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祖籍(古人到底是用祖籍还是用出生地)
古人的祖籍(古人到底是用祖籍还是用出生地)匠籍:民匠籍、厨籍、马船籍军籍:军匠籍、弓兵籍、力士籍、勇士籍、校籍、军校籍、校尉籍、旗籍、总旗籍、军官籍、军灶籍、军盐籍、效籍、军民籍“籍”,在古代(比如明朝),政府把全国所有的人按户分成不同的职业工种,比如:军户,灶户等,不得变更,其子女以后也是继承这个“户”。(类似地现代对户口性质,居民户口的子女也是居民户口,农业户口的子女也是农业户口。有一点不同的是,现在人可以有机会由农业户口转为居民户口。)比如明代万历的老师张居正就是军户。现在在江苏盐城,有好多地名冠以“XX灶”,应是当时此处聚集了煮盐为生的“灶户”,这些人就属于“灶籍”。明代籍的分类:民籍:儒籍、生员籍、医籍、捕户籍、民盐籍、阴阳籍、富户籍、商籍
祖籍是一个家族族群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有些地区习惯以祖父的籍贯为祖籍,而有些地区例如台湾省人民则大多数是以十多代以前祖先在大陆的居住地为祖籍,海外的华人则是以父系祖先在中国的籍贯地为祖籍。
祖籍是汉民族的传统文化概念,可以指祖父的籍贯地,也可以指更加久远的祖先籍贯,即一个家族父系祖先曾经长期世代居住的地方,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
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大量的人的祖籍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和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到此地的。
“籍”,在古代(比如明朝),政府把全国所有的人按户分成不同的职业工种,比如:军户,灶户等,不得变更,其子女以后也是继承这个“户”。(类似地现代对户口性质,居民户口的子女也是居民户口,农业户口的子女也是农业户口。有一点不同的是,现在人可以有机会由农业户口转为居民户口。)比如明代万历的老师张居正就是军户。现在在江苏盐城,有好多地名冠以“XX灶”,应是当时此处聚集了煮盐为生的“灶户”,这些人就属于“灶籍”。
明代籍的分类:
民籍:儒籍、生员籍、医籍、捕户籍、民盐籍、阴阳籍、富户籍、商籍
军籍:军匠籍、弓兵籍、力士籍、勇士籍、校籍、军校籍、校尉籍、旗籍、总旗籍、军官籍、军灶籍、军盐籍、效籍、军民籍
匠籍:民匠籍、厨籍、马船籍
灶籍:盐籍
官籍:
监籍:署籍
站籍(驿站籍):水站籍、马站籍
在明代,对居民的管理实行“里甲制”,同户的居民,每10户为一“甲”,从一甲里会选一户出来为“甲首”管理这10户,每10甲选一户为“里长”。这100户叫一“图”,是明朝基层管理的基本单位。居民通过里长和政府打交道,比如政府要征集民工做一些大的工程,就会让里长出面来安排本图内的人选。里长,甲首是“轮换制”,即由这一图/甲里的人所有人家每年轮做一次。(参见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
政府每十年会做一次人口普查,将当地的人口按“图”一式四份造册,分别存在户部、布政司、府、县。保存在户部的一份,册面是用黄纸,因此称为黄册,户部的黄册是最终的档案,如果发生争议,就会拿户部的黄册出来核对。具体的存放地点在南京玄武湖中的一个岛上。
“贯”,指一人生长的所在,就是一个长期居住的地方。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在古代,人是不可以自由迁徙的,同时也不可以自由跨地域走动,如果有事一定要临时出一次远门,则要向政府申请旅行文件“路引”。
1953年,安徽省湖东县汤沟区的“阴府通行(冥途路引)
因为人世间有了“路引”,人死后,也要由人世间签发一张“阴府通过”的路引,此习俗至今遗存。
综上,我们现在填表中的“籍贯”指的本人出生或者祖居地。
在中国大陆,1991年组织部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规定了籍贯的填写:党员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
我们现在看一下古代名人的简历,如果是祖籍和他的居住地是同一个地方,就直接说“XX省XX地”人。如果祖籍和居住地/出生地不一致,就会特别说明一下祖籍所在地。
在维基上朱熹的祖籍和出身地不一样: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
欧阳脩(修),籍贯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言: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他出生时,父亲在绵州做官,后来父亲到泰州做官,欧阳修4岁时,父亲亡故于任上。欧阳修和母亲投奔在随州做官的叔叔欧阳晔。1052年其母郑氏逝世,父母二人归葬于故里吉州。1071年6月以太子少师致仕,隐居颖州(今安徽阜阳),来年(1072年9月22日)逝世。逝世三年后(1075年年9月)被赐葬于河南新郑。
《灼艾帖》卷,北宋,欧阳修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这是欧阳修的手迹,“修”写成“脩”
古人也会出现后代出生地不再随祖籍的事,比如战乱发生时,举家迁徙到另一个地方避祸。时间长了,后代的“籍贯”就会发生变化。
李白元配许氏系出安陆名门,许氏的祖父许圉师做过高宗朝的“相”。
在维基上,许圉(yǔ)师,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祖籍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唐朝大臣。
在维基上,许浑,润州丹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高宗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晚唐代表诗人之一、官员。
这里可以看出,许家后代经过了迁徙。
所谓祖籍,既是人口对自己过往的记忆,又是对祖先的怀念,更是政府记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祖籍的记忆,人们才有了落叶归根的期盼,才会有了故土难离的思绪,才有了认祖归宗的仪式。
这是对自己来历的追溯,是对祖先的尊敬,更是对文明传承的延续。
祖籍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源,是我们关系的纽带,饮水思源,勿忘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