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小学名字(老成都的中学大多以数字来命名)
90年代的小学名字(老成都的中学大多以数字来命名)网上疯传的二中语文老师,真假不知成都一中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东马棚街是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学校1935年建校,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前身是成都省立女子中学,1952年11月14日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中学,1996年6月成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一所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 草堂那边是树德实验的西区,原来叫光华中学,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草堂北支路5号现在,很难听到这样的问话了。因为如今依旧保留数字校名的学校越来越少,只留下15所了,而曾经最多的时期共有53所,它们分别是第1~52中学,以及第57中学。有人好奇,问怎么没有53~56中学,52中之后就直接57中了?原来,最初成都教育部门用数字来命名的中学有52所,后来,又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子弟校纳入进来,按理这个学校该命名为53中,但考虑到5701工厂子弟校的校名中也有数字,所含的57两个数字与53很接近了,为
改革开放以前,成都市的中学绝大多数都是用数字作校名的,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五十二中学,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第五十七中学,共有53所数字作校名的中学,此外还有少量几所不用数字命名的有点另类的中学:西北中学、盐道街学校(含中学、小学,1978年中学、小学分开)、盐市口中学(2002年并入盐道街中学)、锦江中学(2002并入盐道街中学)、金沙寺中学(在黉门街,已撤销)、川师附中、铁路中学、中铁二局一中(现为七中万达通锦校区),这些都是在特殊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当然,同时期还存在着不少企业的子弟学校,特别是东郊一带,一般只有小学和初中。
成都市以数字来命名中学始于1952年,川西成都女子中学校改名为四川省成都第一中学校,俗称成都一中,由此掀开了成都以数字命名中学的大幕,据说这是参考了苏联的做法,也成为那个时期全国大部分城市中学普遍的做法,至于为什么只有中学要这样命名而小学却没有这样做,也许是小学的数量远比中学的多,动辄上百的数字校名会让小朋友们喊:好难哦!数字校名的好处是不用统计就能大致知道这个城市有多少所中学;不好的方面是,都是数字,容易混淆,不容易记住。老成都的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人,从不同数字命名的中学毕业,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已减少了很多。大部分中学都改了校名,还在以数字为校名的中学只剩下15个了。这种校名的逆数字化的现象觉得好还是不好?
笔者认为,以数字作校名不容易有个性,形像不鲜明,缺少内涵,不便于树立品牌、发展做大。但它也有它的好处,就是便于统计,知道最大那个数,就基本知道当地大概有多少所中学。而且它还便于归类,比如1~20中,最初都是完全中学,21中以上大多数是初中学校,30中以上一般为郊区中学。需要说明的是,当时以数字命名的学校仅限定在城区和近郊区,当时的城区只东城区和西城区,当时的近郊区为金牛区(当时的金牛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环以外,绕城高速以内,东南西北都涉及到,不仅限于北门),那时的远郊区只有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它们下辖的中学没有纳入到成都的数字排序命名安排当中。
早先,若要与一个不熟的中学生或中学毕业生聊一聊,开头一句往往是:你是几中的?这很容易打开话题,热烙感情。若是知名中学,因学校家喻户晓,共知的话题就多,容易形成交集,谈资有保障。若是不太有名的中学,则可以换作发问的形式来开头,容易找到切入点,简单有效,不失为寒暄中的老套路。
现在,很难听到这样的问话了。因为如今依旧保留数字校名的学校越来越少,只留下15所了,而曾经最多的时期共有53所,它们分别是第1~52中学,以及第57中学。有人好奇,问怎么没有53~56中学,52中之后就直接57中了?原来,最初成都教育部门用数字来命名的中学有52所,后来,又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子弟校纳入进来,按理这个学校该命名为53中,但考虑到5701工厂子弟校的校名中也有数字,所含的57两个数字与53很接近了,为了与原校名有点关联,也为了便于记忆,就直接跨过几个数字,命名该校为第57中了。
实际上,现在该校已不直接被称为称中学了,现在学校涵盖了学前班、小学和初中三个阶段的学生,全称已成了成都市第57实验学校了,是武侯区内第一所正规民工子女教育学校。
以下是以前成都以数字命名的中学及其现在的变化情况:
成都一中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东马棚街
是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学校1935年建校,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前身是成都省立女子中学,1952年11月14日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中学,1996年6月成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一所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
草堂那边是树德实验的西区,原来叫光华中学,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草堂北支路5号
网上疯传的二中语文老师,真假不知
成都二中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地址:锦江区 红星路一段37号
