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1941年6月,德军近百万大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莫斯科城下,苏联危在旦夕。但真正让《喀秋莎》成名的,还是著名的卫国战争。日苏两国打仗的时间,是夏秋季节,恰恰是张鼓峰地区最美丽的时节。这美丽的景色感染了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他由此产生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这是一首赞美爱情的诗歌。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被优美的诗词感动,把它谱成了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让这首歌曲迅速在苏联流行开来。张鼓峰地区风景

1938年7月末,日本、苏联两国在张鼓峰地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苏军参战1.5万余人,双方对张鼓峰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这场冲突最终以日军的失败告终,苏军进占全部张鼓峰,将其划为“苏中界山”。

其实,张鼓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领土。在中俄《瑷珲条约》中文文本中,明确规定张鼓峰属于中国。只是由于清政府积贫积弱,才渐渐失去了对地处边境的张鼓峰的控制。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1)

远山即为张鼓峰

日苏两国打仗的时间,是夏秋季节,恰恰是张鼓峰地区最美丽的时节。这美丽的景色感染了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他由此产生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这是一首赞美爱情的诗歌。

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被优美的诗词感动,把它谱成了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让这首歌曲迅速在苏联流行开来。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2)

张鼓峰地区风景

但真正让《喀秋莎》成名的,还是著名的卫国战争。

1941年6月,德军近百万大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莫斯科城下,苏联危在旦夕。

7月中旬,新编红军近卫军第三师开赴前线。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一群女学生唱起了这首歌,用这首爱情歌曲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

在歌声中,近卫军第三师的全体官兵向唱歌的姑娘们行了庄严的军礼,他们含着激动的泪水,伴着这歌声走上了前线。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3)

喀秋莎曲谱

几天后,在极为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役中,这个师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

从此,《喀秋莎》在红军战士中广为传唱,北到列宁格勒,南到斯大林格勒,漫长的战线上,她鼓舞着千千万万的苏联红军战士。

就在喀秋莎广为流传的时候,一种神秘的火炮也在苏联“共产国际兵工厂”中诞生了。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4)

正在演唱喀秋莎的歌唱家

这是一种给炮弹安装火箭发动机后,利用车载导轨发射的新型火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发射大量炮弹,而且成本低廉,灵活快速,打了就跑。

新型火箭炮第一次参加战斗,就在一个10秒的齐射中倾泻了普通火炮需要十多分钟才能打完的炮弹,干掉了一列德国军列和周围的全部德军,给德国人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恐怖。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5)

此后的战斗中,火箭炮迅速赢得了红军官兵的喜爱和信任,因为“共产国际兵工厂”为了保密,在早期出厂的火箭炮上,仅仅涂刷了一个工厂名称首字母“K”,而《喀秋莎》的俄文第一个字母也是“K”,于是红军官兵就亲切的称这种火炮为“喀秋莎”。很快,这个别名迅速在苏联红军里传播开来。

其实,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名称是BM-13。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6)

因为喀秋莎出色的性能和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苏联成了在火箭炮技术上投入最大的国家,同时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1964年开始装备陆军的БМ-21式“冰雹”火箭炮,成为火箭炮的一代标杆。它射程为14~18公里,大幅度修正了之前火箭炮的一些缺点,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陆军武器。甚至引得美军也对它进行了研究和仿制,生产了M270火箭炮。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7)

到苏联解体前夕,БМ-30“龙卷风”火箭炮横空出世,这款12管300毫米火箭炮射程高达90公里,并可以在38秒内将全部12枚火箭弹发射出去。是继“喀秋莎”、“冰雹”后苏联研制的第三代火箭炮,成为了同时期最强大的陆军压制火器。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8)

1991年,我国引进了苏军的龙卷风火箭炮。经过多年使用后,针对苏联火箭炮的优缺点,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结合部队的需求,开始研发国产新型火箭炮。

不久,一种12管300毫米发射系统、射程达到惊人的150公里、拥有云爆、子母、反坦克等多种战斗部、精度在30米以内的火箭炮诞生了,这就是国产“远火”——03式。03各方面性能远超“龙卷风”,是公认的“火箭炮王者”。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9)

03远火发射

喀秋莎原苏联名曲(苏联名曲喀秋莎)(10)

03远火

从1938年在张鼓峰的话语权缺失,到2003年“喀秋莎”火箭炮在中国的华丽转身,恰恰是一个国家强大复兴的缩影。解放军在红场阅兵中高唱“喀秋莎”,是对东道主的友好,同时也是对民族的自信!

我是今晚听历史,关注我听更多精彩故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