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为啥放鞭炮(过大年放鞭炮)
年三十为啥放鞭炮(过大年放鞭炮)自己五六十岁的人了,每当回忆儿时的“过年”那味道总是暖暖的、甜甜的、美美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很贫困。记得过年的年味还是十足的,除夕年夜饭前,家里大人带着孩子们来到房前空场地,摆好事先准备的祭祀供品鱼、肉、酒、米饭、米粑,慢慢拆开炮竹、小心点燃……就这样,孩子们随着声声炮竹欢天喜地过大年啦!正月初一一大早,许多小孩冒着刺骨的寒风冰雪,跑到人家门口检拾没有完全燃放的爆竹,大家你争我抢、好不快活……我清晰地记得,那时让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最值得炫耀的物品就是单个的炮竹。谁的口袋鼓鼓的、装的炮竹多,谁就是“孩子王”。顽皮的孩子聚在一起,把点燃的炮竹扔到浅水里取乐。一会儿,水面冒出一小股青烟,翻滚“砰砰”水泡。说到“过大年、放鞭炮”,让我想到王安石诗词《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放鞭炮,放烟花。“过大年,放鞭炮”这
2022.12.29
今天下午理发时,不经意间理发师傅说起了过年放鞭炮的事情。师傅年龄不大,老家在中国烟花爆竹之乡——江西省萍乡市郊区。
他问我:“过年不回老家?留在深圳?”
我说:“是的,就在这里过年,老家太冷啦。”
“要说过年,还是老家乡下热闹。”师傅喃喃自语道,“特别是前些年,过年放鞭炮、放烟花那就太有年味儿啦!”
“其实,为了空气质量——环保问题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太绝对了吧?”师傅接着说,“就除夕夜这么几个时间节点燃放,又有多大的污染?”……
细细品味这位师傅的一席话,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说到“过大年、放鞭炮”,让我想到王安石诗词《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放鞭炮,放烟花。“过大年,放鞭炮”这一习俗有着千年的历史积淀。过去,先辈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爆竹声“噼噼啪啪”,响彻天宇,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守岁放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代表喜庆和欢乐。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过大年、放鞭炮,大伙儿放的是个喜气、放的是个热闹、放的是个吉祥、放的是个情结!
自己五六十岁的人了,每当回忆儿时的“过年”那味道总是暖暖的、甜甜的、美美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很贫困。记得过年的年味还是十足的,除夕年夜饭前,家里大人带着孩子们来到房前空场地,摆好事先准备的祭祀供品鱼、肉、酒、米饭、米粑,慢慢拆开炮竹、小心点燃……就这样,孩子们随着声声炮竹欢天喜地过大年啦!正月初一一大早,许多小孩冒着刺骨的寒风冰雪,跑到人家门口检拾没有完全燃放的爆竹,大家你争我抢、好不快活……我清晰地记得,那时让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最值得炫耀的物品就是单个的炮竹。谁的口袋鼓鼓的、装的炮竹多,谁就是“孩子王”。顽皮的孩子聚在一起,把点燃的炮竹扔到浅水里取乐。一会儿,水面冒出一小股青烟,翻滚“砰砰”水泡。
我想,人人儿时的“年味儿”里面,一定有“放鞭炮”的成分;儿时的“年味儿”里面,一定有飘忽在烟花爆竹云里雾里,宛如梦中仙境的体会。前些年,禁放烟花爆竹之后,我们感觉到年俗里总缺少了点“意思”、失去了些年味,更没有了节日的氛围,觉得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
前不久,人民日报在网上发声:不应该轻易禁放烟花爆竹,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安全的条件下燃放。让燃放烟花爆竹成为合情合理的事情,没必要全面禁止。同时人民日报也在文章中提出,不要总是以环保的口号大作文章,以此来禁放烟花,像这样的指令,是完全不考虑群众的需求的一刀切,这与懒政别无二致。
可以这样说,烟花爆竹,点燃的是一种浓郁的年味儿、释放的是一种春节里的“过年”情怀。三年以来,新冠疫情给人们心理、给你我生产生活、给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消极滞后影响。2023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放开后第一个春节。完全可以理解,人们通过有节制地、守规矩地、科学规范地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最好地烘托出春节氛围,让炎黄子孙感受到作为中国第一传统佳节地道的“年味儿”;可以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散发出来的硫磺味儿杀灭新冠病毒,让人们心理驱散新冠雾霾,提升士气,提振信心。
“过大年、放鞭炮”这一传统习俗,怎样才能更好地融入新的时代内涵,采用更好的表现方式,值得探讨、创新、深思和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