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真实的改命故事(他是古籍中唯一遭)

历史上真实的改命故事(他是古籍中唯一遭)周宣王晚年,他先是武力干预鲁国的内政、强迫鲁人废长立幼,自己带头破坏周礼;后又在与西北戎狄的战争中屡次失败。但功业告成后,周宣王也懈怠下来。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王朝的治乱兴衰,往往和统治者的贤愚有很大关系。而且宣王时期的所谓“中兴”,除了搞了“不籍千亩”也即把劳役地租改实物地租算制度改革外,其他都是人治的功劳,如他即位初期的勤于政务、虚心纳谏、任用贤良。但西周固有的深层次矛盾,也即不断分封诸侯贵族导致天子直辖土地人口日趋减少、世家大族势力尾大不掉等严峻问题,宣王并未能够解决;不断恶劣的气候状况,更不是宣王可以扭转的。所以一旦宣王不再虚心求治、甚至自满昏聩,这周朝的“中兴”局面也就难以维持了。周厉王被赶走后,周朝大臣推举共伯和执政,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共和行政”。共和行政第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驾崩于彘地,共伯和结束执政生涯隐退,王子靖在周定公、邵幽伯等大臣拥护下继位,后世称之周宣王

原创:唐封叶|叶话文史公众号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夏朝建立到清朝灭亡,共产生帝王约500个,能编成一个营。帝王众多,死法也千奇百怪,有纵欲死的(如汉成帝),有饿死的(梁武帝),有被宫女闷死的(东晋孝武帝),有战死的(金末帝),有被权臣逼死或杀死的(太多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是古籍记载的唯一一位遭“厉鬼索命”而死的帝王,他就是西周王朝倒数第二位天子——周宣王。

历史上真实的改命故事(他是古籍中唯一遭)(1)

周宣王号称“中兴之主”,他的谥号“宣”也是美谥——《谥法》云:“圣善周闻曰‘宣’”。但实际上了解周代历史的朋友知道,他其实和后世很多有名的帝王一样,都是前半生功绩卓著,后半生昏庸糊涂。

周宣王的父亲就是以“弭谤”著称的周厉王。周厉王晚年,西王畿的国人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在“国人暴动”中将周厉王驱逐到河东的彘地(今山西霍州),还追杀逃到大臣召公家中的王子靖即后来的周宣王,是召公用自己的一个儿子冒充王子靖交了出去(这儿子当场被愤怒的国人打死),王子靖才逃得性命。

周厉王被赶走后,周朝大臣推举共伯和执政,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共和行政”。共和行政第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驾崩于彘地,共伯和结束执政生涯隐退,王子靖在周定公、邵幽伯等大臣拥护下继位,后世称之周宣王。

在“国人暴动”中差点丧命、深知民间疾苦的周宣王上台以后,励精图治、致力中兴,任用了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等名臣,一时之间西周朝廷上群贤毕集。为改善西周财政状况,周宣王又宣布“不籍千亩”,即不再在王室所有、大小为千亩的祭田中举行天子亲耕仪式,尝试在王畿内废除劳役地租井田制,改行实物地租制。“不籍千亩”因此成为中国土地制度史和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惊天大事。在以上革新之下,周朝的国力一度有所恢复和发展。

政通人和,钱粮富足,有了底气的周宣王开始着手巩固边防,外攘夷狄。他先后西却西戎,南征蛮荆,东服淮夷,造成一定的中兴局面。据青铜器文盨铭文记载,周宣王二十三年(前805年)八月,周宣王命令司寇士曶(hū)到南土巡省,并组织南方诸侯前来成周殷见。次年即周宣王二十四年(前804年)五六月份,四方大小诸侯毕集成周朝见天子,周宣王的威望就此达到顶点。这次“成周之会”,自然是“宣王中兴”无可争辩的标志。

历史上真实的改命故事(他是古籍中唯一遭)(2)

但功业告成后,周宣王也懈怠下来。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王朝的治乱兴衰,往往和统治者的贤愚有很大关系。而且宣王时期的所谓“中兴”,除了搞了“不籍千亩”也即把劳役地租改实物地租算制度改革外,其他都是人治的功劳,如他即位初期的勤于政务、虚心纳谏、任用贤良。但西周固有的深层次矛盾,也即不断分封诸侯贵族导致天子直辖土地人口日趋减少、世家大族势力尾大不掉等严峻问题,宣王并未能够解决;不断恶劣的气候状况,更不是宣王可以扭转的。所以一旦宣王不再虚心求治、甚至自满昏聩,这周朝的“中兴”局面也就难以维持了。

