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户李庙会什么时候(李银河庙会还是庙会)
皂户李庙会什么时候(李银河庙会还是庙会)即便家庭中的观念很现代,但在那个物质文化产品都比较匮乏的年代,过年留给李银河的印象仍旧很深刻。“小时候我家住天桥附近,过年总是去逛虎坊桥的庙会,觉得特别好玩,特别热闹,买一个风车,就能高兴半天。”李银河说。逛庙会的感觉不同了几年来,李银河常住威海,不怎么回北京了,过年的时候,兄弟姐妹们让她来北京过年,她想想还是觉得清静一点儿好,可以读书,可以写文章。对她来说,过年和任何一个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有春晚可看。李银河对今年的春晚有点儿期待,因为报道说有胡歌,最近她喜欢上了胡歌,觉得他演戏确实很不错,她说:“国产剧我看的少,听人说胡歌演的《琅琊榜》、《伪装者》都不错,就看了,电视剧制作很不错,胡歌很帅,演得也很好。”远在威海,和亲戚朋友相聚不容易了,“原来大家除夕一起玩,现在在这边没办法了”,不过李银河觉得这样的春节也不错,“其实大家一起也就是吃吃喝喝,我对过年也一直没有觉
李银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
兄弟姐妹四人,两个随父亲姓,两个随母亲姓,李银河是随母亲姓的,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家庭多少有点儿特立独行。从小到大过年,她从来没收到过压岁钱,父母不会给压岁钱,亲戚朋友也不会给,“好像压根儿就没这回事”。
在李银河看来,这是一个平等而又充满了现代观念的家,却并不缺乏温情,成年之后,兄弟姐妹感情依旧特别好,但却不会常常待在一起,甚至过年,也未必会聚会。如今的李银河,常住威海,好几年没有在北京过年了,过年对她来说,“就像任何一个普通的日子一样,毫无区别”,但她却并不认为中国人以家为重的观念过时,“没有什么好坏,亲情是人在世间最重要的几种感情之一,非常重要”。
从小就没有过压岁钱
几年来,李银河常住威海,不怎么回北京了,过年的时候,兄弟姐妹们让她来北京过年,她想想还是觉得清静一点儿好,可以读书,可以写文章。对她来说,过年和任何一个平常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有春晚可看。
李银河对今年的春晚有点儿期待,因为报道说有胡歌,最近她喜欢上了胡歌,觉得他演戏确实很不错,她说:“国产剧我看的少,听人说胡歌演的《琅琊榜》、《伪装者》都不错,就看了,电视剧制作很不错,胡歌很帅,演得也很好。”
远在威海,和亲戚朋友相聚不容易了,“原来大家除夕一起玩,现在在这边没办法了”,不过李银河觉得这样的春节也不错,“其实大家一起也就是吃吃喝喝,我对过年也一直没有觉得有多重要”。李银河说,她有这样的观念可能和家庭环境有关,“我们家和多数人家都不太一样,父母早年就参加革命,他们之间很平等,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两个跟爸爸姓,两个跟妈妈姓,唯一的男孩还跟妈妈姓,这在那个时代是不常见的。另外一点就是很少保留传统的习俗,从小到大,就没人给过我压岁钱,爸妈不给,亲戚也不给,好像根本就没有这个习俗似的。”
逛庙会的感觉不同了
即便家庭中的观念很现代,但在那个物质文化产品都比较匮乏的年代,过年留给李银河的印象仍旧很深刻。“小时候我家住天桥附近,过年总是去逛虎坊桥的庙会,觉得特别好玩,特别热闹,买一个风车,就能高兴半天。”李银河说。
长大了、退休了,庙会还在,也还是那个庙会,只是逛庙会的心情变了,不像当年那么兴奋了,“这两年不在北京,也就不逛了,头几年还逛过,觉得不怎么好玩了,每个庙会都一样的人山人海,卖的东西也都差不多,而且种类有限,小吃、油茶,雷同的儿童玩具……”
过年的感觉变了,当年的习俗,也就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庙会如此,鞭炮也是如此。近几年来,关于烟花爆竹的争论一直没停,李银河觉得,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放,但也没必要过于刻意地去追求放鞭炮的感觉了,“其实集中地放点儿烟花也好,比鞭炮污染少。一般人家如果真的想放,电子鞭炮也不错,既不制造污染,也能营造气氛,为什么不选择呢。”
传统并不是越多越好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各种春节的传统习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李银河并不完全赞同这样的现象。她觉得,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东西,其实“挺要命”的。
比如修族谱,城市化的时代,人们离开故乡,走向异乡,但却并没有完全割裂和故乡的联系,重修族谱宗祠,将远在他乡的人们和故乡连接在一起,成为了新时代的时尚活动,但在李银河看来,“族谱也好,宗祠也好,在传统社会,都是和族权、父权相关的,其中有压迫人的力量,还有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等,过去女的就进不了族谱,现在重修,怎们处理这个问题?”
族谱是家庭伦理的体现,对于中国人来说,另外一个家庭伦理最重要的内容,无疑是孝,在李银河看来,孝道和乡土社会中老年人的养老有关,“那时候老年人没有养老的能力,确实需要家庭养老,孝道最初是从这儿来的。现代社会有各种社会养老的方式,孝道的功能没了,它的重要性自然会消退”。李银河的观念并不仅仅来自她的知识,也和她的家庭有关,“我父母早年参加革命,他们那一辈人,骨子里反对纲常伦理,主张家庭成员的平等,我记得我爸爸曾经说过一句话,‘孝这个字眼听着真不舒服’”。
家本位没有什么不好
李银河不赞同无限制地恢复传统,在她看来,传统并非越多越好,“‘五四’时代批评传统文化有点儿过了,但恢复了就好吗,也未必如此,有些东西丢就丢了。”
但她并不否认一切传统,认为中国人注重家庭也没什么不好,“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文化都重视家庭,即便是现代西方国家,也有很多重视家庭的。但可能侧重不同,西方人更看重夫妻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东方人更看重父子、母子之间的关系。两者并不相同,但没什么好坏之分”。
看重亲情、看重家庭没什么不好,李银河说:“人活在世上,有那么点儿感情的寄托,也挺好。中国人至今还是家庭本位的,未来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但这也没什么问题。而且,重视亲情、重视家庭关系,还可以减少心理疾病。个人本位的社会中,往往心理疾病更加高发,而家庭本位的社会中则相对较低,因为他有排解的渠道,还可以在亲人那里得到慰藉。”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