与北京师范大学和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办学,学校采用民办的方式运作。在校生1700人,教职工150人。入“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前列。
成都三中
成都三中
(成都市艺术中学)地址 : 成都市锦江区水杉街300号。三中的原址在红星路四川日报社对面,其原址现为十七中初中部。
这是一所普高性质的高级完全中学。前身是清乾隆年间( 1747年)的潜溪书院 迄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1911年改名为华阳县中,1952年更名为成都三中。1992年,学校加挂了“成都市艺术学校”校牌。
四中
成都四中
现名:成都石室中学,简称:成都四中,地址:成都市文庙前街93号
学校前身可追溯到西汉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石室精舍”,1940年2月,建立成都府中学堂更名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学,1983年,恢复旧名石室中学。
成都五中
现为成都列五中学,地址:初中在小关庙街,高中在双林路双园巷9号
源于1904年创建的叙府公立中学堂;1994年,更名为列五中学
成都六中
原在成都市簸箕街
1972年时的印象中没有水池子,也没有丁佑君的雕像。
从梁家巷沿着解放路一段向南约两三百米就到了六中门口,六中校区在绳溪两边。后来六中与八中合并了。
成都七中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地址:林荫街
这是一所闻名华夏的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是中国4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样板学校”之一,教育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学校前身是1905年由墨池书院和芙蓉书院合并创立的成都高等小学堂。1907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县中学堂,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七中学校。2014年10月16日,加挂成都中学校名
有网友指出:成都市七中厡是成县中学,在青龙街,1953年搬家到磨子桥后改名为七中。
成都八中
成都八中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三段72号
学校源于1942年创建的成都市市立中学;1982年,由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学,在城北一带还算有名。
原来八中的校区在荷花池,1978年成都大学成立,八中在与成都大学短暂共处一个校区后就搬到一环路了,后来八中与六中合并了。
成都九中
现为成都树德中学,中国四川成都市宁夏街树德里4号
成都树德中学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孙震于1929年创办; 1951年,成都私立甫澄中学并入树德中学;1944年,《大公报》发表武汉大学教授杨人梗的文章说:“成都树德中学是全国四所办得最好的私立中学。”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私立树德中学,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校; 1989年,九中更名为成都树德中学。
成都十中
现为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地址:成都市陕西街29号
该校是“石室中学(成都四中)教育集团”核心学校,也是“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教育集团”龙头学校。学校根植“文翁化蜀,慧智石室”的悠久历史文脉,并在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中,发展成了四川省优质教育品牌,成都市优质初中的领跑者。
成都十一中
成都市第十一中学,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育婴堂街33号
为全国体育传统学校、成都市示范性高中,学校为“四川师范大学高中艺术教育基地校”、“成都七中网校十一中分校”。学校始创于1895年,其前身系“成都华英女子中学”。1952年由成都人民政府接办,定名为成都市第十一中学。2000年4月由成都人民政府加挂“四川省成都市女子实验中学”校牌。
成都十二中
现为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太平南新街68号
学校源于1908年创办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附设中学堂;1953年,命名为成都市第十二中学, 2003年,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牌;2013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6年,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成都十三中
成都十三中
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双建南巷2号,(早期时地址在八宝街)。
学校创办于1908年,最初为“华西协和预备学堂”,在其后几十年中,几易校名,1953年被市政府定名为“成都十三中”。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向东向南发展和构建三环教育带的战略,学校迁建至成华区八里小区并更名为“成都华西中学”.2018年5月9日,命名为成都华西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成都十四中
现为石室联中蜀华分校,成都青羊区蜀华街43号,笔者一直误以为那里的地址是包家巷,笔者初中考高中时就在那里参加考试,有一天下午考试,在家里吃了午饭后,骑车都到了离十四中不远处的君平街,才发现准考证没有带上,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又骑回南门的家里,拿上准考证后再去考场,还赶在考试之前赶到了。可见时间预留充分一点是很有好处的。扯远了,继续介绍十四中。
