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村子现在怎么样了(残垣断壁的农村)
被遗弃的村子现在怎么样了(残垣断壁的农村)农村大大喇叭,从早到晚,永不停歇。前几天是防火,措辞严厉,叫“政府命令”,坟头点火就抓。坟头只要有纸灰,直接找坟主,不管是不是你烧的,照抓不误。农村之凄惨,真的,颇有些惨不忍睹。而一波接一波好政策,真的是目不暇接。不留神,你又以为不会回到了“过去”吧?那么运动不断的年代。今儿和几个人闲聊,我们算了算,算上我,小村庄住着的,还有不到20口人,其他的都外出谋生去也。住在这房子的人家,现在不到10户,都是坐公交不需要买票还得给让座的人,老弱病残。而房子空着的,也是10余处。空房子,现在除了我的还算凑合能住,其他的,基本都快房倒屋塌残垣断壁了。不留神,你会以为老毛子轰错了地方?把这儿给荡平了呢?
残垣断壁的农村,多少人想回也回不去了!
文/肥猪满圈
我这几天在农村老家,感慨颇多。
我出生的小村庄,都姓李,我们是一大家子,一个祖先,到我是第10代人。我小的时候,不到30户人家,大概100口人,多也多不了一两口人,少也少不了一两口人。
今儿和几个人闲聊,我们算了算,算上我,小村庄住着的,还有不到20口人,其他的都外出谋生去也。
住在这房子的人家,现在不到10户,都是坐公交不需要买票还得给让座的人,老弱病残。而房子空着的,也是10余处。
空房子,现在除了我的还算凑合能住,其他的,基本都快房倒屋塌残垣断壁了。不留神,你会以为老毛子轰错了地方?把这儿给荡平了呢?
农村之凄惨,真的,颇有些惨不忍睹。而一波接一波好政策,真的是目不暇接。不留神,你又以为不会回到了“过去”吧?那么运动不断的年代。
农村大大喇叭,从早到晚,永不停歇。前几天是防火,措辞严厉,叫“政府命令”,坟头点火就抓。坟头只要有纸灰,直接找坟主,不管是不是你烧的,照抓不误。
这几天我所在地区出现了“密接”,整个一趟川儿(我们这儿叫一条沟,山沟,长的四五十公里)好几万人呢,全员核酸。也许,还不是一次。
因为前几天下了大雪,到处都白茫茫一片,看来防火形势没那么严峻了,因此又改成防疫的广播,照样措辞严厉,什么什么就抓,不肖细说,你懂得。
就那么几户人家,我是谁家也没去。有几个邀约喝酒,基本都拒。
以前有几家是我常去的,但是这次也没去。因为,从早到晚都是麻将,人家多少年前就升级成麻将机了,上午场下午场加时赛晚场,也是永不停歇。对很多人来说,那才是主业,而我一个不打麻将而且永不赌博的人,看不了这个。
都说入乡随俗,我真随不了这个俗。其实一不留神,你又以为到了澳门,博彩业真发达!
妹妹家离我这儿,不到1公里。我对妹妹,可以说是慈爱有加。数十年,对妹妹和她的一女一儿的关怀和爱,源源不断。当然了,妹妹妹夫和外甥女小外甥对我,那也是没得说。
但是,唯独玩儿牌打麻将赌博,我对妹妹也是严管,绝对禁止。每一次都是千叮咛万嘱咐,绝对不可以赌。如果玩儿,让我知道,后果很严重。
十几年前,过年的时候她还玩儿过几次,我就差大嘴巴扇她了。在我的“严管”下,最近十数年,一次也没玩儿过。
前几天我还问妹妹:说实话,最近几年,你玩儿过吗?妹妹说:我敢吗?怕挨揍!
