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题怎么选(高校教师资格试讲教案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设计题怎么选(高校教师资格试讲教案设计)说 课主 讲 人:***教学内容:商品流通的内涵和历史进程课 时:1课时(45分钟)送培学校:
以下是本人参加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后,说课试讲的教案设计:(2016年)
四川省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
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商品流通概论
教学内容:商品流通的内涵和历史进程
课 时:1课时(45分钟)
送培学校:
主 讲 人:***
说 课
( 过渡内容、1分钟 )
大家好!本门课程采用中国经济出版社高职高专财经管理类规划教材《商品流通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商品流通内涵和历史进程”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之一。通过对商品流通内涵和历史进程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对后期学习商品流通特点、功能、结构、机制、竞争、流程、业态等知识点。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翻转课堂等方法进行教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商品流通的内涵和历史进程,本节重点在于掌握商品的概念、商品流通产生的条件和历史进程,难点在于对比商品流通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的差异。
教案首页
课题名称 |
商品流通的内涵和历史进程 | ||
科 目 |
商品流通概论 |
对 象 |
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1班 |
课 时 |
1课时(45分钟) |
教 师 | |
教 材 |
张建华著.《商品流通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 ||
一、教学方法 | |||
1、讲授法: 课堂讲授、提问。 2、分组讨论、项目教学、翻转课堂: 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分组案例讨论、翻转课堂、评比竞赛;按组完成实训项目(商品调查、流通产业结构分组PPT讲课、零售业态调查报告讲课、商品流通渠道调查报告讲课等),进行考核。 | |||
二、学习方法 | |||
1.课前预习,储备解决问题所需知识; 2.小组讨论、分工协作。 | |||
三、教材内容分析 | |||
《商品流通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本教材根据基础课程性质、后续课程及学生就业的基本需求调整确定教学内容。教材由商品流通要素、商品流通发展、商品流通特点、商品流通功能、商品流通结构、商品流通环境、商品流通机制、商品流通竞争、商品流通流程、商品流通业态、商品流通时间、商品流通方式、商品流通网络、商品流通调控十四章组成,涵盖了商品流通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每章均有案例导入,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商品流通行业知识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更便于理论知识的接受。 |
四、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
学生对管理学、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商业、经济方面的知识欠缺,其专业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学生活跃,求知欲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感性,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知识;积极向上,乐于配合教师,对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更容易接受;表现欲强,实践能力较强。但学生思辨能力相对较弱,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本次课程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翻转课堂、评比竞赛考核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独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五、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2.理解商品的概念,理解商品流通的内涵、要素; 3.理解商品交换产生的条件: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大分工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4.理解商品流通历程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各阶段差异:简单商品交换、简单商品流通、发达商品流通的商品历程; 5.第二节课进行分组。 |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1.教材《商品流通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2.教学资料——教案; 3.PPT; 4.学生点名册; 5.学生分组表; 6.教学评价表; 7.多媒体教室。 |
七、教学过程 | |||
结构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课程导入部分(5分钟) |
导入图片、案例,认识商品流通的普遍现象 提问: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为什么学商品流通概论这门课?解释什么是电子商务?什么是商务?什么是商业? |
结合多媒体,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理解 |
学生回答问题、回答 |
15分钟 |
商品的概念;商品流通的内涵。 |
结合多媒体和板书,让学生认识商品,通过提问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商品和商品流通的内涵。 |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
20分钟 |
商品交换的条件:第一次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出现了简单商品交换、简单商品流通,随着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交换进入发达商品流通阶段,三个阶段各有特点与差异,通过公式和举例进行比较。 |
结合多媒体和板书,让学生了解三次社会大分工和商品流通历史进程的关系。 |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
5分钟 |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告知下节课进行分组,自由组合4-6人一组,选出组长。 |
通过总结巩固知识,让学生明确商品流通的内涵和历史进程,对这门课有初步认识。 |
复习课本知识点,结合课件熟悉要点。 |
八、板书设计 | |||
商品: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历史进程: 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1、简单商品交换(W-W):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2、简单的商品流通(W-G-W):–特点:以货币为媒介…… 三、第三次社会大分工3、发达商品流通(G-W-G’)–特点:以商人为媒介…… |
九、具体教学内容 |
【提问】 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为什么学商品流通这门课?什么是电子商务?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什么是商务?广义的概念,是指一切与买卖商品服务相关的商业事务。狭义的商务概念即指商业或贸易。什么是商业?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商业经济活动。 【提问】 什么是商品? ——展示批发市场、超市、百货商场等商品图片,感受商品的无处不在。你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补充:商品从形态上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如技术、服务、信息等也属于商品。商品的定义是什么呢?商品就是用于交换(或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商品定义的关键】 (1)必须是劳动产品——包含有人类的劳动;(2)必须是用于交换(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有偿的行为,而不是无偿性质(礼尚往来或自己消费);(3)对他人或社会有用——有用才能发生交换。 【提问】 什么是流通? 流通的概念 •流:像水一样流动•通:往来交接•流通:流转通行,不停滞。•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 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商品流通的环节:购-运-贮-销,商品流通流程:商流、物流、信息流; 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交换的条件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私有制的形成,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使得商品交换的范围扩大,商品交换开始了由简单商品交换 简单商品交换 发达商品流通的历史进程。 商品流通的历史进程 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1、物物交换(W-W):简单商品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2、简单的商品流通(W-G-W):–特点:以货币为媒介…… 三、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农业的分离3、发达商品流通(G-W-G’)–特点:以商人为媒介…… |
十、作业布置 |
实训作业:认知商品 目的:接触社会,感知商品。 内容: 课后深入商场、集市观察、记录、分析,完成观察报告,描述什么是商品,商品标签上都有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商标、商品标准等,各组完成一份关于关于商品认知的PPT。 |
十一、总结(教学反思) |
教学效果: 存在问题: 改进方向: |
#中小幼教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