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抱怨是世间最愚蠢的事,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真正事到临头,能把你从泥潭中拉扯出来的,只有你自己。人到中年,不是在向外诉求,而是在向内生长。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

《二程全书》有言:“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在二程看来,遇到困难时,从自身寻找原因和方法,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途径。

人生,就是逐渐明白,只有自己才是那个最可靠的人。

有道是:“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真正事到临头,能把你从泥潭中拉扯出来的,只有你自己。

人到中年,不是在向外诉求,而是在向内生长。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1)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2)

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

抱怨是世间最愚蠢的事,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毕竟,快速走出困境,才是对麻烦最好的抗争。

夏朝时,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的都城,大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带兵抵抗,结果却被打败了。

伯启的部下很不服气,便对伯启说:

“有扈氏实在太阴险了,居然使用诡计,否则我们怎么会输?”

部下们群情激昂,都在痛骂有扈氏的阴险,只有伯启一言不发,在那里默默思索着。


他并没有像部下那样,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敌人,而是及时进行了自我反省:

虽然自己兵多地广、占尽优势,但却依然被有扈氏打败,那么一定是自己的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

想清楚这些问题后,伯启决定做出一些改变。

他开始亲自操练军队,上门向贤德之人求教。

一年后,伯启卷土重来,成功击败并收服了有扈氏。

正因为伯启这种善于自省、及时改进的态度,才使他最终扭转败局,获得胜利。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遭遇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过错一味地归咎于别人。

海涅曾说过: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一个人如果失去自省的能力,他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遭遇困难时积极面对并及时调整,才能造就自己的辉煌。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3)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4)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曾经,我们期盼外界的认可,甚至会为了外界的赞许,将自己内心的向往生生压下。

如今才明白:人生这趟旅途,只有自己才是全世界,他人的喜恶与自己真的无关。

在电视剧《女心理师》中,莫宇是个职场老好人。

他经常帮同事做一些事情,得到的却是同事的漠视和忽略。

当同事邀请他参加聚会时,他异常高兴,花五千块钱去做了头发,期望能给同事留下好印象,可是就连临时换了地点也没有人通知他。

尽管他觉得很失落,第二天还是给所有同事带了奶茶。

当天晚上的聚会,同事们有没有叫他。

他失望地回家,却在回家的路上,收到聚会同事让他帮改文件的信息。

尽管心里万分不愿,他还是艰难回了:好的。

直到后来他的一次拒绝,却换来了职场霸凌。

莫宇才彻底醒悟,他开始学会了反击,学会了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迫切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进而不断付出。

殊不知,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写道:

“只要你的心灵是活泼的,敏锐的,只要你听从这心灵的吩咐,去做能真正使它快乐的事,那么,不论你终于做成了什么事,也不论社会对你的成绩怎样评价,你都是度了一个有意义的创造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摆脱他人期待的过程,是找到自己、成全自己的过程。

智者悦己,愚者悦人。

只有遵循自己的内心,不追求他人的期待,坚定自己的步伐,才能活成最精彩的自己。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5)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6)

泰戈尔说:

“飞鸟一旦系上了黄金的羽翼,就飞不高了。”

外物的富足,既是光鲜的袍子,也是束缚的锁链。

正如同著名的“鸟笼效应”:

有一次,詹姆斯同好友卡尔森打赌,看能否让卡尔森短时间内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听后,不以为然,认为詹姆斯输定了。

詹姆斯首先送给卡尔森一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见到,便告诉詹姆斯别费劲了,自己不会养鸟的。

但是后来,有客人到卡尔森家做客时,他们看见空荡荡的鸟笼,都会问卡尔森:“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卡尔森只好不断向客人解释:“这只是朋友送的鸟笼。”

但这样的解释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的目光。

无奈之下,卡尔森只好买了一只鸟。

鸟笼效应告诉我们,当有了一件事物时,我们会不知觉地继续添置新事物,最终陷入外物的追逐当中。

张伯驹是著名的收藏家

有人说,故宫博物院里的顶级书画收藏品,有将近一半都是张伯驹所捐。

这话其实也不算夸张,他收藏保护的顶级书画有118件。

但他并没有像其他收藏家一样,将藏品视为家私。

相反,他将其悉数捐给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

他说:“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面对价值连城的藏品,张伯驹并没有执着于独自占有,而是希望把这些东西传承下去。

佛语有云:

“人生在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就可明心见性。”

一个人拥有的越多,就越容易被牵绊;放下的越多,就越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

只有脱离对外物的执念,回归生命的本真,不牵绊,不执着,方可窥见自己的心性,获得真正的自由。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7)

人到了中年一定要妥协(人到中年不是向外诉求)(8)

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你的心中,不断向内探寻才是根本之道。

通透的人生,不是向外延伸的广度,而是向内探寻的深度。

一个人,向外追求的越少,负累就越少,就越容易获得快乐;

一个人,向内探寻的越多,内心越丰盈,就越容易获得幸福。

作者 | 茗小芷,在人间烟火处与你邂逅相逢。

主编 | 阿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