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爱情感(老北京人的茉莉情)
北京人的爱情感(老北京人的茉莉情)这种香气充分掩盖了北京地下水的苦涩味道,因此自传入北京以来,就一直被当地人所喜爱,并赢得了““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之美誉。茉莉花茶自然也分级别,按照茶叶本身的品质与制作工艺上的差别,价格区间很大,有钱人的喝高的,经济条件差点儿的喝便宜的。茉莉花茶属于是花茶的一种,其实直接用茉莉花泡水喝也可以叫茉莉花茶,但是咱们说的是用茉莉花和茶叶进行“联合加工”的茶。其茶胚多为绿茶(也有少部分使用红茶和乌龙茶),将茶胚与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香与花香交互融合,无论是冲泡时还是饮用时,都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香气。第二,清代的皇家喜欢茉莉花茶,尤其是慈禧最爱,称之为香片,还经常将茉莉花茶作为国礼送给“外宾”,茉莉花茶流行于京师之地,无论王公贵胄还是平民百姓莫不欢迎,这其中不乏上行下效的因素。不过这都不是主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质问题。在没有自来水、桶装水,更没有南水北调的时代,北京人的饮用水多
有人说,老北京人的一天是从一杯浓酽的茉莉花茶开始的;更有人说,老北京人的一整天都是茉莉花味儿的。的确,北京人偏爱茉莉花茶。茶,这种神奇的饮料应该说起源于中国。
纵然有些争议,某些“外”人并不认可,但是中国最起码是茶的发源地之一。传说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现代医学也证明,茶确实有很多的保健效果,因此中国茶被誉为东方神奇树叶。
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家族也在不断的壮大,成员极其丰富,仅从大类上分就有绿茶、红茶、黑茶、黄茶、花茶、乌龙茶等等,细分的话品种就更多了。在如此繁多的品种当中,为何老北京人独爱茉莉花茶?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第一,北京不产茶,甚至整个北方,产茶的地区都很少,我国的名茶大部分产自远离北京的福建、云南、江浙等地。而古时候的运输是个大问题,您了解过茶马古道就清楚,那道儿有多难走!尤其是福建山区,成品茶运到北京要花很长时间,再好的茶叶、特别是讲究新鲜的绿茶,到了北京也就变质了。
第二,清代的皇家喜欢茉莉花茶,尤其是慈禧最爱,称之为香片,还经常将茉莉花茶作为国礼送给“外宾”,茉莉花茶流行于京师之地,无论王公贵胄还是平民百姓莫不欢迎,这其中不乏上行下效的因素。不过这都不是主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水质问题。
在没有自来水、桶装水,更没有南水北调的时代,北京人的饮用水多来自于水井,也就是纯粹的地下水。北京自古被称为苦海幽州,京城的井里打上来的多为苦水。您爱喝茶的都知道,茶叶本身的品质纵然是最主要的,但是好茶还需好水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有时候您到产茶区去买那些名茶,在当地开汤品尝觉得味儿特好,买回北京就觉得口感差很多,抛开奸商掉包儿骗人的情况不谈,主要就是水的问题。所以以老北京的水质,再好的茶叶也喝不出好来,而茉莉花茶浓郁的香气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茉莉花茶属于是花茶的一种,其实直接用茉莉花泡水喝也可以叫茉莉花茶,但是咱们说的是用茉莉花和茶叶进行“联合加工”的茶。其茶胚多为绿茶(也有少部分使用红茶和乌龙茶),将茶胚与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香与花香交互融合,无论是冲泡时还是饮用时,都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香气。
这种香气充分掩盖了北京地下水的苦涩味道,因此自传入北京以来,就一直被当地人所喜爱,并赢得了““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之美誉。茉莉花茶自然也分级别,按照茶叶本身的品质与制作工艺上的差别,价格区间很大,有钱人的喝高的,经济条件差点儿的喝便宜的。
说到这个便宜的,就不得不提高末儿,它甚至不能称之为茶“叶”,因为没有叶儿,都是筛出来的或者卖茶叶剩的箱子底儿,都是茶叶碎末。人都有个好面儿的时候,您到茶叶铺说买茶叶末子,那不好听,所以给它起个听起来“有面儿”的名字,叫高末,也叫高碎。
其实也不为过,高末嘛!拿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它确实不low,这里头还真不全是便宜货,多好的茶叶最后也得有碎的,把它们收集到一起,沏出来还是挺香的。价格自然很低廉,说实话,它也确实是给劳苦大众预备的,您说前清时候王爷去贝勒家串门儿,给来杯高末喝?
