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的家乡投票(最美家乡投票开始了)
为我的家乡投票(最美家乡投票开始了)黄山宫西距唐杨贵妃墓约1公里,为汉代第二个皇帝汉惠帝时期修建的道教胜地。宫内有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亲手栽植的“太上槐”及新石器遗址,又有唐明皇、杨贵妃等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现为道、佛两教双栖之地。黄山宫3.兴平市兴平旅游景点富有特色,兴平文物古迹驰名,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古迹文物共计39处6548件。马嵬驿民俗文化村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马嵬街道办事处李家坡村,地处贵妃墓——黄山宫景区以西1公里。
-
秦都区
秦都作为秦王赢政建都之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文化遗产丰富,自周秦至汉唐,两千余年间,这里一直是主要的京畿之地和帝王陵墓区,辖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2个,汉平帝刘弗陵和上官皇后陵墓(属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有马跑泉矶和尹家村遗址,有距今2000余年的古沙河桥遗址和清末大教育家刘古愚之墓(属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及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500余件,与咸阳博物馆、茂陵、周陵、阳陵等相邻,所建文物多属于艺术珍品,稀世之宝、国内罕见,是全国著名的帝王陵园游览区。目前,咸阳五陵园旅游专线秦都平陵至茂陵段已开工建设。
2.渭城区
千佛铁塔在北杜镇,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塔高30米。它是我国古建遗存中保护较为完整而且是全国铁塔中最高的一座,因其塔身遍布大大小小不同的佛像,故称千佛铁塔。境内还有周陵博物馆、秦宫遗址等。最近还建成西部芳香园旅游项目。
3.兴平市
兴平旅游景点富有特色,兴平文物古迹驰名,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古迹文物共计39处6548件。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马嵬驿民俗文化村位于马嵬街道办事处李家坡村,地处贵妃墓——黄山宫景区以西1公里。
黄山宫
黄山宫西距唐杨贵妃墓约1公里,为汉代第二个皇帝汉惠帝时期修建的道教胜地。宫内有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亲手栽植的“太上槐”及新石器遗址,又有唐明皇、杨贵妃等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现为道、佛两教双栖之地。
秦五女墓
位于兴平市东关外300米处,北临兴渝路,南距东堡子村250米,地势平坦。为兴平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五女墓原为五个墓冢,尚存四冢。
4.武功县
武功县建县有2300多年的历史,武功城隍庙、郑家坡遗址、报本寺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姜嫄墓、苏武墓、武功关帝庙、教稼台、望仙宫等,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5处。县境内不仅地面文物丰富多彩,且馆藏文物也极为珍贵,计1800余种,其中一、二、三级国宝46件。
城隍庙
武功城隍庙历史悠久,结构独具明代建筑风格,是一组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山门、献殿、正殿、寝殿皆面阔五楹,东、西陪殿均外接九间回廊,正、寝均为单檐歇山顶,外沿斗拱为五彩重昂,四角檐柱有明显的侧角和生起,正殿通脊,檐边、勾头、滴水全为琉璃构件,五彩闪烁,富丽堂皇,两侧歇山饰以琉璃“二龙戏珠”浮雕,珠球滚动,龙体飞跃,呼之欲出,为一般庙宇所罕见,特别是复建的牌楼,通高12米,宽11米,全琉璃屋面,堪称关中一绝。
苏武墓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北门外,龙门村前,幕旷东向,背向风岗,漆水自墓前蜿蜒而过,为“武功八景”之一。
教稼台
教稼台为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遗迹,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中国八大名台之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历经沧桑,几度兴圮之后,于1987年恢复原貌,巍巍屹立在武功故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教稼立台漆水畔”为《武功八景》之一。
报本塔
苏武纪念馆位于武功镇龙门村前的台地之上,东临漆水,西依凤岗。
