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文图:[美]玛乔丽·普莱斯曼书名:热气球—第一次热气球之旅的(基本)真实故事一、内容简介首个“载人”热气球就要起飞了!可篮子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呢?热气球的首批乘客,做了没有人做过的事,去了没有人去过的地方,拥有人没有的勇气。可他们怎么做到的呢?见见他们,你就知道了……二、绘本信息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25号

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热气球》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首个“载人”热气球就要起飞了!可篮子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呢?热气球的首批乘客,做了没有人做过的事,去了没有人去过的地方,拥有人没有的勇气。可他们怎么做到的呢?见见他们,你就知道了……

二、绘本信息

书名:热气球—第一次热气球之旅的(基本)真实故事

文图:[美]玛乔丽·普莱斯曼

译者:费方利

适读年龄:3-9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奖项: 2006年凯迪克银奖

选题策划:森林鱼童书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

解析:

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工具,世界上第一个热气球是由法国造纸商蒙哥菲尔兄弟发明创造的。据称,当他们看到碎纸片在篝火上飞舞时,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利用热空气制造飞行物的念头。然后,这俩人就开始琢磨,为什么纸屑会随着热气上升呢。直到1783年,这兄弟俩终于在巴黎实现了第一次热气球“载人”升空,当时引发了世界的轰动和恐慌,试想如果法国利用热气球升空后发起战争,这和小说中的“空骑兵”有啥区别,绝对的无解。

其实中国古代著名的“孔明灯”就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为了更加高效的传递军情,联络军队,苦思冥想之后发明了“孔明灯”,可见中国古人超高的智慧!至今还作为娱乐和纪念项目而应用。

这个故事是根据1783年9月19日的(可能是)真实报道,(也许是)世界上最勇敢的飞行者(部分)口述给玛乔丽·普莱斯曼。于是,有了这个第一次热气球之旅的(基本)真实故事。作者在此使用了一个不确定词汇—基本。就是说真实与虚幻同在,真实的科普故事,加上虚幻的环节,成就这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融科普、历史知识、趣味探险故事于一体,讲述人类史上首次热气球飞行。给孩子智慧、勇气和无穷无尽欢乐。

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又是如何降落的呢?问问孩子?再打开这本书吧?

【环衬】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2)

解析:

一种渐变的淡橙色或者橙黄色,就像是漂浮不定的浮云,或者说是捉摸不定的情绪的起伏。这是整个故事背景的主色调,更是竹筐与人物的色调。表明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希望。

黄色,蕴含着自然与阳光,充满着快乐和希望。而丰收橙,给人温暖舒适之感,激发出人们对于丰收的喜悦。两者的结合,倍感到自然与希望,健康与活力。

【扉页】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3)

解析:

版权页英文题名:Hot air: the (mostly) truestory of the first hot-air balloon ride。

一个意境中的热气球升腾在凡尔赛宫的上空,渲染热气球第一次升空带来的爆炸性,与左上角真实的热气球呼应着,给人以温暖,激发起所有人的情感。

背景是凡尔赛宫周边的建筑——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第1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4)

原文:

1783年9月19日,成千上万的人赶到法国凡尔赛宫,观看一个不可思议的实验。

啊!凡尔赛宫!700个房间!67个楼梯间!15座喷泉!2000英亩整整齐齐的花园!好多好多吊灯,好多好多绘画,好多好多金浴缸,数也数不过来!

就说这些也够了吧。

解析:

一张俯视的远景画面一分为二,一是显露凡尔赛宫的雄伟与豪华,二是不可思议的热气球升空前万人围观的场面。这个万人空巷一睹为快的场面,是1783年9月19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前进行的气球搭载动物的升空实验。

这是蒙哥菲尔兄弟制作了一只有许多装饰的、高达23米的热气球。这只大气球的形状像只倒挂的鸭梨,球面上裱有一层防漏气的纸,球体蒙有一层轻质的细纱,在气球下方还吊有一只用柳条编的笼子(被烟雾笼罩看不到),笼内载有人或动物吗?

