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想让非遗“活下去”,就得沾点“烟火气”。与漆线雕拥有同样命运的非遗项目并不占少数。宣传渠道的缺乏,使非遗远离日常生活;加上工艺上的繁琐和消耗时间较长,很多年轻学徒因此半途而废;变现能力弱更是不可忽视的生存问题……这些导致我国87万项的非遗资源中,只有306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处于边缘化的“非遗”这是一名漆线雕工艺人的手,粗糙却灵活。随着木片与砧板的摩擦和轻捻,左手拿住缠绕漆线的筷子,并慢慢转动释放线条。经过几个小时的捶打,形成像面团一样软硬适中,可搓、可塑的漆线团料,或蜿蜒,或盘结,幻化成凤尾,栩栩如生。发源于福建泉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漆线雕,是佛雕技艺的装饰工序之一。它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等纹样。但因经济回报周期过长,也难抵后继无人的时运,如今整个闽南从事线漆雕的仅有几百人。

“银烛秋光冷画屏,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乾隆二十二年,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手持小三弦,唱起了这曲《秋思》。

如今的年轻人,对于非遗文化苏州评弹的印象也许只存在于零星的影视作品中。

在中国第一次非遗普查中,全国各级提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达到87万项,并且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非遗名录体系。但即便是非遗数据不断上升,商场的背景音乐不会从流行歌曲换成京剧、布糊画也不会出现在大街小巷。

非遗,似乎一直隐匿于我们生活的世界。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1)

处于边缘化的“非遗”

这是一名漆线雕工艺人的手,粗糙却灵活。随着木片与砧板的摩擦和轻捻,左手拿住缠绕漆线的筷子,并慢慢转动释放线条。经过几个小时的捶打,形成像面团一样软硬适中,可搓、可塑的漆线团料,或蜿蜒,或盘结,幻化成凤尾,栩栩如生。

发源于福建泉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漆线雕,是佛雕技艺的装饰工序之一。它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等纹样。但因经济回报周期过长,也难抵后继无人的时运,如今整个闽南从事线漆雕的仅有几百人。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2)

与漆线雕拥有同样命运的非遗项目并不占少数。宣传渠道的缺乏,使非遗远离日常生活;加上工艺上的繁琐和消耗时间较长,很多年轻学徒因此半途而废;变现能力弱更是不可忽视的生存问题……这些导致我国87万项的非遗资源中,只有306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想让非遗“活下去”,就得沾点“烟火气”。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3)

叫醒沉睡“非遗”的,

不只是梦想

将糖块温火慢熬至晶莹剔透,糖浆从半空中落下的过程中,流量的把控和流速的差异,关系到糖浆画出的小动物,身体形态的表达是否失真。

这是糖画制作人魏生国(快手ID:wg666666)的创作日常。

在没将战地转移到互联网之前,魏生国的糖画技艺在市场面前节节败退。最开始制作糖画时,魏生国的摊位开在学校门口,但抱着好奇心态的学生们,在反复吃了几次之后,也就失去了兴趣。之后,他又把目光瞄准人来人往的庙会,结果也不尽人意。

幸运发生于魏生国下载快手的那一刻。如今,有30万粉丝在快手上,亲眼见证一个又一个精美糖画诞生的过程,底下的评论多到要划几十秒才能扫完。

(图片来自魏生国的快手短视频)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4)

快手成了他制作糖画的“主阵地”。有新人结婚,他会精心制作一个用糖制作的“囍”字,视频中,悠扬的背景音乐和婚礼现场的热闹场景,透过屏幕传递到了更远的地方,他慢慢发现这其实是在传递和扩散甜蜜的过程。

不仅如此,因为快手上的广泛传播,魏生国在全国有了300多个糖画徒弟,他的工作环境也从起初庙会前的小摊位,变成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及景区固定摊位。“人生实苦,多点甜吧”,这是快手为魏生国所制糖画定制的广告词,也是魏生国想要借助“糖画”传递给每个人的精神内核。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魏生国没有想到,糖画也能如此体面。

不比魏生国和他的“糖画”那般幸运。作为从佛像上“走下来”的艺术品——漆线雕,早已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陕北说书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张小飞,也明显感受到了这行的没落。

上世纪80年代,赋存于传统文化中的“礼、义、仁、智、信”等精髓沦丧殆尽,虽然可以说唱古书,但自此之后的陕北说书也进入了“逻辑性”、“文学性”、“回味性”、“底蕴”、“曲种丰富性”等几乎荡然无存的阶段。

除了说书形式的断层及失传外,张小飞还深刻感受到外界对于陕北说书的感知度的下降。“这么好的东西,如果哪天真的再也没有人听过、没有人唱过,那得多可惜啊。”这是张小飞坚持陕北说书的主要原因。

最近几年,因为国家对非遗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很多非遗文化已经脱离边缘化,其中就有陕北说书。但张小飞还渴望能进一步发展,期待这门技艺承载更多东西。

快手给了他答案。

以黄土作为背景,沟壑纵横,风沙茫茫。张小飞(快手ID:ZXF13571299389)怀里抱三弦琴,嘴里说着“九腔十八调”,一人一琴,边弹边唱。他说了大半辈子的书,最火的一次,是自己的视频在快手发布后获得了52万次观看,收获了7000多个点赞。