该纪念馆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南北陪殿、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祭台、墓冢。墓前竖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汉典属国苏公墓》、武功县令阮曙书《汉典属国苏子卿墓》及民国时期的《重修苏武墓门碑》等碑石。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稷祠
后稷祠坐落在武功镇城内的稷山之巅,俗名上阁祠,始建于汉代,历史悠久,全国闻名。整个建筑布局依山而建,曲折凌空,叠翠参天,松涛阵阵,“上阁钟声闻九天”为《武功八景》之一。此处三面环山,登临远眺,武功旧城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蚁,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
小华山
小华山位于武功镇南门外西侧,曾异名“葆贞庵”,据县志记载,此处为宋代理学家张载讲学之“绿野亭”遗址,这里山水明丽,故名曰:“绿野亭”。小华山地势崎岖,层峦耸翠,古柏森蔚,回栏折槛。群众集资恢复,修建了“回廊折栏”和“飞檐八卦亭”。
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位于武功镇西塬上,洛阳村东,曾树有清乾隆陕西巡抚华沅书“隋炀帝之陵”石碑,陕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公布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反贼宇文化及等弑于扬州后,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622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迁葬炀帝于此,与隋文帝泰陵构成一脉之穴。
5.乾县
乾县八景
唐陵戴帽
此为“乾县八景”之首,唐陵即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海拔1047米的梁山主锋,凿山为穴,以山为陵。天将雨时,云缠雾绕,远远望去,犹如给乾陵戴上了一顶绵软的白帽。这一自然景观很早就被当地人发现,有“乾陵戴帽,长工睡觉”之谚语,苏东坡亦有“岭上晴云披絮帽”之佳句。
汉宫流泉
汉宫即甘泉宫,位于县境注泔乡,距县城17公里,相传注泔西沟,曾有一泉水味甘甜,水色清亮,水质纯良,水量充沛。饮之,神清志旺;洗之,肤美目明。后秦始皇巡幸于此,建甘泉宫。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九年,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后每逢盛夏,又必来此避署,饮泉思政。秦朝以后,汉朝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曾在此或巡游,或避暑,或狩猎,或沐浴,汉宫流泉,名盛一时。星移斗转,历史变迁,汉宫颓倾,甘泉涸竭,只剩瓦砾残。
五峰叠翠
五峰,即五峰山,距县城23公里,位于乾县东北界,北扼永寿,东邻礼泉,以五峰并峙而得名。古志曾云:上有灵湫,祷雨多应。今有宝泉寺、洋人房、石炕、凤凰窝等十二处景观,是旅游、观光、登山、狩猎、休闲、避暑的佳境,据《民国·乾县新志》记载“外国人伏天多避暑于此”。
双乳凌烟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即乾陵,南二峰较低,称东、西乳峰,为乾陵之天然门户。整个山势,远远望去宛若一位仰卧于天地之间,头枕梁山,脚蹬渭河,双乳丰隆,体态优美的睡美人。古之帝王陵前,均有乳台,唯乾陵依托山势,筑台建梯,形如奶头,逼真宛然,故当地又叫“奶头山”。著名诗人郭沫若1960年来乾陵游览时;曾留下了“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之佳句。
石马开道
此景距县城6公里,与乾陵浑然一体,乾陵朱雀门南面从两乳峰之间通向献殿的御道两侧,竖有华表,石马(翼马)、驼马、翁仲、述圣纪碑、无字碑、石狮、六十一宾王等大型精细石雕,120多尊依次排列。石马在前,双翅高振,凌空欲飞,其他石雕左右配置,被史学界誉为“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
金龙锁关
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龙塘沟。北关两岸突拢,左右峭壁,据险夷之界限,扼山谷之咽喉。漆水河流至此关,如金龙拱掌,咆哮水涛,巨龙般从峪谷喷出,跳跃关外,而后平缓,一泻千里,逶迤向南。关险水急,盘龙锁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龙岩古寺
位于乾县临平镇西北6.5公里处,座北向南,依山傍水。相传该寺为唐德宗所建。寺西北和沟坡相连,东北有耧山环绕,东临陡峭的龙塘口,南面横跨漆水河的大渡槽。寺脚下漆水河细流之旁,明万历年间已涸的温泉,今又复流。温泉水质富有矿物质,水温34度左右,可沐浴、可疗疾病。后因人为污染,温泉不再,但寺中香火甚旺。
响石名潭
潭有二,一在县东注泔乡东泔谷,人称东潭,东潭主要有:龙潭、神潭、鬼潭、白马分鬃、一线天等十多处;一在县西漠谷,人称西潭。二潭皆深不可测,其上于乱石罅中,高悬瀑布,冲激流响,訇然之声,数里可闻,故名响石潭,西潭在修乾陵水库时埋于坝下,故此景又称“东响石潭”。亦是旅游佳境,休闲胜地。
