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创造的330个成语(韩愈与成语二)
韩愈创造的330个成语(韩愈与成语二)
- 二、长于把古人的语言提炼概括为成语
- 韩愈在诗文中,还经常地将古人的语言经过缩减、提炼和概括,从而使之在形式上固定下来,变成了使用率较高的成语,使其长久地流传下去。。
- 比如,“从谏如流”,语本班彪《王命论》:
- 从谏如顺流。
- 原句的确很富于形象感,但是还不够简练,于是韩愈将其改为一个四字成语,运用到《争臣论》中:
- 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
- 这样一来既简练,又形象,同时又保留了词语的原意。
- 再如,“德厚流光”,语本于《谷梁传·僖公十五年》:
-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韩愈在《禘祫议》中,也把它变为四字成语:
- 今国家德厚流光,创立九庙。
- 再如,“进寸退尺”,语出《老子》第六十九章:
-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 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则说:
- 薄命不幸,动遭谗谤,进寸退尺,卒无所成。
- 当然,在韩愈的诗文中,古人的五字常用语,他也有沿用不变的,不过这种情形是极少见的。如,“进退无所据”,《后汉书·樊英传》:
-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 韩愈在《与孟尚书书》中,也沿用了“进退无所据”这个五字常用语。至于“进退失据”这个四字成语,那是后来才出现的。
- 将古人语言进行概括提炼,使原来的几句话变为四字的成语,并能够使其永远流传下去,这在一般人则是难以做到的,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韩愈则尤其长于此道,显示出了特殊的才能。比如,《诗经·豳风·狼跋》云:
-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 疐,跌倒的意思。这两句诗是说,狼向前走便踩着颈下肉,往后走则又被尾巴绊倒。韩愈在《进学解》中,则将这两句诗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跋前踬后”,从此人们便以此来形容进退两难的境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