玩快手一年多,张小飞意识到,这个跟陕北黄沙有着同样颜色的软件,正在让陕北说书的魅力扩散到每个有4G信号覆盖的地方。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5)

“明天唱什么?”张小飞经常会在自己的视频下方看到类似的评论,甚至还有老铁讨教如何才能学会这门技艺。对张小飞而言,这已然是一件足够让他欣慰的事。

这并非孤例。同样拥有一副好嗓的赵海博是陕北民歌的非遗传承人,自幼浸泡在陕北民歌中的他,见惯了“活不下去”的非遗手艺人转行、消失。

这位陕北老汉头戴白羊肚手巾、身着羊毛袄子,张口就来一首原生态陕北民歌。在赵海博(快手ID:ylszhaohaibo )的快手里,有将近40W的网友关注他的快手帐号,并为陕北民歌双击点赞。网友评价他,“唱出了陕北民歌的魂”。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6)

“有关注才有传承”,赵海博用他的镜头记录下这些即将消失的陕北民歌。那些曾被被主流视角贴上“冷门”“失传”标签的非遗事业,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里,被注入心血和技艺,通过头顶交错而过的天线传输到一个又一个方寸屏幕间,实现传播的最大价值。

赵海博说自己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一群“老铁”如获至宝地讨论着信天游的唱法技巧,问题一个接一个地砸过来。他觉得,透过快手,自己看到了陕北民歌的希望。

事实上,推动非遗文化重归大众视野,这里有一股自下而上的蓬勃力量。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7)

他们,让非遗重回大众视野

2012到2017年间,中央财政共投入46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39亿元,致力于非遗保护事业。这笔款项大部分用于非遗传承人的传习补助、建设非遗文化生态区,以及根据2016年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帮助地方企业重新拓展传统手工艺的商业渠道。

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广和经济扶持,人们看到保护非遗文化的屏障正在被搭建。但如何让非遗真的走入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从而“活”起来。只是搭建保护的屏障,还远远不够。

互联网将一切变成了注意力经济,“非遗”也不例外。自2017年起,各大主流直播平台开始扎堆直播非遗,让隐匿许久的非遗项目重回大众视野,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加入传播非遗的队伍。但不同于其他平台要靠后期引入,在快手上,非遗本身就已是一大短视频内容类别,其足够下沉和广泛的用户分布,让快手平台内出现大量的民间非遗艺人,产生了出奇丰富、独特和原生态的非遗内容。

中国共有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截止到3月,就已有989项、占比将近72%的非遗项目,在快手上被看到、被传播。

如今,每3秒钟就有1条非遗视频在快手诞生。用快手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的话来说,快手上,非遗本身就是一种生活。

如何让非遗传承人“年轻化”,始终是各方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天,中国306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40岁以下的只占9%。

而在快手上,似乎看到了中国非遗年轻化传承的新可能。

过去的2018年里,有252万名用户在用快手记录非遗内容。15万名用户发布了至少5条以上的非遗内容,其中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年龄在30岁以下的用户。其中最小的一个非遗传播者才7岁(唱戏阿杰,快手ID 303384145),在快手已经拥有94万粉丝,是非遗曲剧的小传承者。

这些用户共通过快手发布了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收获5亿次点赞。这项视频累计播放量高达250亿次,是中国人口的17倍。

今年3月,快手在北京前门召开“快手非遗带头人计划”发布会,宣布将首批在湖南湘西、贵州雷山、四川凉山试点选取50名非遗带头人,一方面通过创业学院为非遗带头人提供创业和管理培训,为当地的更多非遗传承人提供非遗就业机会,带动整个地方的非遗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还将为大众提供非遗相关的普及课程。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8)

通过科技力量和普惠平台的优势,快手上非遗视频被广泛传播的背后,也进一步用流量赋能了更多非遗传承者,让普通用户加入到传承队伍中,实现真正的传承与活化。

对于海量的非遗内容和平台内用户的学习热情,快手还进行了更深的探索——推动非遗文化普及的知识付费公开课。《百鸟朝凤》幕后唢呐演奏者陈力宝,仅靠在快手课堂教唢呐,就已收入40万元。

当“普通人靠非遗吃饱肚子、甚至致富“成为一种可能,非遗的传承自然会拥有一种自下而上的强大驱动。

想要在光影时代留下非遗的痕迹,除了快手的参与以外,还有更多平台一起发力。以电影《百鸟朝凤》为例,唢呐老艺人焦三爷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唢呐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国家宝藏》、《了不起的匠人》等普及非遗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也相继投入市场,促使大众在客厅文化中探索非遗的踪迹。

伴随着线上多渠道的传播,线下也对非遗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去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有包括全国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非遗影像展在内的3700多项活动同步展开,让非遗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渠道扩散。

无论是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还是影视作品,或者是线下活动,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唤醒非遗,让百年传承的中国文化与历史被看见、被记录。让那些凝聚了中国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摆脱冷门的帽子,慢慢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感谢这些记录者们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通过声影的方式保留了下来。又或许那一天,已经到来。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9)

快手看过的历史记录不显示(252万名用户在记录非遗)(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