该校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私立蜀华中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办学历史,2001年4月被正式命名为成都市首批“市级示范性学校”,因优秀的办学成绩和不断增长的重点率,从2015年起连续5年受教育局嘉奖,被教育局评为新优质学校。这个学校以前太不为人知了,当时没有小南街中南段,没有文翁路,从南门去十四中,只能从陕西街顺着往西北方向走,只有一条路,那一片全是平房居民区,那个位置可以说就是犄角旮旯,现在要好得多了。
成都十五中
并入到了西北中学,校址在原十五中,地址:武侯区建国巷1号(武侯祠附近)
成都市西北中学创办于1928年,前身为北平西北中学。由白崇禧、马福祥、孙绳武等回族人士创立。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迁至成都、兰州两地办学。1938年夏,成都私立西北中学成立。195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接管成都私立西北中学,定名为成都西北中学。后来,西北中学合并了成都十五中,十五中原校区成了西北中学高中部,人民西路校区成了其初中部,再后来,人民西路校区转手给了树德实验中学(东区)。
成都十六中
现为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地址:成都市小天竺街103号
解放前为”私立济川中学“,成立于1934年。1952年收归国有,现为成都石室教育集团的领办学校(石室中学锦城校区)
成都十七中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校 ,地址:较场坝东街48号
创办于1941年,是成都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在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
成都十八中
地址:成都市白果林小区
其前身是现代教育家刘文典先生于1947年创立的成都市文典私立初级中学,校址在吉祥街19号。1953年由人民政府接收后改为公办,更名为四川省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发展成为高级完全中学,再次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成都十八中已历经70多个春秋,文化底蕴厚重,校风正,教风优,学风浓,成就了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出”态势,“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学校”“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生源基地校”
成都十九中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顺江路369号
成都第十九中学始建于1925年,已有八十三年办学历史,承载百年文化底蕴,现为成都市市级重点中学。学校坐落在锦江北岸,与著名的百年高等学府——四川大学和望江楼公园隔河相望,文化氛围浓郁。
成都二十中
成都二十中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成都茶店子横街6号
学校始建于1930年,前身为成都私立大同中学;1956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共有茶店子高中部、黄忠初中部、花照学校三个校区,校训:坚韧、沉稳、向善、大同。
成都二十一中
成都市蜀兴职业中学(成都30中)与成都公共关系职业中学(成都21中合并,挂牌为成都市蜀兴职业中学,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一段5号
2009年5月根据成华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方针实施普职分离,成为一所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二十二中
现为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成都市镋钯街35号(东区)
成都二十三中
并入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原成都23中在花牌坊街的南熏巷内)
成都二十四中
现为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东区)
1920年秋,由刘禹九(川军二十三军军长)在四川新津县城创办私立培英中学。1930年学校随军迁至成都东丁字街,随后又迁至东马棚街口宁雅邛公所。1940年,学校又迁往西门外三洞桥王建墓对面(现市幼儿园)。1948年增办高中。1952年由国家接管1976年迁往后子门,定名为成都市第二十四中学。
最近因修中央公园,该中学又拆迁到 西北中学的老校址,人民东路。
成都二十五中
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西区),地址:成都市簧门后街1号,(原地址在华西口腔医院斜对面)
二十六中
成都二十六中
二十六中原址在文武路,背后就是文书坊街区。后并入了成都新华职业中学,新华职业中学后又与三所中专合并,在2003年升格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天益街83号)
文革前,每年都是全市“中考”升学率成绩排列全市前五名的名校;有时升学率成绩还能进入全市前三名行列,当时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读初中要进二十六中、西北中学校;读高中要进四、七、九。
成都二十七中
已撤销
成都二十八中
成都树德协进中学(原28中),地址:成都市西胜街18号
成都28中的前身为四川省立一中,成立于1911年,是一所百年老校,解放后学校先后更名为成都市金河中学、初八中、协进中学、二十八中。
成都二十九中
2003年被并入成都十二中
成都三十中
三十改为了蜀兴职业中学,合并了二十一中后,办学地址并入了原二十一中的校址,30中的原址现在开办的是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成华区培华西路3号)
成都三十一中
2008年与一墙之隔的成都铁中合并。
成都三十二中
