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原料:鼠麴草和五月艾你实在不应该关上页面。然后咱们再说正事儿。多图预警,然而图美得很(还有护眼功效),

既然处在假期第二天的你,

心怀爱意打开了这篇文章,

书评君就要说到做到,

先告诉你如何做一只属于清明的青团,

然后咱们再说正事儿。

多图预警,

然而图美得很(还有护眼功效),

你实在不应该关上页面。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

原料:鼠麴草和五月艾

P.S. 四月的野艾蒿也叫五月艾:)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2)

原料洗净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3)

焯水后捣成青泥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4)

青泥再入锅融化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5)

锅中青泥拌入米粉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6)

再掺入少量米粉揉成粉团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7)

和成青粉团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8)

捣豆沙馅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9)

果子皮,包馅料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0)

青团

“最典型的清明果莫过于青团”

除了青团,

清明果还有其他可爱形态。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1)

捏青团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2)

蒸前的茧果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3)

茧果

“茧果状貌可爱,盛行于蚕乡”

如果你家有一只模具,

那么清明果就会更美。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4)

模子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5)

用模子印清明果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6)

下锅蒸清明果

这些美图来自于宋乐天女士的长文《青与清明果》。采青是好玩的,清明果是好吃的——离乡北上的她,每到清明时节,心中总有一番“不好消受的断裂和落差的滋味”。

关于乡野、旧日和故友的回忆,那些时节、草木与食物的对应,是烙在每个人身上的不一样的惯习与情丝。

一切时节,皆与故土和食物相关。

青与清明果

(节选)

撰文 | 宋乐天

清明时节怀恋家乡

如圆月夜潮水澎湃

异乡度日的游子,更能体会青与清明果之于故乡,之于春天是何含义的。大概因为人在本地之时,一贯是拥有而不曾“失去”过,对这些草,和用它们做的果子,虽则也会感到亲切,却是难以生出特别的恋恋来的。惟有北上读书的几年,脱离开了常态环境,该看到青时,看不到了,想吃一口果子,也成为空想了——这时候,才体会到一种不好消受的断裂和落差的滋味。那几年临近节日时,老家的山野的呼唤,夸张些说,恰如圆月夜的潮水一般,在内心击打澎湃着——对于我这样东南农村出生的人,节气与节日,首先引发的是乡野的回忆,而尤以清明、立夏、端午、中秋为甚,它们各各有其对应的草木与饮食:青、清明果之于清明,乌饭树叶、乌糯米饭之于立夏,箬竹叶、艾草菖蒲、粽子之于端午,桂花、桂花糯米藕之于中秋。这些草叶木花,初初看,是为着染色、制糕、闻香;实则在抽象的层面上,称得上是相应习俗仪式中灵魂性的部分。这些代表着本地时序节令的草与叶与花(果蔬同理),在异乡生活中的缺位,打破了人身上那些由乡俗造就的惯习,带来了不适感,牵连出种种情思。这些故乡的季节之草(花),此时也便化身为故乡的象征了。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7)

五月艾丛

青这一类普通野草,从茫茫春草中区别出来,获得名称,岁岁相传──所谓风俗的养成,便包含在这一过程之中。当青进入到江南春天的仪式当中:采青,制作清明果,以祭祀先人,供养神明──这些草,便很难再被看作是全然的“无情”之物了。虽然,以现时的情形来看,旧日的祭祀之道正日渐走向没落,清明果的祭品角色,也随之日益淡化下去;但与青相关的仪式生活,却还为江南的人们,尤其是为江南乡村的儿童,保留着如周作人所说的,“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的那一点“游戏与享乐”:采青是好玩的,清明果是好吃的。周作人在提到这看似无用,实则是生活上必要的“游戏与享乐”那一篇文章(《北京的茶食》)里,末了还抱怨“在北京彷惶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然而,作于同年同月的《故乡的野菜》,回忆他在绍兴度过的儿时春天,所见的剪荠菜,所吃的黄花麦果糕与紫云英,所玩的紫云英的花球……却有难得的柔情弥漫其间。这是怎样的呼应和对比啊!我想即便北京真有好点心,在作者心目中也难以与黄花麦果糕相匹敌,因为北京的点心却没有沾染着一些些作者儿时的“游戏与享乐”的影子。与青相关的种种“游戏与享乐”,即以这个近便的例子——周作人孩童时期起算,也已在浙人的生活中延续百多年了,何况周二先生又是沿袭的他的先辈的惯例呢。每念及此,我感到生活在这变化极速的时代里,终归还有历久不变的物与事,使后来的我辈得以与先人的生命建立起连接来;也使代代的同乡人,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得以寄托共通的光阴与回忆,留下存在的痕迹。为着这个缘故,促成其事的柔弱的草类,也足以在人心里化身成为建筑般坚实的,一个久存而可留恋的对象了。甚而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是俯视人世变迁的一个更高的维度了。

