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在什么地方(第一颗卫星在1957年发射)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在什么地方(第一颗卫星在1957年发射)20世纪初,苏联火箭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对航天器的发射进行了计算,赫尔曼· 波托奇尼克大胆的描述了近地轨道飞行的航天器以及观测地球的好处。甚至在“太空旅行的问题”一书中介绍了一种直径30米的自旋空间站,可以把它放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这个概念在被19世纪的科幻小说家爱德华·埃弗里特· 黑尔和凡尔纳完善,人造卫星在大众的心目中种草,我们甚至可以用砖造个月亮。不过人类第一张从太空给地球拍摄的自拍照并不是锁眼KH-1拍的,这个时间点要拉回到1946年,用的也不是卫星。人造卫星概念可以追溯到17世纪,《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卷“论宇宙的系统”中的第5到8页,牛顿设想有一门大炮架在一座非常高的山的山顶上。如果在没有任何引力和空气阻力条件下,炮弹应该沿着发射的方向以一条直线的轨迹远离地球。如果有一个吸引力存在的话,炮弹会沿着一条不同的轨道运动,轨道的形状取决于炮弹的初始速度,人造卫星有了存在的理论基础。
1957年发射的斯普特尼克1号,是人类第一颗成功入轨的人造卫星,从那以后我们脱离地表的局限,换个角度从太空认识这个世界。
不过第一颗卫星并不能拍照,当时卫星还无法无线传输图像,两年后美国人发射了第一枚锁眼卫星KH-1,只能通过把胶卷装进返回舱中带回来。
胶卷凭借着分辨率优势,直到模拟图像传输技术成熟后的一段时间,依然统治着太空侦查市场。
↑假如大地是平的CG图像,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宣告了地平说的破裂。
不过人类第一张从太空给地球拍摄的自拍照并不是锁眼KH-1拍的,这个时间点要拉回到1946年,用的也不是卫星。
人造卫星概念可以追溯到17世纪,《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三卷“论宇宙的系统”中的第5到8页,牛顿设想有一门大炮架在一座非常高的山的山顶上。
如果在没有任何引力和空气阻力条件下,炮弹应该沿着发射的方向以一条直线的轨迹远离地球。如果有一个吸引力存在的话,炮弹会沿着一条不同的轨道运动,轨道的形状取决于炮弹的初始速度,人造卫星有了存在的理论基础。
这个概念在被19世纪的科幻小说家爱德华·埃弗里特· 黑尔和凡尔纳完善,人造卫星在大众的心目中种草,我们甚至可以用砖造个月亮。
20世纪初,苏联火箭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对航天器的发射进行了计算,赫尔曼· 波托奇尼克大胆的描述了近地轨道飞行的航天器以及观测地球的好处。甚至在“太空旅行的问题”一书中介绍了一种直径30米的自旋空间站,可以把它放在地球静止轨道上。
到了上个世纪中叶,另一位科幻小说家亚瑟· 克拉克详细研究了卫星作为大众通信手段的可能性。
现实比科幻作家畅想的更为丰富,卫星观测确实找到了最广泛的用途,并在今天具有巨大的价值。从农业、气象到军用再到定位,卫星的地位已经无法取代。
1946年,美国确定开始航天发展,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开始,我们脚下的这个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困扰了人们四百多年。
虽然短时间美国人造不出卫星,但他们却找到了投射卫星上太空最高效的工具 火箭....的前身“V-2导弹”。
在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德国二战技术成果中,V-2绝对能排到前三。
这款由冯·布劳恩设计的世界首枚制导弹道导弹对于使用国和被使用国来说,印象都是无比的深刻。
V-2的火箭发动机使用乙醇和液氧作为燃料,尽管不靠谱的性能对双方都损失惨重,但它的研发与使用证明利用火箭进入太空的可行性,人们要做的只是提高它的性能与安全性。
德国战败后,苏联、美国和英国将目光投向了紧要的德国工业和技术。冯·布劳恩和V-2开发项目的一百多名关键人员最终来到了美国白沙导弹试验场。
美国使用缴获设备和零件制造大约80枚V-2导弹。苏军则占领了导弹的生产设施,V-2对两国火箭技术的发展促进同样巨大。
初代弹道导弹显然无法单级入轨(现在依然没有航天器能实现单级入轨),但它垂直发射最大射高200公里的性能,足以让人一瞥地球附近的太空景象。
↑人类为地球拍摄的第一张自拍照
接收V-2导弹后,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民间和军方合作的委员会,通过V-2探索火箭应用的可能性。
1946年10月24日,美国海军实验室发射了一枚V-2火箭,发射到105公里的高空,用来观测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它携带了一台黑白35毫米胶片相机,拍摄了数张我们这颗星球的自拍照。
这是V-2火箭第一次应用在太空研究上,此次发射开启了太空科学研究新的一页。
虽然美国战后发射的V-2成功率只有68%,但科学家利用V-2进行了大量尝试,完成了地球大气垂直各水平面的空气采样,确定了不同高度的大气压。
第一手的宇宙辐射数据也由V-2火箭完成测量,美国早期航天用、军用惯性导航装置也起源自V-2的战后研究;V-2火箭还被改造为载人飞行试验载具,并搭载过猴子一类的动物升空,为美国载人航天探索铺平了道路。(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