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当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何那么犟)
诸葛亮为什么不当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何那么犟)这便是诸葛亮的“知其可而不为”,也就是“能做成的事,他偏不做”。可以说,诸葛亮但凡有一点野心,凭借他的经天纬地之才,在国中的实权与威望,再加上刘备托孤给予的名正言顺的“通行证”,他废掉刘禅,自立为成都之主易如反掌。这是诸葛亮完全能够做到的事情,可他就是不做。如果他做了,蜀国的情况会好很多,可是,他不会做。公元223年,先主刘备卧病白帝城,危在旦夕,命不久矣。一手掩着泪水,一手执着孔明手,告诉他:“君オ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汝可自取。”刘备给了诸葛亮夺位的通行证。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以“智绝”身份出现。从隆中对决策,到火烧新野;从舌辩东吴群贤,到计谋荆襄巴蜀;从南蛮破虏,到北伐建功。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治国上,诸葛亮的智谋放眼整个三国,都难有人出其右。然而很多人说,刘备死后,诸葛亮变得很“犟”,能做成的事不做,做不成的事偏要做。这是为什么?
一、位高权重,“知其可而不为”刘备进位汉中王后,诸葛亮被封为军师,总理军国大事,权力已经很大。 夷陵之战后,刘备败亡,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为丞相,又加封武乡侯,“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颂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一个国家的民生、法度、祭祀等大事,都由他来掌管。
如此权势,假如交付给汉帝朝中的曹氏,魏帝手下的司马氏,早就培植亲信,架空王上,摩拳擦掌准备篡位了。可是诸葛亮没有,就算是刘备不在了,那些忠于刘备的老臣一个个病亡或牺牲了,他也始终没有忘记旧日恩情和托孤之重。
诸葛亮是没有野心吗?甘于人臣吗?未必!诸葛亮在南阳出山前,曾与徐庶、崔钧等密友谈论,诸葛亮说:“你们做官的话,可以做到刺史、郡守这个级别。”徐、崔问他可做什么?孔明笑而不答。这个自号卧龙先生,自比与管仲、乐毅,又被司马徽比作“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的人,其野心怎么会小?又怎么会没想过平定这乱世天下,归于一统?
公元223年,先主刘备卧病白帝城,危在旦夕,命不久矣。一手掩着泪水,一手执着孔明手,告诉他:
“君オ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汝可自取。”
刘备给了诸葛亮夺位的通行证。
可以说,诸葛亮但凡有一点野心,凭借他的经天纬地之才,在国中的实权与威望,再加上刘备托孤给予的名正言顺的“通行证”,他废掉刘禅,自立为成都之主易如反掌。这是诸葛亮完全能够做到的事情,可他就是不做。如果他做了,蜀国的情况会好很多,可是,他不会做。
这便是诸葛亮的“知其可而不为”,也就是“能做成的事,他偏不做”。
二、扶大厦于将倾,“知其不可而为之”公元219年,蜀汉丢了荆州,实力已大不如前,益州虽然险要,易守难攻,但也使蜀国更加闭塞,人口、国土面积都不如其他两国。后主刘禅昏庸,能臣武将日渐稀少。“隆中对”的愿望似乎和时间一样,渐行渐远了。可是诸葛亮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六次北伐,为了刘备的遗志——兴复汉室而不懈努力着……
纵观丞相北伐的过程,满是辛酸与血泪。
丞相执意北伐,每每有人劝阻,他总是以先帝托孤之重、剿灭汉贼、恢复中原为由拒绝。在出师表中也发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试想一下,诸葛亮如果对北伐之举和兴复汉室有信心的话,会经常把“为国赴死”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吗?假如蜀国强大,克复中原指日可待的话,诸葛亮应该早就把攻克洛阳、长安,收复各州郡提上日程了,他的话语应该是慷慨激昂向前看的。
可见丞相对北伐的结果,甚至是蜀国的未来,是悲观的,有所预知的。可他为什么还要坚持,而且那么尽力,大小事务皆亲览,夙兴夜寐,以至于积劳成疾?
因为北伐是化解蜀国国内矛盾的途径,是消耗魏国国力的手段,是丞相的一个梦,一个忠君报国洒热血的梦,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即使明知道结果是失败,仍愤然追求。
这便是诸葛亮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也就是“做不成的事情,他偏要做”。
三、承诺千钧重,初心永不忘诸葛亮之所以那么“犟”,其根源出自于公元208年的“隆中对”,出自于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对刘备“许之以驱驰”的承诺……
刘备在诸葛亮出山前,是常败将军。先是败于袁术、吕布,失徐州、下邳、小沛,连妻与子也陷于吕布之手。在借助曹操之力除掉吕布后,又因“衣带诏”事件与曹操反目。于是又开启败逃模式,兄弟失散,关羽降曹,投奔袁绍,袁绍败于官渡;投奔刘表,困于新野小县……
在新野居七年,刘备苦思失败之因,认识到光有勇猛之将不足以成大事,他亟需管仲、张良之类谋天下者,犹如曹操之有郭嘉,袁绍之有许攸,于是三顾茅庐,折节屈尊于诸葛亮门前。
诸葛亮并非苛刻之人,需三顾才肯出山,他在慎重择主。择主更甚于择偶,乃终身大事,事关人生成败,岂能轻视?诸葛亮也想看看刘备性格的坚韧程度,当此乱世,军阀割据纷争,创业艰辛,前路茫茫,半途而废者多矣,这样的人能跟吗?
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兴复汉室的决心、广布于天下的仁心打动了诸葛亮,于是卧龙出山了,“遂许先帝以驱驰”。从此,诸葛亮跟随主公,多次阻击曹魏的绞杀,促成稳固的孙刘联盟,取荆州为基本,又进军巴蜀………最终建立了蜀国的基业。
可以说,蜀汉每一座城的谋取,都有他的计谋;蜀军每一个士兵,都经由他的操练;刘备从一支寄人篱下的弱小势力,到称霸一方的汉中王,到昭烈皇帝,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上,都有诸葛亮的心血。刘备死后,懦弱的刘禅即位,诸葛亮又殚思竭虑,以一身担起蜀汉江山之重任。
因为刘备的3顾茅庐,诸葛亮便回以铿锵8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且终生坚守,从古至今,能做到这句话的臣子能有几位?康熙皇帝曾经感叹道:
“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参考书目:《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