周宣王晚年,他先是武力干预鲁国的内政、强迫鲁人废长立幼,自己带头破坏周礼;后又在与西北戎狄的战争中屡次失败。

历史上真实的改命故事(他是古籍中唯一遭)(3)

周人最大的败仗发生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周王师在千亩败于姜氏之戎,周宣王本人都差点被俘虏。“千亩之战”战败,周军精锐大丧,对周朝的打击非常大。第二年,周宣王不顾大臣仲山甫的劝阻,下令在太原(可能即岐山周原)进行人口普查,看看自己还剩多少家底,以便之后按户口抽取壮丁补充王师及征收赋税。

周宣王的上述做法,成为史书上记载的中国首次专门性人口统计活动,因此中国的人口史、户籍史、统计学史等专业史书都把“宣王料民于太原”作为革命性事件收录。不过宣王的这个创新举措,其实完全是被逼的,这反映出当时西周社会因为井田制瓦解、战事频仍,人口逃亡和隐匿现象日增,旧有的方式已经无法掌控人口了。

“太原料民”后的没几年,晚节不保的周宣王就驾崩了。而据战国古籍《墨子》一书记载,周宣王死得非常离奇——他是被冤死的鬼魂索命而亡!

原来《墨子·明鬼下》篇说,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时,周宣王听信谗言,把大臣杜伯给杀了。这杜伯是谁呢?他的来头可不小——他是传说中帝尧的后人。周初“三监”、武庚叛乱时,位于今天山西临汾盆地中的祁姓旧唐国曾起兵响应反周,因此后来被周公旦所灭。不过周人并没有将旧唐国的族人斩尽杀绝,而是把他们西迁到现在的西安市东南一带。这支帝尧后人,后来就改称为“杜唐氏”。周宣王杀的杜伯,就是杜唐氏的宗长。

那么又是谁、向周宣王进了什么样的谗言,导致杜伯被杀呢?《墨子》一书上没细说。不过据西晋时从汲冢中出土的古书《汲冢琐语》记载,是周宣王有一个妃子叫女鸠,看杜伯长得帅,于是就想勾引他,结果却被正派的杜伯冷酷拒绝。送上门居然不要,这是对女人最大的“侮辱”啊!于是这女鸠由爱生恨,就向周宣王诬告杜伯调戏她。

“动朕的女人,这还得了?”宣王听后怒火中烧,不顾杜伯的辩解,就下令将他处死。杜伯因为实在冤枉,临刑前就说了一段狠话:“我是无辜被天子所杀。如果人死灯灭,也就罢了;如果人死了还有知觉的话,不出三年,我就要让天子知道自己错了!”显然杜伯是在表示,如果自己死后能化成厉鬼的话,一定要向周宣王复仇。

历史上真实的改命故事(他是古籍中唯一遭)(4)

转眼过了三年,到了周宣王四十六年(前782年)。这年某天,周宣王带了众诸侯在镐京外的猎场打猎。这次畋猎规模盛大,出动有数百辆战车,数千将士跟从,人马满山遍野。谁知正午时分,一辆白马素车飘然而至,车上端坐的正是已死的杜伯!

只见杜伯穿戴红色衣冠,拿着红色大弓,操着红色箭矢,追上周宣王,一箭射得周宣王前胸透后背,把他的脊柱都射断了。周宣王于是倒伏在车中的弓箭袋上,痛苦地死去。

历史上真实的改命故事(他是古籍中唯一遭)(5)

墨子他老人家在故事后强调,“杜伯鬼魂射杀宣王”的事儿,当时在场的数千人都亲眼所见,流传得很广,还被记载在周朝史书里,可见绝非虚言。因此他下结论说,鬼神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墨子最后的这个结论,我们今天人看来当然是可笑的,但是他说周宣王被杜伯鬼魂射杀众所周知、史书明载(《国语》也说“杜伯射宣王于鄗”),看样子此事的真实性还是蛮大的。

有读者会奇怪,你既然不相信有鬼神,怎么又赞同《墨子》的记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唐封叶要说,因为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有人装神弄鬼啊!

当年杜伯蒙冤被杀前说的那段准备“化鬼复仇”的话,应该流传很广。也许杜伯的后人或者其他跟宣王有仇的人,就利用了杜伯的怨咒,策划了一场“杜伯之鬼索命宣王”的暗杀行动:他们在宣王畋猎时化妆成杜伯的样子,伏击射杀了宣王;又趁宣王侍从和众诸侯目瞪口呆之际,从容逃走。

如果周宣王真的是被其仇家假扮杜伯鬼魂暗杀的话,那说明当时的周朝,内部矛盾已经十分激化了,连天子都有人敢暗杀。宣王之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随后他的儿子宫湦(shēng)继位,即后世所称的周幽王。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周朝这艘巨轮,也即将沉没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