那不能够,这不挨骂吗?北京的水不好喝,穷苦百姓自然也希望借助茉莉花茶的香味儿掩盖苦涩,但是,劳动人民哪儿有时间坐下来慢品哪?一杯茶一喝一整天?当然一喝一天不是就这一把茶叶,老话儿说好茶不过三杯香,喝都跟白开水似的了还舍不得换呢?我只能说您太会过日子了。
高末沏出来也很香,但是不耐泡,喝几过儿也就没味儿了,价格又很便宜,清早起来沏上一杯解解渴,完了就倒了也不可惜,吃饱喝足还得奔命去呢?买高的?第一价格高,消费不起,第二,喝不了几过儿就倒了,那不浪费吗?所以茉莉高碎在北京,也很有市场。
俗话说“美食还需美器”,其实“美茶”更讲究器具,自古以来我国的茶具就是丰富多彩的,喝什么茶用什么器皿,很讲究的。沏高末自然就没必要了,大杯子、大碗、大把儿缸子都行,过去北京街头还有卖大碗儿茶的,用的也多是粗瓷大碗。
所以在当初,南方人、特别是产茶区的南方人对北京人喝茶有偏见,以“水不厌其沸,碗不厌其大,可笑之极”来嘲笑北京人。您各位都知道,过去、即便是现在,茉莉花茶从价格上与那些著名的绿茶、乌龙茶等无法比较。
不信您去市面儿上找找,茉莉花茶好像还真没有那种动辄几万、几十万一斤,贵得吓人的,所以有些人认为茉莉花茶本身就不能算高级。而且沏茉莉花茶要用80-90度的水来沏。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大气压下,其实水的沸点是达不到100度的,所以沏茉莉花茶基本上就是用刚刚烧开的水。
而所谓的高端茶叶、特别是绿茶,是不能用开水的。如今卖大碗儿茶几乎消失了(有些茶馆儿可能还有,不过也仅仅是“情怀”而已),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北京的茶文化也在丰富。
虽然还有很多人难舍高末情结,老字号茶叶铺供应高末时甚至排着队去买,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无论哪儿的人喝起茶来都是越讲究越不嫌讲究。但是当年确实有些人认为北京人喝茶全都不上品。
那也只能说这是偏见了,您恐怕只看到我们的劳苦大众坐在路边儿喝大碗儿茶了。茉莉花茶自然也有高的,不然当初慈禧老娘们儿、对不起是老佛爷,怎么拿它当国礼?现如今上千上万的茉莉花茶也比较常见了,那买回去不能用粗瓷大碗沏吧?
喝花茶最讲究用盖碗儿,这盖碗儿也是我国的传统茶具了,底下有托儿,也叫茶舟或茶船子,中间是形状像碗的杯子,上面有盖儿,属于三件套,也叫三才碗(天地人三才嘛)。
喝盖碗儿茶应该怎么端、怎么掀盖儿、怎么喝都有讲究,咱有时间再细聊,说点题外话:这个盖碗儿确实是早就有,据说是唐代发明的,但是它真正流行起来是清雍正以后,尤其是青花盖碗儿,而且各朝的盖碗儿样式上也不尽相同。
如今的古装影视剧里,不管什么朝代,皇帝、官员们喝茶几乎一水儿的盖碗儿茶,款式还都差不多,这就有点儿扯了。甚至说在过去的某些场合,茶都不是用来喝的。
比如官场,尤其是一些不怎么熟悉的、来走门子的官员,您去拜访上级领导,给您端上来的盖碗儿茶,里面有没有茶叶都另说着,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待客用的,就是摆摆样子,什么时候主人一端自己那碗茶,懂规则、识相的就起身告辞了,这叫端茶送客。
这是题外话,咱还说这北京人喝茶,真的不是不讲究。老北京可不仅仅只有平民文化。老北京的文化无论哪一方面都是多元的,有皇家文化、封建贵族文化、官场文化等多方面组成的,茶文化自然也不例外。
拿过去来说,您买再高的茶叶,还高得过宫廷贡品去吗?您再讲究,讲究得过皇上家吗?咱不是说赞许羡慕封建制度,就说这事儿,您不能只盯着市井文化以点概面。再说了,茉莉花茶制作工艺也是相当讲究的。
首先茶胚和鲜花的处理就有严格要求,选什么样的茶叶做胚、用什么品质的茉莉,甚至鲜花什么时间段采摘、摊凉时要保持什么温度都有限制;窨制之前先要用玉兰花打底,增加香气,然后才能与茉莉花拼合进行窨制。
窨制的过程也非好几道工序,每一道也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茉莉花茶按产地、品质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分为很多品种,像什么福建茉莉花茶、苏州茉莉花茶、金华茉莉花茶、茉莉大白毫、茉莉银针、茉莉龙珠等等,只是没人把老北京茉莉花茶与之相提并论。
毕竟北京不是产茶区,茶胚都要从南方进,但是过去的一些老字号茶铺都要将茶胚运到北京之后再进行窨制,老北京讲究用京南花乡出产的茉莉花。这里的白茉莉茶品质最高,香气浓郁,北京人甚至将茉莉花直接称之为茶花(其实真正的茶花不是茉莉)。
所以说茉莉花茶本身可一点儿都不low,当然现如今这种偏见估计早就不在了,茶文化的热度也是经久不衰,茶叶种类更是进一步丰富了。然而,仍然有很多老北京人依旧钟爱茉莉花茶,如果非要总结北京人喝花茶的习惯,我想那两句话应该改改,叫“水不厌其开,茶不厌其香”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