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夏至古诗词(读读这三首古诗词)
冷门夏至古诗词(读读这三首古诗词)他出生书香世家,与其兄刘敞为同科进士,学识渊博,能诗善文。刘攽是北宋初年著名史学家,曾辅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刘攽 〔宋代〕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季节摇落繁华,时光错落有致,就这样不惊不扰地,推开了夏至的门楣。
这个季节的雨,酣畅而绵长;这个季节的风,调皮而温暖;这个季节的云,洁白而悠然。
春夏秋冬节序更迭,坐看白云出岫,漫听一帘烟雨,在古诗词里邂逅唯美夏日。
《新晴》
刘攽 〔宋代〕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刘攽是北宋初年著名史学家,曾辅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
他出生书香世家,与其兄刘敞为同科进士,学识渊博,能诗善文。
苏轼、欧阳修、曾巩等人都曾盛赞其才学。
他的诗风以生动活泼著称,从这首《新晴》中便可窥一二。
先来看前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午睡醒来后看到的风景。
青苔缀满石阶,绿树荫浓婆娑,好一幅雨后初晴图,
绿阴生昼静,庭院无人过,渲染了一种极其清幽宁静的氛围。
最值得玩味的还属三四句,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风吹书页的画面描绘得灵动而有趣。
诙谐而亲切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此时闲适惬意的心境。
忽而夏至,绿荫冉冉,熏风细细。
在老旧的窗下,煮一壶清茶,看一卷闲书。
时光背后,与季节相守,与世事相安。
《夏日登车盖亭十绝·其七》
蔡确〔宋代〕
来结芳庐向翠微,自持杯酒对清晖。
水趋梦泽悠悠过,云抱西山冉冉飞。
蔡确是北宋仁宗年间进士,曾鼎力支持王安石变法,一度官至宰相。
晚年被贬至安州(湖北安陆),这首诗便是写于贬谪期间。
诗题中的“车盖亭”位于安陆城西北。
相传唐朝时,诗仙李白常与友人在此相聚,吟诗对弈,故而又被称作“太白亭”。
蔡确在安州期间,纵情山水,曾多次登上车盖亭,写下不少诗作,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诗歌开头一句便点明了车盖亭的地点——坐落于青山下,渲染了一种清幽的氛围。
接着第二句推出了一个逍遥山水,把酒临风的镜头,诗人的潇洒情态由此可见。
最后两句又以山、水、云,共同组成一幅流水潺潺,青山遥遥,白云悠悠的图画。
整首诗来看,语言清新,画面灵动,意境高远,读来令人沉醉。
风过流年歇,陌上夏已深。
轻倚流年小窗,看远处青山隐隐,天边流云依依。
千重云水倾一笑,清风卷梦山水间。
《即事二首·其一》
汪藻 〔宋代〕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汪藻是北宋末年著名诗人,早年曾师从徐俯、韩驹。
这两人都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
但汪藻最为后人所称赏的诗作,却无江西诗派习气,反而与苏轼的风格颇为类似。
明末学者吕留良在《宋诗钞·浮溪集》曾评价道“汪诗高华有骨,兴寄深远”。
这首《即事》便是他的代表作,描绘了一幅清丽自然的夏日风光图。
诗歌以“燕子”开头,燕语呢喃,教雏学飞,一下子便将读者摄入了夏日的氛围中。
接着一句“绿槐”同样点染了盛夏的氛围,同时又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意境。
后两句笔锋一转,描写了一幅烟雨染窗,芭蕉生绿的画面。
即使无人看见,芭蕉依旧绽放得如此美丽。
这样生机勃勃的一幕,令诗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来看,通过描写夏日里最常见的几个意象,将大自然的美刻画得一览无余。
同时又暗含哲理意味,令人玩味不尽。
深院花痕浓,芭蕉滴雨迟,绿荫染了季节,暗香醉了流年。
站在季节的廊檐下,听一帘烟雨,酿一怀幽情,盈一抹清凉。
夏天的风,拂过蔷薇,爬过绿藤;夏天的雨,打了芭蕉,湿了芳草。
夜坐听风来,昼眠听雨落。
在碧水泱泱的浮光里,与夏至重逢,与白云相亲,与熏风相拥,醉了一季风华。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