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财务比率(常见的财务比率)
五类财务比率(常见的财务比率)售出商品成本(Cost of Good Sold init.COGS)/平均库存(Average Inventory)存货周转率=用来衡量公司创造营业利润(Operating Profit)能力和净利润(Net Profit)的能力该比率反映公司价值,用来与相关公司做对比以评估其价值。很多网站都替我们计算出财务比率,但是看单一一个财务数据是很容易被误导的。全方位地对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才是王道。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计算出许多财务比率,严格上说,使用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计算自己需要的比率以分析公司状况。这里给出我们经常使用的常见的财务比率,他们可以分为五类:
- 活动比率(Activity Ratios):
用来衡量公司资产利用效率,通常用来衡量公司利用其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如存货,和固定资产如设备、土地etc.)的效率。
- 流动比率(Liquidity Ratios):
用来衡量公司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
- 偿付能力比率(Solvency Ratios):
用来衡量公司偿付长期债务的能力
- 获利能力比率(Profitable Ratios):
用来衡量公司创造营业利润(Operating Profit)能力和净利润(Net Profit)的能力
- 估值比率(Valuation Ratios):
该比率反映公司价值,用来与相关公司做对比以评估其价值。
很多网站都替我们计算出财务比率,但是看单一一个财务数据是很容易被误导的。全方位地对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才是王道。
活动比率篇1.0
- 最家喻户晓的比率——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 Ratio)
存货周转率=
售出商品成本(Cost of Good Sold init.COGS)/平均库存(Average Inventory)
*平均库存=(去年年末库存 今年年末库存)/2
并且!
存货周转率=365/库存天数
Tips: 两个等式合并增强理解
售出商品成本/平均库存=365/库存天数
365天对应一整年售出的商品成本,而库存天数则对应平均库存成本
库存天数理解为你手里的库存要多少天才能都卖出去。
例:超市的库存天数为33天,可以理解为该超市持有库存足够他卖33天。如果完全不进货,到34天他将无货可卖。而库存天数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据估计这家公司销货的速度。存货周转率高,则库存天数少,证明公司销货速度快。反之亦然。
存货周转率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快消行业如:超市,生鲜批发商,行业特性使得他们必须有极快的销货速度。相比一些制造业如:传统家具,飞机制造商,这种俗话说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公司,由于其商品的耐用性和生产周期决定了其低存货周转率,高库存天数。
因此,不同的行业间对比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天数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在相同行业之下又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个比率呢?
例:小明家对面有两家便利店分别的A便利和B便利。
便利店A的今年销货成本为100,平均库存为20,而便利店B则是50,平均库存为5。单从这个数据上看便利店A明显比便利店B更具竞争力,因为其销货速度更快。
BUT
A店库存周转率=100/20=5; 存货天数=365/5=73
B店库存周转率=50/5=10; 存货天数=365/10=37
问题来了,明明A销货更快,B一年只卖了A的一半,为啥A的存货天数反而更高?
结论在于,A店的平均库存远高于B店,是B店的4倍,因此拉高了其存货天数。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该比率看出公司的经营之道,如果一个进货策略偏保守的公司通常会维持低库存;而对于原材料价格起伏比较大的行业来说(钢铁),他们通常在价格低的时候大量囤货,拉高库存。
- 应付账款周转率(Payables Turnover Ratio)
应付账款周转率=
本年采购金额(Purchases)/平均应付款(Average Payables)
*本年采购金额=年末库存-年初库存 售出商品成本(COGS)
*平均应付款=(去年年末应付款 今年年末应付款)/2
同样!
应付账款周转率=365/应付款周转天数
例:A店年初库存为100,年末库存为50,而售出的商品成本为100,可以得出当年采购金额为50(50-100 100)。(首先先看库存和售出的商品成本,年初有100,当年卖掉100,此时库存用光了,但是年末库存有50,意味着当年进来50的货物。因此采购金额为50)。
而这家店去年欠了供应商20没还,这今年又多欠了20。因此去年年末应付为20,今年年末应付为40。而平均应付款则是30【(20 40)/2】
因此,应付账款周转率=50/30=1.67;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5/1.67=219天
而这219天可以看作A店每过219天才还掉其欠款
但是实际情况是,A店根本没有还过钱,反而还多欠了,其欠款应该高于219天才是
这是因为我们忽略采购金额。按照等式可知,你采购的越多,其他因为不变的情况下,应付周转率越大,应付天数越少。账目越好看。
- 应收账款周转率(Receivables Turnover Ratio)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额(Sales)/平均应收款(Average Receivables)
*平均应收款=(去年年末应收款 今年年末应收款)/2
应收账款周转率=365/应收款周转天数
现在我们有了
库存天数
应收款天数
应付款天使
而根据这三个数我们可以计算出
现金转换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
和经营周期(Operating Cycle)
现金转换周期=库存天数 应收款天数-应付款天数
经营周期=库存天数 应收款天数
现金转换周期属于流动比率,不属于活动比率。它是衡量公司的现金经过整个商业流程重新回到公司的时间。现金经过采购转化为库存,库存经过存放,生产,销售,加上被应收账款被拖欠的时间,减去公司拖欠别人款项的时间。我们知道现金转换周期越短越好,因为公司恨不得这一秒花出去的钱,下一秒就能挣回来。现金转换周期越短,公司的现金流越强大,它属于流动比率范畴,我们用它来分析公司资产的流动性,短期的偿债能力。
经营周期忽略应付账款天数,因此他只考虑现金经过采购,存放,生产,销售,应收款回收时间。它用来衡量公司内部资产流动的效率,天数越短,意味着公司从采购到生产到销售,这几个环节运作效率高。因此,它一般用于公司内部管理分析,偏管理范畴,为提高运转效率提供数据基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