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附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于洛阳,年仅17岁。 这是解放以来发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是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
酸汤挂面
乾县挂面采用上乘精粉,加盐水和成面团,人工反复揉搓成长蛇状的大条,压在瓷缸内“回性”两晌,再将大条分成小条,挂在竹竿搭成的面架上拉丝。面条徐徐附落,渐渐由粗变绸,状若发丝,晾晒风干,落下大架放上案板切做八寸长短,用马莲草扎成小把。食用酸汤挂面时,先将挂面在锅中煮熟,用笊篱捞出后放入凉开水中冰过,再用筷子捞成小撮,在甑笆上滤净水浇酸汤食用。调制酸汤:开水中兑上陈醋,加上骨头汤或肉汤,再添上五香调料煎熬,汤沸后放入香油、大油,佐以切成碎片的鸡蛋饼、葱花、韭菜、白菜心、香菜等漂稍,将挂面挑入细花碗里,浇汤即可享用。乾州酸汤挂面讲究汪(油要多)、煎(汤要热)、稀(面要少),汤清亮溢香。
豆腐脑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黄豆磨成豆瓣,去皮,放入清水中,泡至发白时捞出, 倒入钢磨,磨成细浆,用过浆布过滤,倒入大锅中用旺火烧开,在烧煮过程中,用木勺把豆浆舀起,倒入,重复几次,装入桶内,倒入熟石膏水点制,停5分钟后即成豆腐脑。锅内加适量水烧开,倒入湿淀粉搅匀,下入胡罗卜丝、水发黄花、水粉丝等,煮开时即成卤汁。 食用时按季节,春夏秋季在豆腐脑碗内调入蒜汁、精盐、酱油、醋、辣椒油等,淋入芝麻油即成。冬在豆腐脑碗里浇入占汁、再放人精盐、酱油、醋、辣椒油、淋上芝麻油即成。其特点是:色白软滑,味美可口。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胡罗卜素和钙等营养素,并易于消化。
6.彬县
大佛寺
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大佛寺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共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塑像3尊。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跌坐于莲台之上。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刻花边、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的背光。侍立于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缨珞。此外,窟内佛龛尚有造型各异小造像400余尊。“大佛洞”保存一座华丽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的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呈现出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欢乐景象。
彬州塔
彬县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彬县塔",俗称"雷峰
侍郎湖森林公园
侍郎湖森林公园的主体部分侍郎湖位于彬县县城南40公里处的底店镇牛北村,是由于山体滑坡形成的天然聚湫。湖面面积370亩,平均水深13米,最深处可达18米,总库容约166万立方米,是陕西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美誉。根据县志记载,侍郎湖形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关中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目录》的记载:“秦晋相交,地忽大震,五岳动摇,陵谷变迁。”这次的关中大地震几乎是山河改观,陵谷变迁,沧海成桑田。彬县也在这次大地震的震区中,侍郎湖极有可能就是在这次的地震中山体滑坡形成的。侍郎湖不光只是风景优美,更是以吃住为一体的生态乐园,有游客服务区、森林休闲区、文化娱乐区、钓鱼观光区、综合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
7.长武县
昭仁寺
昭仁寺前身为"慈福寺",唐武德年间,李世民与薛举、薛仁杲父子大战浅水源,太宗为纪念阵亡将士而在“慈福寺”的基础上建成“大唐昭仁寺”。东与彬县大佛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北与庆阳石窟相连。寺内大雄殿阶石层垒,月台宽敞,面宽进深各三间,跨度数十米,占地百余平方米。采取单檐歇山式结构,木梁折叠式拱架。飞檐梁角,举折平缓。殿无金柱,工艺精巧,宽敞方正,合于力学,造型雄伟,庄重恢宏,俗称“一担挑八角”。殿内粉墙洁净雅素,檩梁朱红古朴。显示了唐代以来工匠高超的修造技艺和创造才能。
柳毅庙
柳毅庙位于县城东北柳泉村关山半坡处的平台上,关山下著名的笔蹲井是柳毅昔日为龙女传书取水研磨时用笔蹲下的,故称笔蹲井。与柳毅庙相邻的有龙女牧羊山、马刨泉、柳泉古戏楼、白皮古松等景观。
城北公园
城北公园从北水沟垴,顺故城墙北侧,沿北水沟畔,蜿蜒到小北门外的集贤冈。后续延伸到东沟沟口,包括整个北水沟流域。2005年春,对沟头进行了加固整修,埋设了排洪排污管道,拓宽了活动广场,铺筑了沟边道路,编置了护栏,先后建起两座风格典雅的凉亭,植树、栽花、种草,美化景点,完善各种设施,使其初具规模。
8.旬邑县
卧龙潭
