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个万能沟通公式(我们如何进行沟通的)
教你一个万能沟通公式(我们如何进行沟通的)假设对方问你:你是哪里人?这就是我们在与别人进行沟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你对对方话语做出回应的一个环节,双方各自通过自己的这样的环节不断地推进沟通的进行,我们沟通的进展质量也就发生在了这些环节中。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看一下这些环节。无论怎么样,你对你听到的都会有一个认知(反映),哪怕是你不理解、听不懂;无论怎么样,你都会对他们(关键词、反映)发生联系、思考,引入论据、假设,“不懂我就要搞清楚”,“我不能让他看出来我不懂”,尽管这个过程非常快,甚至是你根本感觉不到;无论怎么样,你都会向对方做出一个回应,“您说的这个指的是.....”,“或者是装着听懂了”,这就推进了你们的沟通进程,深入沟通还是产生障碍,甚至是走向岔路。
001 我们如何进行沟通的(1)|沟通思维的机器
001 我们如何进行沟通的(2)|沟通思维的机器
接上文
- O——看到这里,你抓取的关键词有哪些?
- R——你对这些关键词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 I——上述内容使你想到了什么?
- I——你对上述内容产生了什么样子的思考?
- D——在接下来的沟通过程中你会怎么做?
无论怎么样,你都会听到些什么(关键词),除非你根本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
无论怎么样,你对你听到的都会有一个认知(反映),哪怕是你不理解、听不懂;
无论怎么样,你都会对他们(关键词、反映)发生联系、思考,引入论据、假设,“不懂我就要搞清楚”,“我不能让他看出来我不懂”,尽管这个过程非常快,甚至是你根本感觉不到;
无论怎么样,你都会向对方做出一个回应,“您说的这个指的是.....”,“或者是装着听懂了”,这就推进了你们的沟通进程,深入沟通还是产生障碍,甚至是走向岔路。
这就是我们在与别人进行沟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你对对方话语做出回应的一个环节,双方各自通过自己的这样的环节不断地推进沟通的进行,我们沟通的进展质量也就发生在了这些环节中。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看一下这些环节。
假设对方问你:你是哪里人?
这时候,你会怎么回答?
如果你的回答是“我是中国人”,是不是意味着您身处的环境可能是与外国人沟通的情况下,你在想我回答中国他会知道,如果我回答北方并不能让他搞清楚是哪里的北方,我回答河北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这样就是无效的回答了,就像一个台湾的时事评论教授,将廊坊说成了坊廊。
如果我的回答是“我是北方人”,或者是“我是北京人”,大多数可能的情况是与国内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双方可以沟通的比较细致一些。而且这里面,回答具体的省份和回答区域范围带给对方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回答北方人,可能会让对方感受到你不太愿意展开沟通,或者是至少不太愿意就这个问题进行沟通。
同样是上面的问题,我们换个问法:你是什么人?
这时候,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我是个好人、我是个高尚的人、我是个男人......”。
首先,因为对方在表达内容上的用词使你们的沟通产生了歧义,你不知道对方到底要问什么;
其次,如果你不清楚对方的意图的时候,你需要与对方进行明确和确认,“您说的什么指的是什么意思?”;
再则,不经过确认,你的回答暴露了你的主观思考、联系和假设,你的答案出卖了你;
最后,对方说这句话的语气、情绪和沟通的前面的内容都对“什么”产生了限定性(范围、指向)的影响,可能是对方对你前面表现的一种情绪的表达,可能是对方的一句玩笑,可能是对方的确是用词不当、词不达意造成的沟通障碍。
这两句话似乎在我们日常沟通过程中不会这么样子使用不当,但是类似的情况,特别是在专业领域、你不熟悉的情况下沟通,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只是内容不一样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哪里、什么、人”是关键词,大家对人的认识是约定俗成、达成共识了,具体指向的关键词就是“哪里、什么”。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对“哪里、什么”形成一个映像,他说的这个是代表什么?进而你就会自动的去思考、联系、引入论据、假设,去回应对方。
思考、联系、论据、假设
- 很多时候,这一步在我们的沟通过程中是惯性发生的,我们无法意识到、捕捉到这个步骤的发生,就做出了回应;
- 有时候,我们是能够意识到这一步的,我们进行了思考的,联系了相应的内容,引入了你认为的论据,带入了你想到的假设,进而做出了你认为的应该的回应,甚至是事后在复盘的时候,你能够清晰的说出当时你这个步骤脑海里的样子;
- 惯性的回应无论是对沟通进程起到什么样子的作用,都是与沟通目的和目标缺少联系的,因为这是无意识发生的;
- 我们的思考、联系、论据和假设影响了我们回应的方向和重点,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带入它们,是我们改善沟通的根本,这由你既有的认知决定的;
- 针对一些场景中的关键词是有基本的、标准的回应内容的,尽管不一定是最优的,但是至少不会起到负面作用;这些回应也自然是经过思考、联系、论据和假设的,可以通过练习、使用可以变成一定场景、情境下的惯性反应;
- 在我们看清、认清思考、联系、论据和假设的同时,更需要我们将我们对这个环节的认识变成一种惯性的反应,使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更清楚的看到自己,抓住这一瞬即逝的步骤,使我们沟通更有效。
- 思考、联系、论据和假设听起来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会影响到沟通的进行,其实对这一部分的讨论也是我们沟通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沟通就是在双方既有认知的基础上,达成新的认知共识;
- 我的思考、联系、论据和假设是什么样子?对方的思考、联系、论据和假设是什么样子?差距在哪里?不同的是什么?这样子能够将沟通深入下去;
回应
回应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或者表达,有时候会有肢体行为配合,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主要讲解这两种回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