1983年更名为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成都市青羊区西安中路枣子巷26号
成都三十三中
学校始创于1929年4月,前身是树德中学女子部,1958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三十三中学校,2009年增挂“成都市第八中学校(北区)”校牌,
成都三十四中
1980年与塑料公司联办塑料职业高中班,1983年改为新华职业中学(书院西街58号)。后升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建新校区(天益街83号)
成都三十五中
七中育才学校,锦江区双槐树街54号
前身是1957年开办的一所市属普通中学。1997年更名为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
成都三十六中
金牛区天回镇,与成都院军区总医院、成都医学院、成都植物园毗邻,是成都市第一所少年军校。
成都三十七中
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学校始建于1957年,是青羊区规模最大的高中学校,青羊区培风东街388号
成都三十八中
成都38中是一所具有近50年办学历史的高中,由原成都38中与原院山中学合并而成;加挂“北大附中特色实验学校”校牌。龙潭寺,隆兴路8号
成都三十九中
地址在成都市海椒市街103号。1997年6月,原成都市第39中学并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学校的初中部。
成都四十中
成都市第四十中学,1957年创办,于2014年迁入现址(西林二街220号),是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成都四十一中
已被撤销
成都四十二中
又名赖家坡中学,2000年已经搬迁,2005年已经拆迁。
成都四十三中
成都四十三中
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董家湾北街
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公立中学,现有教职工81人,25个教学班,在2015年11月成功申请成为重点中学。加挂西北中学实验学校的牌子。
成都四十四中
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校,金牛区新泉路32号
成都四十五中
1963年并入苏坡中学
成都四十六中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观堰街2号,成立于1968年。1997年加挂成都市民族高级中学牌子,1999年批准成立成都民族外国语学校,有来自成都市和四川45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的少数民族学生,还有来自西藏自治区的学生。2010年挂牌“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
成都四十七中
1988年更名为成都市女子职业中学,2008年定名为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成都四十八中
1996年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成都市羊犀线西高新西区百草路
成都四十九中
原名成都市圣灯中学校,1992年1月更名为现名,枫林校区地处成都市圣灯路39号,西毗电子科技大学,东临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重点中学)
成都五十中
成都市第五十中学是成都市重点中学,创办于1947年,最初叫德胜中学,简称“德中”周围所属土地为桂溪乡的,该乡早前为得胜公社,个中关系自已领悟,2008年与当时的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现为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进行彻底的深层次整合,2012正式成为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初中部。在此前一度与棕北中学合作过。
有网友指出:原来的桂溪中学与德胜中学合并后变为成都50中学,再后来并入12中。
成都五十一中
2004年并入成都市实验中学,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路781号
成都五十二中
成都五十二中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十二中学(四川省成都市工读学校)创办于1962年,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为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提供专门教育服务,位于郫都区团结镇
成都五十七中
现名:成都市第57实验学校,地处成都市外南太平园,学校创建于1952年.原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子弟学校,是一所军工企业子弟校,2000年底,转归武侯区政府,现有教职工83人 其中 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83%,是武侯区内第一所正规民工子女教育学校。
成都市正式校名依然保持数字校名的中学只有原来最多时的四分之一,改用新校名的学校对以前的数字校名的态度各有不同。有的把数字校名作为简称,如成都石室中学,简称四中;有的把新校名与原来的数字校名并列用,如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成都市第四十四中学),有的是在学校简介中,把以前的数字校名带上一笔,如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原成都二中,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前身为成都市第32中学;更有一些学校只字不提原来的数字校名,简介上没有,校史上也不提那一段,讳莫如深,也许是各有各的盘算吧。
仅有的以数字命名的成都中学它们分别是第3、7、8、11、17、18、20、36、37、38、40、43、49、52中学、57实验学校。
读者朋友,你曾就读过其中哪所中学?是这53家中学之一吗?留言分享一下你学校里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