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扩大基础施工要点(半刚性稳定类基层施工教学)
刚性扩大基础施工要点(半刚性稳定类基层施工教学)3.水宜采用磨细生石灰(使用前充分消解)3)各类砂砾土、砂土、粉土和粘土均可用于水泥稳定,但稳定效果不同。一般要求塑性指数不大于17.2.石灰
常用材料技术要求
1、土
1)要易于粉碎,满足一定的级配,便于碾压成型。
2)颗粒组成,均匀系数>10
3)各类砂砾土、砂土、粉土和粘土均可用于水泥稳定,但
稳定效果不同。一般要求塑性指数不大于17.
2.石灰
宜采用磨细生石灰(使用前充分消解)
3.水
凡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
4.水泥
各种类型的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水泥矿物成分是决定水泥土强度的主导因素。硅酸盐水泥稳定效果最好,铝酸盐水泥较差;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终凝>6h)。
除特殊要求,一般不采用快硬水泥或早强型水泥。
水泥剂量要适量,水泥土的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长,但用量过多容易开裂。
5.工业废渣
粉煤灰烧失量一般要小于20%,煤渣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0mm
半刚性基层在我国应用极广,占到基层用量的85%(各级公路)至95%(高速公路)以上。
特点:强度高,承载力大,水稳性好,板体性强;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材料易得,可充分利用当地的砂石材料;在多年使用中设计、施工单位积累了很多利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修建基层施工经验。
(一)铺筑试验路段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在特殊地区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路基施工时,应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施工的最佳方案指导全线施工。
试验路段的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目的:
1)优化施工工艺
2)检验施工设备的可靠性
3)制定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
4)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二)厂拌法施工工艺
(1)下承层准备与施工放样
下承层准备:
a 土基或垫层等应满足质量标准(施工规范及设计文件)。
b 平整、密实、无松散和“无弹簧”等不良现象。
c 满足高程、和横断面宽度等几何尺寸的要求。
施工放样:
a 恢复路中线,
b 直线段每隔20米,曲线段每隔10-15米设一中桩,
c 两侧路肩边缘外0.3-0.5m的位置设指示桩,标明设计高程和松铺厚度。
(2) 备料
备料原则:
a 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b 不同原材料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c 水泥防潮、石灰消解;
d 防止雨淋。
(3)拌和与摊铺
a 拌和设备:强制式、双转轴桨叶式或跌落式拌和机等
b 拌和时含水量:水泥和工业废渣稳定类比最佳含水量大1%-2%;石灰稳定类比最佳含水量少1%-2%。
c 拌和时,稳定土拌和机应拌和2遍以上,并且要深度达到底层,运输过程应避免水分流失、离析;
d 水泥和水泥石灰稳定类要求尽快拌和摊铺碾压成型,工业废渣稳定类也要求24小时内完成;
e 高等级公路要求应用摊铺机、或专用稳定土摊铺设备。
(4)碾压
碾压设备:12t以上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式压路机
碾压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后中,重叠区域1/2,且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一般碾压6-8遍,并使表面无明显轮迹。
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的压实度要求
(5)养生与交通管制
保湿养生,养生周期不少于7d
用湿砂7~10cm厚或草帘加洒水进行覆盖养生,水泥稳定类基层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石灰稳定土洒水养生,不可过湿或忽干忽湿。
水泥稳定类碾压完成后立即开始养生,石灰或工业废渣类碾压完成3d内开始养生
进行交通管制,限制重型车辆经过
注:
封层:石灰稳定类材料用于沥青路面的基层时,除层铺法表面处治外,应在基层上做下封层。
隔水垫层:过湿路段和冰冻地区的潮湿
(三)路拌法施工
注意事项
a 在准备完毕的底基层上备料
b 备料数量根据配合比、几何尺寸、所需干密度、宽度和厚度等综合计算;
c 充分拌和,严禁在拌和底层出现留有“素土”或夹层
(四)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施工季节
应在春末、夏季、秋初这些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最低气温应在5℃以 上,在有冰冻地区,应于第一次重冰冻(-5℃~-3℃)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
保证在冻前有一定的成型期:
水泥:15~30天
石灰、二灰:30~45天
在雨季施工时,勿遭雨淋,并采取措施排除表面水,勿使运到路上的集料过分潮湿。
2 底基层准备
检查底基层(压实度,平整度,高程,横坡度,平面尺寸,表面松散,弹簧等要处理)
底基层是稳定细粒土时,铺筑上层前应先拉毛下层。
3 材料的储存
水泥注意防潮,路拌法宜选用袋装水泥、厂拌法宜选用散装水泥。
生石灰覆盖封存,使用前7~10d应充分消解,保湿防尘,不可过湿成团。
粉煤灰含有足够的水分防止扬尘,堆料保持湿润或者覆盖。
在潮湿多雨或者其他地区的雨季施工时,应保护集料,且及时调整施工拌和加水量。
4 施工作业注意要点
水泥稳定类基层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
应综合考虑水泥的终凝时间、延迟时间(从拌和到碾压的时间)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施工机械的效率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必要时添加缓凝剂,并尽可能减少接缝;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尽可能缩短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
路拌法施工不应超过3~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h。
一般情况下,每一流水作业段长以200m为宜。
5 接茬与“掉头”处理
石灰、二灰稳定类基层施工中,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即前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
对于水泥稳定类基层,当天两工作段的衔接处理方法同前,但应对前一段未压部分要再加水泥,重新拌和。当天最后一段基层施工完后,将已压成段末端切成垂直断面,在第二天摊铺时,应在前一天余留未碾段内添加部分水泥,并与下段一起拌和;
施工机械不应在已碾压成型的稳定类基层上“掉头”、制动或突然启动,必须采取这些操作时,应采取措施保护基层。
6 基层缩裂防治措施
(1)满足强度的情况下,限制结合料用量
(2)提高混合料中粒料的含量
(3)严格控制压实标准;
(4)严格控制压实含水量(不宜过高)
(5)注意初期潮湿养生,尽量在高温季节施工
(6)及时铺筑上层覆盖
(7)设置隔离层或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