我们这儿,把赌博叫玩儿。但是我的认知,赌就是赌,别打着玩儿的旗号。反正我认为,赌就是不过日子,或者是不想过好日子的,败家。
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辈们赌博的环境下长大的。一直到我大了,我懂事了。一直到,在那年月啊,生活相当困难的年代,半天都可以输几十上百块钱,而8月15的月饼才2块钱1斤(一斤4块月饼)都舍不得买。每到春节,含着泪不知道央求多少次才花1块多钱买一盘双响(二踢脚,一捆102个)。
那个年代的我,有了鞭炮便是年!
真的,记忆太深刻了,赌博真的太可怕了。我十几岁的时候,不知道拎着菜刀追过多少次来喊我爸“玩儿两把”的人。以至于后来,没人敢来我家喊我爸,我是真追真砍,真下死手,真不管不顾,想想也真二儿。
我们常说农人善良,亘古有之,可是不知怎么闹的,时至今日,都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年代了,农村赌博竟然还依旧如此猖獗,甚至远胜于我小的时候。
奸邪淫盗,谁跟谁,谁又跟了谁,谁谁谁小跑栏子(种猪的意思,意思是跟的人多),谁谁谁淫荡。你说我,我说她,他说你,绕着圈的,好像没啥好鸟。稍不留神,你又感觉是不是到了阿姆斯特丹?
仅是,人家漂亮的身体展示在橱窗里,而咱这儿是把春风十里的淫心荡水深埋於内心深处。
不过也是,丈夫或者妻子们都“夫离妻散”了,都出去打工了,东的东西的西,这年月,有几个能憋一年的。
还真是那句话:人啊,无所谓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人呢,也无所谓正派,只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
而常年独守的女性男人们,更也许,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太高的筹码!其实谁人不知?但是知又如何?那玩意儿也不能上锁!
其实谁的生活,不是睁一眼闭一眼。
我前几天刚回时,五叔家二弟(我的族弟,快50了,单身汉)还在家,一人看三户,一哥一弟和他自己家就他一个人。
前几天,二弟也走了,据称是高速公路打隧道去了。他哥仨儿三户人家都是铁将军把门,大体也是春节见了。
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五叔家大哥(二弟的亲大哥)一家四口,夫妻俩和一儿一女,据称四个人在四个地方,电焊的电焊,保姆的保姆,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一家人,也大体得春节聚了。
能出去的,还算不错的。小姨家夫妻俩和一儿子,都还没出去呢。春节过了没几天我回来时他们就说走,到现在一个还没走呢。小姨比我还小一岁,她的儿子即我的小弟弟前年某不错的211理工大学毕业。年前在某单位辞职回家过年,这些天每天都在发简历招聘找工作呢。
这些天我二哥(我二大爷家的二儿子)和我在我这儿住了10余天,我俩多少年没这么聊过了,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他也说看到他家的老房子(我家邻居,挨着)心疼,心寒,心痛,心里不是滋味儿。
曾经多好的一个家啊,那可是他父母积一生心血盖的房子啊。20余年没人住了,现在房脊都有点塌腰了。如果现在想收拾出来住,那工程老大了。
其实和我一样在外数十年的游子,都想偶尔回老家住几天,可是有几个人的家还回得去?大多房垮屋塌的,就没几户能住人的了。
你住别人家,即便是再亲近的关系,也感觉不好。
而且,城里住习惯了,现在回老家,厕所不是厕所,厨房不是厨房。说原始吧还有液化气电饭锅电炒锅,说现代吧又和城里完全不一样。说白了,住着确实也不咋舒服,挺难受的。
也就我这等糙人,住泥窝里我都没问题。泥就泥,不干净就不干净。衣服我就可这一身儿造,大不了洗洗,实在洗不出来就扔了。
别人回老家,风光体面,啥好穿啥,穿的都溜光水滑的。我和夫人回老家,啥不好穿啥。尤其夫人,极不爱显摆,跟我回过几次农村,穿的都及其朴素自然大方。
在北京,我身边的朋友,大部分都去了美丽国 枫叶国 袋鼠国 斗牛国 西门子国 华尔兹舞国(英) 浪漫国(法) 辣白菜国 寿司国。其实故乡啊,就是个概念,一个深藏内心深处的心结而已,真要你回去住个一年半载的,估计没几个人住的下去。
我觉得,其实无所谓故乡吧?更无所谓什么故土难离吧?我更觉得,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故乡,哪里就是我亲爱的祖国。
如果说我们怀念故乡,甚至是怀念祖国,那仅是一个概念罢了。你到底怀念的是什么?是温情,是温馨,是包容和爱,是友善和舒适,是关怀和和睦,难道不是吗?