青叶、米粉、豆沙

一场欢乐的清明仪式

清明时的米粉果,以浙江全境来看,可以说是名目繁多。根据颜色,果分青、白二类。白果是米粉原色果,略去了染色步骤,自然无须青的参与。青果白果的主流以外,也有红黄紫色果作为少数派存在。从形状看,清明果圆团有之,饺状有之,茧状有之,三角有之,菱形有之,笠帽状、荸荠状乃至动物造型亦有。圆团状果,通称为青团(清明团子,青团子)或清明饼,实心及甜馅皆有,甜馅常为豆沙、麻心、糖花生末三种。饺子状是狭义的清明馃所指,有半月形的木梳果,亦称“大梳包”,是“如发梳而花缘者”(《诸暨物产志》)。另一种即是常见的饺子模样,不过纯用晚米粉来做,口味自与麦粉饺子不同。染作青色的清明饺称“黄花艾饺”、“艾青饺”、“清明馃”或是“青果”,惯用咸味馅,以春笋切丁,与小蒜、雪菜、豆干、腌肉丁等共翻炒。此馅味极鲜美,离家在外每每思之则口角生津。茧果状貌可爱,盛行于蚕乡。菱形果称“青麻糍”,扁平、无馅,即宁波老话“清明麻糍立夏团”里的清明麻糍,可滚松花粉食之。三角馃是浦江人的清明果,形似犁头,寄托了春耕农忙将始的寓意。绍兴地区的上虞、诸暨等地有“艾青笠帽”、“凉帽果”,谓吃过以后四季不怕日晒雨淋。这种笠帽状的清明果,我没有亲见过,不知是否也做成一种三角状,其上捏出三条棱背来。荸荠状的果,就称为“荸荠果”,或是“团圆果”,因这一种过年时做的为多。此外照功能来看,虽然清明果自用及赠送皆宜,但作为祭品的,一般是圆团状的果子(包括茧果)。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8)

团圆果(荸荠果)

清明果的做法,依原料、形制的不同,繁简也有所不同。最典型的清明果莫过于青团了,由此也可一窥做果的门道,比如青的处理,米粉的配比,造型的步骤,火候的掌控,如此等等。青团倘用鼠麴草来做,步骤上较用五月艾简便,因为五月艾做果前,先需要进行去苦及存色处理。早先农村里的做法,五月艾的嫩梢采来挑净汆水后,先用石灰水腌制一天一夜(甚而有腌上一个礼拜之久的),捞出漂洗、控干,置石臼中,以丁字型大木槌捶捣成草泥。而后和入已经配比的糯米粉、晚米粉,热水揉和。揉匀以后,上锅蒸熟粉饼,再出置石臼中捶打。如此造就的果子皮,口感格外筋道。如今简便的做法,洗净的青叶,与作为石灰替代品的碱或小苏打,一同投入沸水,煮开后原汁原水摊凉。何以要添加石灰、碱,或小苏打呢?口耳相传,使用这类添加物腌制有三个用处:一是有助于青叶保持绿色;二来可以加长青的存放时间──腌制过后的青叶,晒干存储,放到一年之冬再用,效用一如新鲜时。再者,是能够使五月艾的植株软化,做果时就容易揉进粉团里去,染出来的青色,也将更加均匀了。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19)

五月艾

这般处理之后,拈出待用的适量青叶,漂洗并尽力挤干水分(去其苦味),斩碎,入清水锅中煮烂,使之成清鲜碧绿的青草泥。待草的丝缕一捏即化,便可往里一边加米粉,一边搅拌调匀。米粉的配比,晚米粉与糯米粉可是二八开或三七开,如此则做成的果子不易坍塌,也不粘牙。不过这一比例并非绝对,可根据实际口感自行调整,不使晚米粉超过一半为宜,因晚米粉多了,团子太显僵硬,冷却后难以嚼动。倘全用糯米粉来做呢,也是可以,只不易做得那么“有型”且不粘牙。青叶泥与米粉经过调和,慢慢变黏,米粉也染作了清新的淡绿色。待黏度合适时出锅,再添少量粉使劲揉成柔韧而有弹性的粉团。下一步要用到的馅料是早就准备好了的:捣得细细的豆沙或糖芝麻。从面团里摘一个剂子,捏成碗状,往里填入甜馅,包起来,使之成团。倘有模子,也可把团子填入其中,压出特定的形状与花纹来。有更单纯的,不包馅料,搓一个实心团便罢了。上锅蒸之前,团子底下常铺剪段的粽叶(箬竹叶)来替代笼布。槲树叶修剪后亦是垫底的好材料,因槲树叶油性大,更无粘底之虞。萧山、诸暨、慈溪等地,惯用提前浸好的糯米粒来滚青团,如此一来,蒸熟后团子拿在手里,也不会粘手了。此种粘满了糯米粒的团子,有一好听的名字叫做“雪团”。雪团是纯用糯米粉来做的,滚在团子外圈的糯米粒,助其成型而不坍塌。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20)

