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弄堂餐厅地址(寻访上海老弄堂第五站)
上海老弄堂餐厅地址(寻访上海老弄堂第五站)解放初期能够住进集贤村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有经济背景的。估计现在住在里面的人,大部分也是有头有脸的,从房子的格局中就能看出。这里面的地名很有意思,面筋弄、引线弄等。集贤村南面是一片即将要拆的建筑,很多临街房连窗户都被石板封上了。谁知道就在这一片即将成为废墟的建筑群里面,却隐藏着一座据说是明代就有了的建筑——书隐楼。由于藏在这一片要拆迁的建筑当中,即使它占地3.5亩相当于2000多平米,从外面也一点感觉不出来。这一段发另一个帖子。
从地铁
9号线的小南门地铁站3号口上来,跟着导航走到金坛路时,问一个大姐,老城厢在哪里?大姐指着不远处一个大门说,那个集贤邨(读音cun村)就是老城厢这一代的典型代表,都是石库门的建筑,到那里去看看就可以。
追溯历史,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江苏巡抚委托苏松巡道管理海关。那时南北交通海运发达,带来商业繁荣,关税颇丰。于是1730年。加官进爵,移驻上海。王澄慧到上海后在这里买了十四亩二分地,造了150间房屋作为衙门。就是集贤村的前生。大门朝南,门前留出一条近九米的通道(既今天的金坛路),而她的西侧有一条路,是道台进出必经之路,遂叫做巡道街,沿用至今。据说“巡道”还是一个官衔的意思。
集贤村的前身是清朝的道台衙门府。里面有大小不一的150间房。工作人员都住在偏房,而道台大人则占居了最佳地理环境的房间。
解放初期能够住进集贤村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有经济背景的。估计现在住在里面的人,大部分也是有头有脸的,从房子的格局中就能看出。
这里面的地名很有意思,面筋弄、引线弄等。
集贤村南面是一片即将要拆的建筑,很多临街房连窗户都被石板封上了。谁知道就在这一片即将成为废墟的建筑群里面,却隐藏着一座据说是明代就有了的建筑——书隐楼。由于藏在这一片要拆迁的建筑当中,即使它占地3.5亩相当于2000多平米,从外面也一点感觉不出来。这一段发另一个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