清朝咸丰十年,沟底显现一神潭,周围百里以外的人都前来神潭祭奠,求潭保佑,乞福保安,求医救人。在此期间,传说潭中有一巨龙,夜出昼伏,保佑地方百姓。朝中一位中堂大人,听闻此言,于是驾临神潭,乞求神龙为其家人医病。中堂来此,神龙显现,回家以后,久病家人病症痊愈,此事传入皇上之耳,皇上封此潭为卧龙潭。从此,远近闻名,在此乞福者甚众。胡家村也因此闻名于世。
民国十八年间,一军队途经胡家,在经过胡家沟南畔时,战马停而不前,嘶鸣起跃,吼声震天,将士不知所措,突然前面闪现一断沟,挡住了前进路线,于是将军命令在此扎营,动员全村百姓及官兵修筑石桥,利于通行,因与卧龙潭相望,故起名为卧龙桥。
北宋泰塔
泰塔又称旬邑塔,在旬邑县城内。
泰塔是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高五十三米。在第一层北面正中辟有半圆形券门,通过门里的甬道,进至塔心小室后,有木梯可盘登远眺。从第二层起,每层都有拱形的门洞与长方形的假门相间,并逐层依次变换其方位。
各层塔檐于转角部位的中线上,用青石制成角石一根。它的外端均特意被加工雕凿成螭首,自翼角伸出。螭首的颈部各有铁铸环套,用以系铃。每当清风徐来,铁马叮铛,抑扬顿挫,如听神曲,使人心旷神怡。
相传此塔建于唐代,但据塔身第六层北面东侧槛窗上的一块砖刻题记,起塔的时间为嘉佑四年正月中,即公元1059年。
十里桃花川
十里桃花川位于姜嫄河川道,长达十公里。每逢清明前后,这里满山盛开的山桃花,如片片绯红的云霞,把群山装扮的分外绚丽妖娆。
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石门山森林公园的林木种类繁多,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和林相整齐的人工林。奇花异草,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其分布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森林中满目清翠,郁郁葱葱。高大的乔木摩云翳日,低矮的花草争妍斗奇。树木枝叶繁茂,鲜花艳丽夺目。这里既有原始的自然风貌,又显示出人工花园的神韵。
9.淳化县
仲山生态森林公园
仲山生态森林公园距县城西南4公里,为淳化、径阳两县天然分界,主峰钻天岭高1600米。东有嵯峨山,西为九峻山,此山居中、序为二、因此称仲山。此山峰恋叠翠,幽林穿谷,杂果丰盛,中草药繁多,野生动物可观,怪石嶙峋,异态秀出,原始山林氛围浓郁,为渭北寻幽探奇的天然生态家苑。
爷台山红色旅游景区
爷台山位于淳化县固贤、方里、南村三乡交界处,海拨1313米。山势雄伟,岭野茫茫。解放战争时期,以天然屏障成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前哨阵地,震惊中外的爷台山反击战就发生在这里。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旅游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被国际友人誉为“悬在空中的花篮”、“渭北黄土高原的绿色明珠”。该景区已逐步形成三个功能区“红色教育区、模拟式战区、休闲服务区”,并逐步建成“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金川湾唐刻经石窟
唐刻经石窟位于石桥乡金川湾村西,冶峪河南岸山岩中。洞窟坐南向北,依崖凿窟,窟外石崖剥蚀,裂石欲坠。窟高约两层楼房,内室地面略呈方形。
石窟内壁原有半圆雕坐佛像一尊,十年动乱中佛头被打碎,佛身裂为块状。其两侧原有胁侍像,现仅留残迹。坐佛有舟形背光,其顶有浮雕小佛像7尊,现已残缺不全。
窟内东西两壁刻满经文,字径1.5厘米。存经可辨认的有: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七阶佛名经、如来示教胜军王经、妙法莲华经、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序品等。以残存字痕计算,两壁刻写之经文共约9万字,经文刻在易风化的细砂岩上,部分已脱落难辩。
淳化烈士陵园
淳化烈士陵园,坐落在县城东北1公里处的龙屋村旁。园内苍松翠竹,郁郁葱葱,花艳草碧,亭台辉映。为革命光荣牺牲的73位烈士长眠在这里。1995年春,淳化烈士陵园被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0.泾阳县
汉阳陵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和王皇后合葬的陵园,座落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东南原上,是世界第九大奇迹。帝、后二陵并峙,呈西南—东北向排列,间距450米。封土呈四棱台体,景帝陵高31米,陵墓周长680米,王皇后陵高25.2米,陵墓周长640米。两陵各自围以墙垣,形为陵园,又各具四门。门外“司马道”两侧立“双阙”,高4~5米。陵园内外有很多地面建筑遗址,在东南部形为半月形。在阳陵北部分布有大型的陪葬墓数座,而集中的陪葬墓区则位于陵园东。“阳陵邑”还远在陪葬墓区东北的原边。
张家山风景区
张家山自然风景区是泾阳三大风景区之一,位于泾阳县城西北25公里,是九嵕山与北仲山交汇处,泾河由此出谷,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就座落在此。由于河床逐渐冲刷下切,渠首逐渐向北迁移。秦郑国渠后历代又修了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元代王御史渠、明代广惠渠、通济渠、清代龙洞渠以至民国李仪祉先生修建的泾惠渠。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带里密布着从战国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遗址四十多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是中国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永寿县