升空现场,在红色的高台上,兄弟俩用稻草和木材在气球下面点火,让气球慢慢升了起来。人头攒动,观看表演的人群布满了广场,有盛装的男女,有嬉逐的孩子,他们都翘首以待,见证这神奇的时刻。据记载国王路易十六、王后、宫廷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观看了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

宫殿前栅栏里还专门设置了两张长桌,那是以供重要人士观看的吗?

右下角的女孩为哪般呢?背靠梁柱、长袍加身、席地而坐、眯着眼睛、似在瞌睡,唯有头上小鸟,代之瞭望。暂且养神,以期高潮而至吗?

作者用水彩和画笔勾勒出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的大致结构,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330多年的历史,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气势磅礴,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内部陈设及装潢更富于艺术魅力,处处金碧辉煌,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荫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下图是凡尔赛宫内外的实景图片,以期对比: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5)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6)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7)

【第2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8)

原文:

人山人海!科学家、学生、歌剧歌手、建筑师、贵族、农民,还有一位有名的糕点厨师。甚至美国大使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来了。当然,还有路易十六世国王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

就说这些也够了吧。

解析:

上图是人山人海的远景图,有科学家、学生、歌剧歌手、建筑师、贵族、农民,还有一位有名的糕点厨师。而本图聚焦在宫殿正殿的最重量级的人物上,二楼的护栏前,路易十六世国王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手拿望远镜陪同美国大使本杰明·富兰克林一起观看。一位有名的糕点厨师给王后献上糕点,而楼上的达官贵族的孩子们要么弯腰抓鸟,要么单腿立于栏杆悬空瞭望,更有一只飞虫闻香追来竟遭小男孩追捕。

这时时间定格在下午2点,在房顶摄像师架起了“炮筒”、画师勾落出热气球的雏形,每一个房间都现出观看的人们。

这一张细致的近景图让读者近距离打量围观的群众,这是一件大事,每个重要人物都出席了。

万众瞩目,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热气球飞行即将开始。

仅凭这一近一远两张图,作者就成功带领读者穿越到了热气球升空前的凡尔赛宫,感受到欢乐无比的热闹劲儿,一些滑稽的场面更是让小读者兴趣盎然。作者采用柔和的淡橘色,给予了读者一种温暖而又活力的氛围。

【第3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9)

原文:

试飞就要开始了!忙碌了好几个月,度过许多个不眠的夜晚,业余发明家约瑟夫和艾蒂安蒙哥菲尔要测试新型交通工具——热气球了。

真是激动人心哪!

所以,不用管大人物,不用管壮观的场面,也不用在意那只小狗,或者那位发型高耸的女士。

瞧吧,篮子上系着细细的绳子,挂在热气球底下,正在往人群上空升起呢!

篮子里乘坐的是第一批勇敢的热气球乘客……

解析:

这里的“忙碌了好几个月,度过许多个不眠的夜晚。”实有深意。据史料记载:热气球实验成功后,科学家邀请蒙哥菲尔兄弟给凡尔赛宫的国王演示发明。谁知节外生枝,在测试前气球被刮破了,但国王还是坚持如期举行,就出现了4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的赶制和实验。

热气球 更严格的讲应叫做密封热气球 由球囊、吊篮和加热装置三部分构成,球皮(当今)是由强化尼龙制成的,尽管它的质量很轻,但却极结实,球囊是不透气的。吊篮由藤条编制而成,着陆时能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热气球最重要的装置当属燃烧器了,常用的燃料是丙烷或液化气,气瓶固定在吊篮内。而当时蒙哥菲尔兄弟热气球的球面是用坚韧的纸做成的,而燃料是现场点燃木材和纸屑。

其飞行的基本原理是热胀冷缩,点火之后热气球内部温度就会升高,空气密度逐渐缩小,就会向上移动,而这时周围的冷空气就如闻到“腥味”的猫流动过来递补底部的空间,如此反复的“热恋拥吻”就可以让热气对流,热气球就这样上升越飞越高去追逐太阳……

