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式插花(用插花迎新年贺新春)
春节中式插花(用插花迎新年贺新春)---杨万里道是渠依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范成大这首诗说明卧室里插了水仙和蜡梅。“路旁野店两三家,阳晓无汤况有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插花艺术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在古代人们就有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插花的习俗,由这些习俗演绎成丰富多彩的瓶花技艺。到了宋代进入了插花全盛期,宋代我们知道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最热爱插花的一个时代,在很多古诗词里都有描述。我们首先来看看古人春节插花的情景吧!
“《瓶花》
水仙镌蜡梅,来作散花雨。
但惊醉梦醒,不辨香来处”。
----范成大
这首诗说明卧室里插了水仙和蜡梅。
“路旁野店两三家,阳晓无汤况有茶。
道是渠依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杨万里
意思是说:“在清晨路边的三两家野店里,没有开水也没有清茶,店家们清贫得好像没有什么雅好,却在那晶莹如玉的青瓷瓶里,插着清新美丽的紫薇花.。店家是贫寒的,但店主人生活情调高雅,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象"青瓷瓶插紫薇花"一样美。”
"床头酒瓮寒难熟,瓶里梅花夜更看。"------陆游
从这几首诗中看出,古人选择的插花花材是:梅花,水仙,蔷薇,这也是宋代诗词中最常见的瓶花。梅花,是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又是岁寒三友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古代传统插花中。花材本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意义,体现了东方独特的含蓄美学和意境。古人通过诗词无穷的表现力,把花材的自然美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
宋人追求精致高雅的诗意生活,就如不同的香用不同颜色的炉一样,不同的场合、节令的花,也会搭配不同器形、质地、釉色、纹样的瓶来插。因此,宋代出现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花瓶,非常经典精美,有的一直流传至今。
古代“瓶”代表“平”:平平安安。花瓶也叫“瓶花”。古人对花瓶非常讲究。
1、有“贵瓷铜,贱金银”的说法, 崇尚清雅,花瓶多具崇高感与庄严性,善于表现花材的线条美,尤其能表现木本花材的各种线条美与姿韵,具高雅、飘逸风格的花瓶,像非常有名的:梅瓶。
2、古人还会因季节不同会选用不同的花瓶,遵循:“春冬用铜,夏秋用瓷”,认为:古铜结实高贵,而瓷器花瓶,因入土烧制而成,受火土气深,用来养花的话,受到滋养花色长得鲜艳明快亮丽,这样开花早、花色美而且花期长。
3、花瓶与空间的搭配:“室大更需雅,房小更添緑”,“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地制宜。是说花瓶大小及摆设要与周围环境相吻合,才能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气氛。
4、古人独特赏花方式:分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和茗赏等诗意美。
如:饮酒时对自然生长的花作诗,而饮茶则是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情义、意味深长。所以,古人撰写出不少插花诗作。以花草为媒介,感悟万物,心灵与自然契合达到忘我境界,用插花来表达内心世界,也成为古人的休闲娱乐爱好和情感寄托;宣泄诗意----插花,成为雅事之首。
这种抒怀传情的插花,会将人带入一个清幽美丽、高雅脱俗,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成为自然生态与人文情思互动的综合性艺术。
我们今天插花,除学习古人优秀传统插花的美意,继承发扬传统插花文化和插花精神,同时要应用到现代艺术插花设计中,努力创新现代生活插花艺术。
随着高科技文化技术发展,仿古瓷器花瓶已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家居装饰品领域,不仅实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融入巧妙的创新元素,将美化家居的功能应用在于平凡的家居生活中别出心裁的花瓶配上花卉绿植,足不出户享受大自然美景,不但瓶内的植物可以带来绿意和健康,花瓶本身就是一件会说话的精美艺术品可供观赏。放置于客厅博古书架上以及装饰柜中,与其他装饰物品交相辉映,共同精致、美化了生活。
用唯美的插花艺术,装点你的生活;用浪漫,迎接这辞旧迎新的时刻;用插花迎新年、贺新春,在诗情画意里精致生活,你也可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