有谁会怀念恨?怀念艰难和痛苦?怀念挨整,怀念担惊受怕?怀念不安全,怀念处处被限制事事不确定?怀念生活困苦,怀念妻离子散的人间悲剧?怀念日子越过越艰难吗?
老话儿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其实离开让你难受的地方,那不就是人往高处走吗?
当然了我绝不是说谁的故乡不好,绝无此意,您也别上纲上线。我是说,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从农村到镇上,镇上到县城,县城到市里,市里到省会,省会到津蓉苏杭北上广深,而后才是英加日法德美意奥……
有权的有钱的,想去哪儿去哪儿,可以无限地夸大和怀念故乡,反正早就离开了,尽显相思,显得很爱国爱家乡。而故土难离,是说给那些没钱没权的人听的。“难”不是不想离开,而是没能力离开,只能土里刨食靠天吃饭,这么一个“难”。
我家这儿,风景确实不错,高山大河。我家房子所在地海拔710,在我的记忆里,夏天不管白天多热,晚上睡觉都得盖棉被。夜里的温度,几乎没有超过20度的时候。晚上9点以后,在室外冻得发抖。
10数年了,我一直想把房子重新翻建一下,建成简约的,不是几间大瓦房的那种。那种格局即便建的再好,没法住,布局不行。
先弄三通一平,建好地下的给排水系统,电线网线,然后再逐渐地修建地面建筑。和漂亮国民居似的,弄几个房间,冬天不冷,取暖要科学,节约能源还要不冷,尽量利用太阳能和光线折射原理。每个房间都要有独立卫生间,干净卫生互不打扰,春夏秋冬能洗澡而且不冷即可。
把钥匙往我妹那儿一扔,全国的乃至全世界的朋友们,谁想来住几天,您尽管来,找我妹妹拿钥匙您就开住,走的时候收拾好即可。
理想很丰满,希望某一天可以实现我的这个小梦想!
其实所有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心里都有一口烧柴的大铁锅,每当别人炫耀铁锅炖大鹅多么美味时,您想吃马上就能炖一锅。
既有农家烟火气,也能城市现代化,这才是最美的生活。既能铁锅炖大鹅,开水煮羊排,山野菜的菜团子,酸菜冻豆腐贴饼子,就着二锅头脚踩着板凳喝的面红耳赤热火朝天。又能烤箱焙烧鹅,奶油烤杂拌,地坑烤全羊,配着红酒悠哉喝的没治没治的。
当然了,借用电影《非诚勿扰2》车晓和葛优相亲的那段台词。
葛:那您认为多长时间亲热一回不算频繁啊?
车:(伸出一个手指)当然了,这是我的理想啊。
葛:恩没事没事,您说。
葛:一个月一次?
车:一年一次。
当然了,凡此种种,这也是我的理想!
但是,农村啊,很多人都有一个一旦出来了就回不去的家。
很多人的梦想都被岁月摧残,当温热逐渐散去,回头一看,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
多少人,候鸟一样,既融不进城市,还回不了家乡。
在城里,你是乡下人;在乡下,你看着像城里人。
真的,青春真好!可是好景不长。多少人,把美好的记忆深留在童年的农村。而大了,成熟了懂事了才发现,心无处安放,身也风烛残年了,家也回不去了!
北京作家编剧老李
25032022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