四个竖式分割的画面,从蒙哥菲尔兄弟互相鼓励的对视,到气球冉冉升起。在浓浓的灰色烟雾中,激动的人们慢慢见证了奇迹的发生。从大家屏住呼吸到高呼跳跃,从寂静等待到空中飞掷,观战的人们欢腾跳跃着。而在城市上空竹筐部分是无声的,是不是很逗乐。

最右一幅窄图里仅看到一个悬吊的空竹筐在蓝天白云中提升,气球已经飞离了画面。篮子里乘坐的是第一批勇敢的热气球乘客……很意味深长,乘客呢?

四个分割画面尽管气球有高低,但烟雾缭绕和观战的观众却是连续的,可见时间的连续性。

本书的文字不多,但很诙谐。如介绍凡尔赛宫的“就说这些也够了吧。”,介绍出场贵宾的“就说这些也够了吧。”, 介绍蒙哥菲尔兄弟的“真是激动人心哪!”,还有故事最后迎接三个勇士凯旋的“就说这些吧。”。没有更多的铺垫性的介绍,而是让读者去读图。

【第4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0)

原文:一只鸭子,一只绵羊,还有一只公鸡。

解析:

一张俯视的特写镜头,让读者看到了三个乘客无辜而呆萌的眼神登场了,热气球历史上第一批乘客就是它们三个。一只鸭子,一只绵羊,还有一只公鸡。没错,世界上第一批上天的乘客并非人类,而是它们仨。三位乘客的出场简直精彩绝伦,让小读者瞠目结舌了。

蓝色的球面填满了画面的上半部分,巨大的祥纹是祈福的象征,红色的飘带是喜庆的欢乐,而此时凡尔赛宫殿与观演的人们却越来越小了。

表演的舞台还在,燃烧的木材烟雾还在,宫殿的整体轮廓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

作者用横竖交织的粗线条表达出宫殿前的一片绿色,当年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

竹筐中乘坐着三位乘客,而从气球内散发出的滚滚浓烟(升空的气球内是否有木材继续燃烧尚不知,或者只是在升空前点燃燃料,并不清楚。),这跟今天的热气球加载燃气瓶,让热气球长时间在空中飞行是不能比拟的。但这已经是非常巨大的发明了,尽管几千年前的孔明灯带来了同样的效果,但却没有引发飞行技术的革命。

这个画面充分利用气球装饰的弧线条 呈对角线分割画面。云朵作为前景与宫殿形成对比,平衡着画面。恰到好处的运用俯瞰突出了主体 节奏感强。斜线分割更使画面成为多角的形状,具有不稳定性的视觉感受,有较强的动感。多曲线分割画面,烘托出了生机。冷暖色调形成呼应,活跃画面,远山的薄雾营造了气氛。

【第5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1)

原文:这是它们的故事。

解析:

一只鸭子,一只绵羊,还有一只公鸡的故事开始了。这是本书最大的亮点,而不在于热气球本身。作者仍用四个竖式的均格把三个乘客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营造出比动画片更生动的诙谐效果。

图一:它们一起战战兢兢地伸出头,瞪大眼睛、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打量着四围。

图二:三位主人公惊恐地齐刷刷的抬起头,疑惑不解地望着头顶那个大布袋子,这是怎么回事?

图三:没有人告诉它们这是为什么,它们又忍不住而小心翼翼地把头伸出竹筐向下望,顿时傻眼了!它们从没有这样远距离的离开地球的。

图四:终于搞清状况后,又惊又呆地面面相觑——怎么办?