永寿县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历史悠久,交通便利,距历史文化名城西安9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8公里,素有“秦陇咽喉,彬宁锁月”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个驿站,南依乾陵,北屏大佛寺,西与法门寺毗邻,东与唐王陵相通。境内山势平缓,气候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风土人情甚广。40万亩槐树林漫山遍野,郁郁葱葱,10万亩果园硕果累累,香飘四海,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被誉为渭北旱塬上的“绿州加明珠”。1000亩的东沟水库水面宽阔、水质清澈、独具特色。另有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陵寺(北魏古塔)、汉大臣陆贾墓、唐柳公权神道碑真迹、娄敬墓、唐李世民饮过的美水井、五龙泉、养马庄、安定寺、云寂寺等文物古迹、人文景观20多处。这为我县县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我县的旅游业近年来在省、市旅游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已成为一门新兴产业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日益兴旺,且逐步发展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建设的“亮点”,受到县委、县政府和省内旅游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由西安正信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的“永寿县槐树林风情渡假山庄”正式向游人开放。由陕西黄土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95亿元建设的“黄土地绿色生态观光园”一期样板区即将落成。翠屏山狩猎场、翠屏山森林公园、东沟水上乐园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方面,先后建成了天和大酒店、电力宾馆、城南山庄、新华酒店、永寿县招待所等综合旅游配套设施较好的酒店、宾馆,咸永一级路面的改造工程已完成通车,通讯传输已与国际联网,方便快捷,在全县范围一个集“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为一体的旅游框架初步建成。
武陵寺塔武陵寺塔位于永寿县城北二十公里的翠屏山上,塔系一座仿木结构重檐楼阁式砖塔,内方外呈八棱形,共四层,直径6米,周长21米,高27.5米。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宋时此地为翠屏书院,从城中的仰望守塔,云飞塔动,甚为壮观。民国十九年(1930年)陕西大地震,塔身向东北倾斜,经过70多年的沧桑变迁,斜而不倒,足以与比萨斜塔媲美。
12.三原县
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唐代名将三原人李靖。城隍庙为宫殿式建筑,用均衡对称方式把楼、殿、廊、庑、坊、亭等40多座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布着三道门、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楼。应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拜殿、陪殿、寝殿等主体建筑各具特色。
文峰木塔
位于三原县城东南10华里的安乐乡中王堡,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是陕西唯一一座木质古塔。塔共三层,六角攒顶,四重檐,冀角高挑。塔高24米,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塔基之上,塔台与北侧大殿之间有砖筑坡道相连。塔内设有扶梯,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层。
古龙桥
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横跨于三原南北两城间的清浴河河谷上,由工部尚书温纯集资倡导修建。桥的建筑设计采用三孔拱桥形式,桥长110米,宽11米,桥身用石条铁钳构成,桥面青石筑铺,两侧石雕栏杆,上刻人物花卉,桥体造型宏伟壮观,是陕西现存的一座古建石拱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是对古龙桥的形象描绘。
于右任故居
