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相遇云南小锅米线(22点零1分的小锅米线)

相遇云南小锅米线(22点零1分的小锅米线)夏夜,城市的天空是灰色的。— DanruYuwen· 吴小轶/文这一分钟的工作是她每天的日常愿每一分钟都有温度

作为百年老店

这一分钟卖出的米线

只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粒灰尘

作为一名清洁工

这一分钟的工作

是她每天的日常

愿每一分钟都有温度

— DanruYuwen· 吴小轶/文

夏夜,城市的天空是灰色的。

这几日肠胃炎,肠绞痛,每日吃药,茶不想,饭不香。忙了一天,夜里好歹有了一点胃口,作为昆明姑娘,最得意的就是那口小锅米线了。地下集市22:00关闭。我远远地望着店铺,灯亮着,仿佛整个人都有了活力。在走进些,发现店门口的松木凳子已经整齐的翻到了桌子上。通透的店铺让店内的大小物品一目了然,就连那火上烧热的腾腾紫铜小锅的热气都能通过灶台火速弥漫进人的口鼻,更何况,我是真的饿了,或者说,饿了几天之后终于开胃了。

相遇云南小锅米线(22点零1分的小锅米线)(1)

员工们有的忙着拖地,有的忙着清算今日的账目,虽说打烊了,这工作的劲头似更足。服务生也和上班族一样,收工前就看到了这一天的希望,期待着早点回去照顾老人孩子,恋爱的恋爱,睡觉的睡觉。可我还是馋这口米线,竟也开口问道:“还能做一碗外卖吗,我带走,不放辣。”收银的小伙听了,扭头问了厨房里正在收拾锅碗的小厨师,我戴着口罩,踮着脚尖满怀期待的朝厨房望去,此般垂涎欲滴,口罩一摘只怕是要飞流直下了吧。小厨师点了点头,“我看有戏!”心里暗自高兴。收银员说,“因为打烊了不能刷卡,微信转可以吗,25元!“我心想:”啊?25元?什么时候这常吃的老店涨价涨得那么猛?”后来,又转念一想,哎,也那么晚了,谁让我那么想吃这一口,小哥们也不容易,价格高一点理所应当,就别去问为什么了。”

不一会儿,米线就打包装好了。店已打烊,这回是连灯都熄灭了。我提着米线,找到集市的一个桌位坐下。清洁员阿姨,收拾完最后一桌垃圾,准备收工。这时候看我又坐过去了,我微笑着和她点了点头指了指我旁边的塑料袋,告诉她我会自己打包好的。阿姨转过身,推着垃圾桶走了。

相遇云南小锅米线(22点零1分的小锅米线)(2)

我打开盒子开始动筷,不料身后有人拍我,吓我一跳。“这个……刚才不好意思,因为电脑关机了,和厨房没对接好,我们以为你要的是鳝鱼米线,所以多收了十元。还好在这里看到你,扫码退给你吧!”手轻轻一划,微信收款到账。

在昆明,人和米线之间联系最紧密的一个动词不是“吃”而是“划”。我出身在一个南北结合的家庭,父亲是东北人,母亲是浙江人。从小生活在这座城市,说一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也因为不会说方言而被小朋友嘲笑、孤立。直到上了大学,天津的同学都说我是北京的,我这才找到了一点邻里之间的小归属感。哎,现在看来,这些真都是小孩子们的幼稚想法。太普通,太标准化的东西,由于缺少棱角在日常交流中确实不容易让人亲近,缺少些烟火气,比如小锅米线这股热腾腾的亲昵气。

后来,在小学里我练就了一口标准的方言,不觉中划米线也早已成为了我的家常便饭。再后来,去了全省最好的高中读书,发现大家无论什么时候都说普通话,用现在的话讲,这样交流,一个字:“作”!不过,我这方言压力瞬时小了好多。大学出省读书,随后又回到昆明工作。走过一些地方,也看过不同的风景。故乡于我而言,或许就是一个人,嘴里会说那个地方的话,胃里惦记着那个地方食物罢。尤其是在最困顿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一碗热汤浓浓,肉冒鲜嫩,诚意满满的小锅米线解决不了的。

我划着这碗米线,泪水没来由地哗哗往外冒。就像那煮热的小锅汤底一般,泪如汤沸,烫得脸难受。或许是这些年忙碌的日子让我太久没有感受到这世间的烟火气了吧。又或者不经意间自己与这些平凡而有温度的灵魂擦肩而过太多次?早习惯了吃外买,太久没有到店里划碗米线了。早已习惯了用手机在朋友圈点赞问候,太久没有和朋友们相聚谈心了。想哭,还找什么理由呢?

相遇云南小锅米线(22点零1分的小锅米线)(3)

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几口吃完了这人间美味。打好包,擦干泪,也擦净了桌子,准备把垃圾打包带走。这时候,保洁阿姨来了,她脱下了袖套,提着自己的包,看样子准备下班回家了。

“阿姨,垃圾我自己带走就得啦。”

“某得事,我下班顺带挨你拿出克丢的!”

相遇云南小锅米线(22点零1分的小锅米线)(4)

看了看时间,22:01。拍下了阿姨的侧影。回家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夜晚的天空,无数星星闪烁着,小小的,却很美。

吴小轶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八

于 云深天真居


相遇云南小锅米线(22点零1分的小锅米线)(5)

图片来自:ARRY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