三位主人公的动作自然而生动,心理状态变化一目了然,四张定格画面一气呵成,如果换成我们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气球高低的变化是它们心理状态的起伏,弥漫的烟雾表征气球正常运行。这更多是心理的描述,绵羊和公鸡面对面互相瞠目结舌,倒是小鸭子站在绵羊的头顶好像已经淡定了许多。

以呆萌的动物为主角,科普人类历史上首次热气球飞行,开心快乐,解锁打开人文历史事件的奇幻方式,也必然带领孩子自由翱翔。

纵向的分割,产生高耸、升腾的视觉感受,垂直线在分割中有加高画面的作用,作者充分利用垂直线条将画面分割为不同的空间,不同空间的内容又相互呼应,蓝天白云增加了画面美感。而水平线在分割中又有加宽画面的用途,弧线的分割能造成画面的流动。

【第6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2)

原文:嘎嘎嘎嘎嘎,咩咩咩咩咩,哞哞哞哞哞。

解析:

越来越远离地面,他们定神后,作者给它们来了三个大特写,面对嫩绿的草地,鸭子首先大喊一声:嘎嘎嘎嘎嘎!是故作镇静,还是给自己壮胆,还是发现高空风景也不错呢!之后,被刺激了的绵羊看着鹅黄的草地也附和着叫了起来:咩咩咩咩咩!是看到大片收割后食草的惬意!平日里引吭高歌的公鸡,最后也忍不住了,看着地面的母牛,刚想亮一下嗓子,下面就传出“哞——”的声音,这不是牛的声音吗?它旁边的鸡和绵羊也吓了一跳。公鸡还会学牛叫了?是害怕?还是故弄玄虚呢?

三个主人公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和表情极具戏剧性地出场亮相,并赋予了人格。三种不同的叫声也赋予其声量的变化。

他们集体亮相后,一起伸长脖子看向地面,一条长河蜿蜒开来,滋养着两岸的人们。它们飞离宫殿,看到草原,俯瞰着市井生活,升空之旅让它们大开了眼界。

图上出现了《玛德琳的救命狗》中的画面,玛德琳和她的同学们在老师克拉薇小姐的带领下沿着河边列队前行。两座桥梁,一条蓝色的河流,这难道是塞纳河上的玛利新桥和艺术桥吗?而下端的小狗就是那救命狗吗?

而河对岸的喂小鸡的场面又是出自哪一部作品呢?

【第7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3)

解析:

热气球飘到了一居民区的上方,下方有一个小男孩坐在屋顶,低头看着对面还晾晒的三件正在滴水的衣服发愣,这时周边已经开始起风了,可男孩却不知。

它们在空中遇到了第一个麻烦:起风了,且越来越大,这对热气球飞行来说就是天灾。

风起云涌、呼天盖地,衣服在晾衣绳上来回翻滚。一件短裤和一只长袜已经脱离了绳索。这已经引起了三位乘客的关注,绵羊眯着眼睛、面带微笑,一旁的小鸭子更是高兴地舞动着翅膀。也许是他们在空中寂寞了,看到舞动的衣服令它们特别的兴奋。

竹筐忽高忽低,左右摇摆。它们起初看到翻滚的衣服接近竹筐,小鸭子站在竹筐边上看着热闹,觉得非常好玩。小男孩抬头看到了空中的热气球和竹筐中的动物也很好奇,搭起弓箭射向它们。顿时,它们就紧张了,小鸭子从沿上倒栽葱似的坠落框中,而公鸡则被甩出了竹筐,只有小心的绵羊趴在竹筐沿上,弓箭带着速度直奔竹筐而来。

两只袜子越过了竹筐,两条短裤也接近竹筐,此时竹筐的上下抖动着,而此时小男孩对面的女主人惊讶的发现晾晒的衣服不见了。这只小鸟告诉她事情的原委了吗?小鸟的出现是下一节的主角吗?

