就问吃锅盔哇~
他非常热爱我们的方言,并以此做出了很多方言引起笑话的段子。
四川人在北京买东西。
顾客:“小姐,请你给我拿条摇裤。” 售货员:“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腰鼓,你到乐戏场去看一看。”人家还以为是腰鼓。
顾客:“哎呀,你这个小姐简直成了北京的广耳屎了!你连摇裤都搞不懂,摇裤就是火炮!” 摇裤就是火炮,人家就更搞不懂了!
要说李贝贝对成都人的影响,就拿我那个背时闺蜜来说,看起那么单纯可爱的一个女娃子,一说她个啥子,就用“你狗撵摩托,不懂科学”桑回来!
今年已经71岁的李贝贝,宣布退休都有三年了,但是越活越年轻,开始变妖艳了。天天没事爪足球,去吃点好东西,还会发微博了。
希望李贝贝身体健康,持续带给我们快乐不要停!顺便表个白,李贝贝,人家宣你!(羞涩脸)
“盯到看到,婆娘来了,提高警惕,警防遭揪到!”
“站到!”
每盘吃夜饭的时候,这个音乐一昂,马上我就要端起饭碗跑到电视机面前守到看。
要说成都男人最怕啥子,看了这个剧,成都男人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怕就怕个人的婆娘!
为此,我们专访到几位网友,谈谈他们对成都耙耳朵的看法:
@翻滚吧_小唐唐:成都——耙耳朵的原产地。
@宅腐双修兔:我大成都的传统道德观念就是,男人以当耙耳朵为荣!
@pengpengpeng:成都男生就像耙哥一样,都是温柔的小天使,希望我也能找到自己的耙哥哥!
@冲鸭冲鸭:值得推崇~
当然,妹子们除了期望自己也能有像耙哥一样温柔的耙哥哥,还希望自己的耙哥哥能像王宝器这样喜剧~
除了这些笑料,这部方言经典电视剧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方言名句。
说到这就只有贡献出来给大家qio一哈
人活二十几 全靠懂得起。
说你瓜 硬是瓜 半夜起来扫院坝.人家勒婆娘你喊妈。
都是水何必装纯 都是人何必装神。
求钱不揣 走路非歪。
你面带猪相,心头嘹亮一身稀脏,冒充港商。牙齿焦黄,冒充内行,屋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还飘飘。
洋又洋不来,袜子套拖鞋。
哟喂,没得点本事我还敢梳分分头哦?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无脸皮,天下无敌!
说到那二年生成都三轮车电瓶车最虚火的人,除了城管,那就是这位谭乔谭警官了。
作为一档正经的新闻节目,却一度成为成都人的快乐源泉。那都是因为谭sir的幽默诙谐。
骑电瓶车要用手捏到线的神人,对自己娃娃性别傻傻分不清楚的摩的师傅,在成都不忘荣昌猪的骚年......这些属于精彩的资源,今天也拿出来分享了,看完这篇文章,各位再慢慢看!
那段时间在成都开车,看到那些违章乱整的交通现象,都不免发出一声感叹,胆子肥哦,拿给谭警官逮到又要出名了!
只是可惜这档开播了八年的优秀本地节目,最后还是没能陪我们到最后。谭警官在成都马路边进行的一次次高端访谈,也成为我们新一代成都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据说谭警官已经辞职,阔能是寻找自己的未来了。但是还是很感谢谭警官,他用独特的方式,给成都人民上了一次又一次生动的课堂。
虽然小时候的儿童节目大部分都被中央电视台承包了,陈岳叔叔讲故事硬是从这些大牌节目中挤出了一条路,成了本地最受欢迎的少儿节目之一。
平时不想看的书,不想读的字,通过陈岳叔叔的一张嘴,绘声绘色的讲了出来。十分形象又有感染力。
讲真,本人就属于一看书就爪瞌睡那种,但是我通过陈岳叔叔讲故事听完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
身边好多原来一起看陈岳叔叔讲故事的小伙伴,现在也都是娃娃的妈老汉了,可能现在我们在gai上偶遇陈岳叔叔的话,我们还是会情不自禁的喊一声陈岳叔叔。
我们成都是一座让人来了就跑不脱的城市。而让人跑不脱的秘诀之一就是成都的美食。
吃八方这个节目,就是专门为了吃货些打造的美食节目。在莫得大众点评的年代,飞哥和兰妹就是成都吃货的风向标。
这是一档川话的美食节目,不光是成都话,兰妹还会说点内江话、自贡话。遇到东北的,还阔以说点搞笑的椒盐普通话。
经常夺开电视,就看到飞哥兰妹又在吃好吃的,让小时候的我非常想长大当个美食记者,天天到处吃东西,还可以挣钱。
现在四川电视台还在播吃八方,但是受到了不少质疑。它不再是单纯的给观众介绍好吃的了,更像是专门在播广告。
期待成都能出个真正权威的美食栏目!
要问哪个小朋友没有看过猫和老鼠的,恐怕莫得。
偏偏猫和老鼠还出了一个四川方言的版本,看得我们脸都要笑烂。
假老练和风车车两个斗了一百多集,硬是没斗出个输赢,还越打越亲热,还跟莽哥一起结拜了兄弟。
而方言版的配音,也有我们熟悉的本地主持人万喜。要说这部动画片方言质量和笑点的把关,更是不让人操心,因为我们的男神李贝贝正是它的艺术顾问。
到现在剧荒的时候,依然还会把假老练和风车车找出来看一哈。
要说这位哥老倌,长得一脸干心儿相,眼睛眯眯儿大,穿得土发型土名字也土,但是那个时候的他光凭一张嘴还是吸引了一大波的妹子。(放一张石哥很丧的脸...石哥不要打我)
甚至有些妹儿都觉得石成金长得丑乖丑乖的,喜欢他,想给他当女朋友!
道听途说每期节目都不长,半个小时左右,还是在广告中插播节目的那种。但是钟爱粉每天都要守到看。
石哥用轻松诙谐、充满个性的语言调侃生活百态。让观众感觉很亲近,接地气。我们一起来看哈石哥眼中的自己。
节目播出四年后,有那么一天,这档三十三频道的王牌节目,突然换了一个主持人,而我们的石哥竟然销声匿迹了!
粉丝们开始在贴吧“通缉”石成金,还跑到电视台门口去堵他,更有粉丝在百度上挂出了高达200分的悬赏,只为求一个石成金为啥子不主持道听途说的原因!
传闻很多,有人发帖说“惊闻石成金不幸住院!”有人说“石哥在外地,委托我给大家说一声,他可能不会主持《道听途说》了。”还有人猜石成金下课了或者跳槽了,呼吁“电视台给个说法”。
甚至还有人说看到石哥在青城山出家了,还拍到了他出家的照片。
那么,我们熟悉的石哥这两年到底跑到哪切了喃?
其实,后来的石哥依然在做脱口秀,只不过平台从以前的33频道换到了广播电台FM99.8每天早上八点半到九点,节目叫做“石来石往广播操”。
你有多久没有打开电视了?
现在电视收视下滑,网络视频用户逐年上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本土出彩的节目越来越少。
这些节目承载的是我们这一代成都人的青春,在那个时候,科技还不是很发达、大家也不是很富裕,没有其他照片或者视频的佐证,我们只能通过这些陪我们长大的电视剧怀念那个时代。
长大的我们有了网络,也很难得再通过电视获取信息。只是再看这些节目,依然能让我们捧腹大笑,把它们当成我们生活的快乐源泉。
感谢它们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希望我们这代人也能创作出能正面影响下一代人的快乐源泉!
今日话题
说一说大家小时候记忆深刻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