于右任故居是中国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居所,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于右任经常在回忆中提及的“三间老屋一株槐”院落及其伯母房太夫人居住过的院落,已全面维修恢复、对外开放。通过参观故居展出的于先生生前用过的器具及图文等,将更加感受先生一生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兴修水利、兴办农场等造福桑梓的乡情。
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9华里的鲁桥镇东里堡,是驰名渭北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48亩,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树,更有鱼池,石舫、假山、奇石、“关中八景”缩影等建筑景观合理布于园内,使整个园林步移景异。1918年,靖国军司令部曾设于此,1930年始,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在此居住,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此园。
13.礼泉县
昭陵
礼泉境内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盛唐的两位帝王都安葬在北部九嵏山上。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太宗昭陵,占地30万亩,有陪葬墓200余座,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唐肃宗建陵石刻工艺精美,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为完好的石雕石刻群。昭陵博物馆藏有文物珍品5000余件。昭陵是唐代第二位皇帝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礼泉县城北25公里的九宗山上。
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陵
建陵位于礼泉县城东北 15 公里处的武将山上,是唐肃宗李亨的陵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之一。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唐代的第八位皇帝。建陵海拔 1038 米,东揖昭陵,西望乾陵。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醴泉湖
醴泉湖原为泔河水库,又名“甜水湖”(因为醴泉,有酒一样的泉水一说)位于县城北3.5公里的泔河与小河汇流处,宝鸡峡灌区西干四支渠的末端,属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四大调蓄水库之一。醴泉湖水域面积345万平方米。 醴泉湖距离咸阳市区30公里,距离西安市区60公里,在交通上形成了咸阳国际机场、陇海铁路、福银高速、312国道、关中环线以及县内旅游专线为主的三维交通体系。
御桃园
史德镇御桃历史可上溯到唐代。史德镇御桃品种丰富,基本囊括了北方所有鲜桃56个品种,面积3.1万亩。史德镇御桃个大、色艳、味美、耐贮存,各色品种的鲜桃从公历6月初上市,一直持续到9月底,长达4个月,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2008年以来多次成功举办了以“桃花开了,好运来了”、“桃花开了,农民笑了”为主题的陕西礼泉桃花节,精心打造了福寿园、诗画园、世外桃源、多彩桃园、贵妃御园五大观光桃园。
袁家村
袁家村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公里、昭陵博物馆东北3公里处,关中环线、旅游专线从村南经过,交通便利。古槐、修竹、亭台、楼阁彰显关中民居的独特魅力;油坊、磨坊、醋坊、豆腐坊再现传统民间技艺,集中展示关中农村从明清以来农村文化、生活的演变。
2012年,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文庙
礼泉文庙,位于县城内中山街礼泉二中隔壁,坐北向南。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1369 ),清康熙、雍正、嘉庆、咸丰年间均进行过修葺或扩建。庙址全长 128 · 8 米,宽 11 · 1 米,面积 2717 · 6 平方米。原庙大门棂星门为三楼四柱歇山顶木构建筑。门内有一砖砌半月形泮池 ,池后有硬山顶出单昂三间戟 门一座。戟 门北有面阔各七间东西庑房。两庑北为“大成至圣先师”孔丘的正殿,坐北向南,两侧有踏步,中为青石高浮雕蟠龙“世面”。殿为硬山顶,屋正脊两端有鸱尾,中有“高明”。屋面、脊兽等覆以青色琉璃瓦,殿前两面有丛墙。大成殿东掖门内北面为崇圣祠。
关于我们
瑞果网(www.ruiguowang.com)是由咸阳瑞果互动传媒有限公司打造的咸阳社区生活第一门户网站,以热爱咸阳,建设咸阳,服务咸阳为宗旨,为市民提供身边资讯,美食攻略,汽车团购,房产信息,家具装饰,亲子教育,谈婚论嫁等全行业信息。是本地网友了解民生,交友,育儿,买房,装修,买车,结婚等信息的第一平台。
瑞果网以提倡网友们互帮互助为社区发展宗旨 瑞果社区以“关爱、分享、互助、交流”的网络精神影响百万网友,以亲民,实用,便捷的网络信息为市民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