风是这个跨页的主角,这导致了三方事态的变化。三个乘客看见翻滚的衣服好玩,小男孩看到飞行的气球惊奇而取之,女主人看到自己晾晒的衣服不翼而飞而惊讶。

【第8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4)

解析:

一个平视的特写镜头,衣服成了它们的饰物,小鸭子把长袜套在嘴上,耍起了杂技;绵羊把短裤倒戴在头上,就像美丽而温柔的姑娘;公鸡把裙子穿在尾巴上,扭着脖子显得特别神气。还有一只袜子搭在了竹筐上。看来它们都很高兴,在空中竟搞起了恶作剧。而小男孩射出的弓箭更是射在竹筐上,弯曲了。蓝天白云点缀着这空中之旅。

这个故事是事实与虚构的混合体,很搞笑。蒙哥菲尔兄弟真的把一只鸭子、一只绵羊和一只公鸡送上了热气球。可在500米的空中发生的事情他们就说不清了。

这本书的写作既诙谐又翔实。作者将虚幻与史料结合在一起,既古怪又有趣,同时还教给孩子们重要事件的人物和地点信息。这里有传奇搞怪的故事,以及全面真实的历史事件记载。

普莱斯曼的精彩、活泼的黑色墨水和水彩画使这本书充满了滑稽的细节,为这个本已翱翔的热气球飞行的故事加入了崭新的动感和浮力。所以,这不是一本只有历史信息的枯燥的历史书,作者把有趣的动物和细节带入其中,欢乐而有魅力。插图更是丰富多彩,细节也逼真,对儿童很友好。

【第9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5)

原文: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

解析:

这小鸭子很有创意,还把衣服晾在了气球与竹筐连接的绳索上,而此时的绵羊却陷入沉思中。只有公鸡站在支架上,看到了气球即将撞到塔尖,它高昂着头,发出雄壮的“咯咯咯咯咯咯咯咯!”的警告声。

绵羊陷入空前的失意中,小鸭子却很萌的突发奇想!而天空中出现小鸭子、公鸡和绵羊的造型,是绵羊内心的起伏的再现吗?

不好!一个尖尖的尖塔出现在热气球的前方,挡住了热气球的去路,这会发生怎样的问题呢!这是一个遇险的场面,同样作者用四个连续分割的画面,看待它们处置的过程。

图一:公鸡发出警告,气球飘到了一座尖塔旁,马上就要扎破气球了。

图二:公鸡害怕地用一个翅膀捂住一只眼,同时又忍不住瞄着,不敢看到即将发生的遭遇,另一只翅膀指向塔尖,绵羊从沉寂中警觉起来,仰头看向塔尖。

图三:越来越近了,公鸡面对尖塔用双翅膀捂住眼睛,不敢再看。小鸭子用双手捂住了眼睛坐在竹筐里,一眼都不敢看。只有绵羊临危力挽狂澜,用白白的屁股奋力顶住塔尖,奋力一撅,撞出了阵阵响声。

图四:巨大的反作用力将气球推离了塔尖,而绵羊一个倒栽葱被撞入框里,公鸡和小鸭子惊恐而拼命地舞动着翅膀。这时,气球已经徐徐上升且躲过了下方的尖角。

图五:最后竹筐升高到塔尖之上,避免了气球被撞破的危险。绵羊还蛮有创意的把那条袜子套在塔尖上,为此,鸭子和公鸡舞动翅膀,兴高采烈地仰天歌唱叫好。

这个环节绵羊很出彩,弥补了上次的寂寞,这个套袜子的动作可谓是整个页面的点睛之笔,这样挂在竹筐上的蓝条袜子也排上了用场。绘本中的每一个部件都不是随意出现的,至于那弯曲的弓箭呢!

这三个演技超群的演员,上演了一部“空中惊魂”的绝技,在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中,尤为精彩。它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能让读者细细品味。

【第10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6)

原文:咩咩咩咩咩咩

解析:

这是它们第二次遇到险境。在空中遇到了一群尖嘴鸟的攻击,这三位乘客都慌了,靠在竹篮的一边,绵羊发出“咩咩咩咩”的急促的呼叫声。还有一个小鸟拼命追赶而来。

小鸟们飞过竹筐,没有对它们进行伤害,而是把衣服都叼走了,原来小鸟们是来盗取衣服的,两个小鸟穿上裤头,一个小鸟把袜子护在尾巴上,它们在空中冷了吗?还是也有一番创意在心头呢!