滚雪团

清明果蒸熟以后,呈碧青色,或略带暗黄,与抹茶粉所制果子不同。这种颜色便是青染成的。粉团里的青,是加得越多越好吗?实际加得过多的话,果子要发暗。加得少,则果子发白。两难之际,可以试验一个法子:摘取粉团中的小粒,放热水里烫它一烫,看它熟后颜色,便知该如何调整青的用量了。清明果不可久蒸,久蒸则果皮颜色也要变坏,果子也易坍塌,因此在火上一般不超过二十分钟。揭盖之时,用蒲扇扇几道,表皮就变得紧绷,光亮了,可省去蒸前给生果子刷油的步骤──也是窍门一种。清明果不止蒸食,也有煎烤的手法。后一种与安徽的蒿子粑粑制法类似。煎烤过后的清明果因高温作用,成一种暗黄绿色。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21)

茧果

农村里做清明果不啻是欢乐的节日仪式。一应的准备工序以后,屋子里用板凳搁起了一个大竹匾。一家的主母先把做果的材料堆放到匾中。而后长辈们团团围坐在匾的四周,说笑间,运用着熟练的手势,造出一只一只形貌规整的青团与青饺。依序摆放,渐渐把竹匾整个占满了,好齐整!又青青绿绿的使人爱看。一个孩子平日里再是矜持,此时也会在一旁兴奋地跑动嬉笑,为着想象中的美味即将化为现实,频频地咽起了口水。受着做果的气氛感染的孩子,总是忍不住自己也要参与到创作中来,捏出来三两个“四不像”,助长长辈的笑谈,而其自娱自乐的兴头丝毫不会受到影响。这也正是“游戏与享乐”的写照了。

远离传统之趣的清明

无形之物跟着失落

浙东人看《故乡的野菜》,还别有一种贴肉的感觉。看到黄花麦果的歌谣,“黄花麦果靭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不自觉就会用土话默念起来了,一面还在肚子里忍不住笑了出来,笑那个关起门来吃果的小人。脑海里有如放映着一个场景:白墙乌瓦,一扇木门与高高的门槛,一个小人站在屋里,手上拈着一块黄花麦果糕。他把这块糕饼掩在身后,几步上前把门合上了。若要问:为什么要关起门来吃?——开着门吃,难免有小伙伴看见,是给还是不给,这是个问题。情面上,总要意思意思。但是,半块糕饼拿不出手的。要拿一整块出去呢,太肉痛……自己还吃什么呢?自己至少要保证吃一整块的。因此在修辞上,“关得大门自要吃”后面,跟了冒号,表示关门已经是既成事实了,余下的是一个形式上的解释。这装装样子的后半部分解释最发靥,把小孩的看似纠结于私心与情面,实则内心早有取舍的情状,描述得很精妙,确为儿童对于爱物的心声。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22)

鼠麴草

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可供给孩子们选择的点心零嘴,已是高级得多,方便得多,且又四时皆备,不拘于季节;因此如今的儿童恐怕难以想象,一块乡土出产的清明的黄花麦果糕,竟能叫人如此的宝而贵之。只有我这样的从爱着青团青饺的少儿时代过来的人,在更新换代之际,会感到有些无形之物是跟着失落,不再复回了——比如现时高级的点心却不产生黄花麦果那样的歌谣了。这一点,周作人翻译的柳田国男写落雨的几段话,透露得更为清楚:“我的老家本来是小小的茅草顶的房子,屋檐是用杉树皮盖成的。板廊太高了,说是于小孩有危险,第一为我而举办的工事是粗的两枝竹扶栏,同时又将一种所谓竹水溜挂在外面的檐下,所以看雨的快乐就减少一点了。直到那时候,普通人家的屋檐下都是没有竹水溜的。因此檐前的地上却有檐溜的窟窿整排的列着。雨一下来,那里立刻成为盆样的小池,雨再下得大一点,水便连作一片的在动。细的沙石都聚到这周围来。我们那时以为这在水面左右浮动的水泡就叫作檐溜的,各家的小孩都唱道,檐溜呀,做新娘吧!在下雨的日子到村里走,就可以听见各处人家都唱这样的歌词:檐溜呀,做新娘吧!买了衣厨板箱给你。小孩看了大小种种的水泡回转动着,有时两个挨在一起,便这样唱着赏玩。凝了神看着的时候,一个水泡忽然拍地消灭了,心里觉得非常惋惜,这种记忆在我还是幽微地存在。这是连笑的人也没有的小小的故事,可是这恐怕是始于遥远的古昔之传统的诗趣吧。今日的都市生活成立以后这就窣地断掉了,于是下一代的国民就接受不着而完了,这不独是那檐溜做新娘的历史而已。”(出自《阿杉是谁生的》,收在《幼小者之声》一书里)

2014年11月26日

清明节哪种青团好吃(为自己做一只青团)(23)

《无尽绿》

作者:宋乐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11月

本文图文节选自《无尽绿》一书中《青与清明果》一文,作者:宋乐天,较原文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辑:方格,经作者本人与出版社授权发布,未经授权其它公号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