还有,最后那只小鸟一头撞在了气球上。这可是故意破坏啊?这是很危险的事情的?

小鸟用力的冲击气球,让竹筐猛烈的摆动起来,身体弱小的小鸭子已经被甩了出去,公鸡欲要救它,体重较重的绵羊也伸出援助的双手。而小鸟们却包抄呼啸而去。

【第11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7)

原文: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解析:

公鸡和绵羊开始了惊险接力大营救,公鸡叼着小鸭子的翅膀,绵羊拽着公鸡的一只腿,绵羊一只腿倒勾在弯曲的箭杆上。验证绘本中没有任何一件物品是没用的。

突然鸭子的羽毛不能承受如此之重,小鸭子从空中跌落下来,发出一连串嘎嘎的惊叫声,声音如弧线一直向上延伸,似乎在向绵羊和公鸡呼唤救命啊!而绵羊则安全的缩进框中,一手拉着公鸡,公鸡的两只脚紧张地张在空中,嘴里还吊着小鸭子的一根羽毛。

这是它们一行遇到的最大的危险,也上演了一场空中杂技,也考验着它们的危机意识与救助精神。但毕竟势单力孤,无回天之力。

紧接着,作者又是四个分割画面来剖析三位乘客内心的举动和事态的发展。安全回到竹筐的绵羊和公鸡,顿时绵羊有某种失落和愧疚感,呆滞的眼神、沮丧的表情跃然纸上。而一旁的公鸡试图在劝说吗?

它们一齐看向下面,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而小鸭子竟落在了一个水池的喷泉上,小鸭子还高兴地洗着澡。多条粗细不同的竖向的弧线表明小鸭子高空坠落的危险。

突然喷泉水量加大,小鸭子竟被吹了起来,在空中翻滚。尽管小鸭子是水中动物,但也没有经过这个阵势啊!四溅的水花是水柱冲击的体现,也是小鸭子内心的紧张。大嘴张到了极限、翅膀剧烈的舞动、眼睛已经失魂、双脚已经没有意识、身体失去了重心。

【第12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8)

解析:

小鸭子就像是被水里火箭发射到了天空,竟飞向竹筐。公鸡张开双臂,站在绵羊的头上欢迎它,而绵羊只能稳稳地坐在竹筐里了,头上的太阳也欣喜地看着这神奇的一幕。

这个场景是塞纳河边的什么建筑呢!还有高高的塔尖?这时的气球已经离地面很近了,仅在树梢之上。

刚刚躲过的尖塔和其身边的这个小镇,还要那个喷泉,一定是塞纳河边距离凡尔赛宫很近的一处有名的建筑,只是没有更多详实的资料去证明。就像《玛德琳的救命狗》一样,她们行走的路线就是一个旅游攻略。而热气球飞过的地方也同样如此。

作者采用了明丽奇幻的水彩插画,蓝天白云、温暖的太阳,塞纳河呈弧形穿梭于房子之间。大气恢弘,妙趣横生。

【第13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19)

解析:

而小鸭子回到竹筐中,抖落着打湿了的翅膀,竟把竹筐变成了水盆,水越来越多呢?三个橫式的分割画面,从竹筐底见水,到没过脚面,最后竟到了绵羊的颈部,小鸭子还游起泳来。

中间的一个大分隔页,三个小动物都在水中扎起猛子来。这些水的来由是什么呢!这是何等荒诞离奇的故事,但孩子们却不这么认为。这也正是孩子至臻纯真的可贵之处。

最后用一个单页来表现它们用嘴来掏水的过程。三条蓝色的水带,非常夸张。这是否太神奇了呢!这一劫危险了!竟变成了一场游戏。

我们再说本书的分割镜头的技巧,本书采用粗实线来分割的等形分割或不等距分割画面空间,等形分割使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面积近似,这类分割使画面整齐、有明显的规律。在保留秩序均衡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变化,给版面增加变化和形式感。而不等距分割更加具有随意性,两者随故事巧妙的搭配,让故事更加跌宕起伏,富有变化。

作者在这运用了电影分镜头的语言,镜头不断地换角度,拉近、拉远、俯瞰、仰视等等。运镜的角度就是一种动作,多角度的变化,可以制造更多的动感,增加阅读的趣味。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个特定细节,或仅仅强调某一段特殊的对话,镜头的取景方式会发生变动。让读者的视觉也跟着起伏变化,运镜之间,动感应运而生。读者的眼睛跟随镜头做了一次奇幻旅行。

【第14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20)

原文:嘭嘭!咯咯!咩咩!嘎嘎!

解析:

惊心的一幕刚刚出现了转机,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

还记得那只凿气球的小鸟吗?而那只小鸟锲而不舍地用尖利的嘴巴嘭嘭猛凿着气球。四个连续的镜头,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镜头拉近,一次比一次清晰。

右面的单页中,三只小动物一齐抬头望向气球,用各自特有的语言发出惊呼!而那只小鸟则快速飞离而去。

蓝色的天空、多彩的云朵,来凸显他们空中的飞行。

这个故事文字很少,除了一些说明性的陈述,都是一些叫声和感叹语……这无不增添了趣味性。

【第15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21)

解析:

蓝色的热气球噗噗冒出热气,整个装置已经发生了倾斜。这是一个突发的事故,小鸟把气球凿漏了。为什么小鸟有如此的行为呢?就是一种的荒诞的游戏而已。

紧接着三个连续的等量的单独的特写镜头,来表征它们的表情。它们头上都泛出紫黄蓝的水韵,竹筐也在左右上下变化摇摆中。它们都瞪大着眼睛,甚至公鸡都张着大嘴,它们惊讶眼前的状态。

右页是两个横式分割页,蓝色的气球已经瘪了,喷射出大量的热气,气球也快速降落在树梢上。一个树叶上的昆虫目睹了这一切。

而下图中它们已经跌落在地,它们都愣了把脑袋伸出框外。气球挂在树枝上,树叶被砸落。它们回到了地面。

史料是这样记载:气球一直上升到500米的空中,留空时间约8分钟,随后降落在2.5公里以外的沃克雷松的森林。三位“乘客”都安然无恙,只有公鸡的翅膀受了一点损伤,那是它在笼子里被受惊的山羊踢了一脚所致。

【第16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22)

原文:

开心!快乐!

一桩历史性的大事!

我们勇敢的飞行员已经在沃克雷松的森林着陆了。人们在美丽的绒毛和羽毛中发现了它们,并把它们带回凡尔赛宫。

鲜花、歌声,还有比平时更美味的食物欢迎它们回来。

就说这些吧。

你可能会想,真的有这件事吗?好吧,是真的——至少部分真实。蒙哥菲尔兄弟确有其人,人们认为他们是热气球的发明者,也是航天之父。

1783年9月19日,载着农场动物乘客的热气球是一项历史创举。这次航行的具体细节也许(不)真实。

这个故事是本书的作者从一只鸭子那里听来的,鸭子是从一只绵羊那里听来的,绵羊是很久很久以前从一只公鸡那里听来的。

解析:

三个勇敢的功臣被制造者推着载誉而归,受到国王和王后的夹道欢迎,迎宾小姐抛出的花瓣从空中飘然而至,小女孩高兴地舞起裙摆,小狗站立附和而兴。而公鸡和小鸭子也频频致谢,只有温柔的绵羊默默享受着这一国宾级的接待。

这个大门犹如是法国的凯旋门,迎接凯旋的勇士。门柱上的花纹和顶部圆环的饰物像极了气球上的装饰和三个无畏的勇士。

而蓝色的热气球被五个人抬着,完成了此次壮举。无外乎是一次伟大的尝试。那只凿破气球的红色小鸟,飘然飞来也加入其中。

这是一本有声音的书,如果你能感觉到声音并不是书中所写的,这本书会给你带来更多愉悦。热气球着陆,声音再次流动。动物们在空中活的很好。

作者在结尾再次提出问题,让孩子们批判性的思考着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虚构。

1783年9月19日,载着农场动物乘客的热气球这项历史创举是真的。这次航行的具体细节也许(不)真实。因为这个故事是作者从一只鸭子那里听来的,鸭子是从一只绵羊那里听来的,绵羊是很久很久以前从一只公鸡那里听来的。

第一个载人热气球由蒙哥菲尔兄弟制作,在1783年11月21日法国巴黎两人启动。同年11月21日下午,蒙哥菲尔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空中航行,热气球飞行了二十五分钟,在飞越半个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这次飞行比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整整早了120年。

最后我们再看绘本画面的韵律(下图),我们把书的每一张跨页连在一起看就一目了然了。我们看到页面先用两个全景的跨页(第1、2),展现凡尔赛宫前表演热气球飞行的一远一近全景图;然后接竖式等距小图(第3)看升空的过程,显得天空更高远;再过来又是单张大图(第4),给予三个特殊的乘客以特写;这一番图形大小的变化,重在全景地展示故事前的铺垫。

第二轮展现的是在空中适应并玩耍的过程,以战战兢兢(第5)、空中俯瞰(第6)和迎风遇险(第7)三张连续多分割的画面,最后是全景(第8)的收获信心展示自我结束。

第三轮还是以三小一大图的节奏展现空中遇险的过程,机智勇敢躲塔尖(第9)、小鸟偷袭取衣物(第10)、接力救援奏友谊(第11)和逆袭升空重团圆(第12)。

第四轮是以水中取乐(第13)、小鸟突袭(第14)、气球降落(第15)和高奏凯歌(第16),结束了它们的首次升空之旅。

采用这种三加一的对称安排,形成了简单明了的阅读韵律。这使读者特别是孩子更有冲动去翻页。这种重复性的韵律节拍,让孩子能够把控内容的发展,却又想知道下个吃的东西是不是跟自己内心一下。当潜在节奏重复几次之后,作者能够再来个出乎意料的反转,介绍兄弟的热气球简史,这才是作者的高超之处,让读者非常有趣味地掌握了枯燥的科普知识,这才是作者的目的。

下图是一张连续的分隔韵律图和添有实景的分隔布置图,一同展现作者的用心。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23)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24)

【第17画面】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25)

解析:

这是史料上蒙哥菲尔兄弟热气球飞行的简史,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不再是虚幻,而是一个有形的故事,有着真实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乘客,只不过把科普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已。

【封&底】

低音大提琴之谜读后感(这本书挑战你的勇气 )(26)

解析:

封面和封底是一个完整的画面,中心位置是蓝色的热气球,燃料冒出的浓烟成为画面的背景,三个乘客骄傲的与国王和王后分列两边,可见它们的功劳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这个故事让人文历史与趣味科普一体,带孩子精准了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热气球飞行,自由翱翔。而惊险又欢乐的旅程,让每个细节都深入孩子的心,给孩子快乐、智慧和勇气。

热气球是如何升空的?又为什么最后会掉下来?问问身边的孩子,明白了吗!

四、作者信息

玛乔丽·普莱斯曼,艺术家、作家,插画师,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她的职业生涯,因其幽默和充满活力的艺术作品而大受欢迎。两次凯迪克奖获得者,绘有《大家来听音乐会》(劳埃德·莫斯著)(荣获凯迪克银奖和《纽约时报》最佳插画奖),她还是《突然出现的小红帽》以及《艾米琳在马戏团》(《纽约时报》最佳插画奖)的作者和插画师,她还著有《环游世界做苹果派》。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他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