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如此一来,梅兰芳就能娶“冬皇”为妻,作为大伯父那边的正房。这自然获得了孟家人的认可。“名定兼祧”,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为日后的痛苦埋下隐患,可以说,这让孟小冬的命运,变得曲折多舛,以至凄凉而终。原来,早年梅兰芳被过继给大伯,按照习俗,就能娶两个正房,一方代表亲生的父亲,一方代表伯父。但在当时,梅兰芳已有两位夫人。原配是温柔贤惠的王明华,二夫人则是强势的福芝芳。在互相倾慕的恋情冲击下,梅兰芳想与孟小冬结秦晋之好。福芳芝和子女们然而现实的阻力摆在了眼前,一方面福芝芳不愿梅兰芳再娶,另一方面,孟小冬好歹是角儿,孟家怎能允许自己女儿做小妾?就在两人感到万难的时候,梅兰芳的老友冯耿光,想出个“名定兼祧”的办法。

说到民国有名的京剧名伶”冬皇“孟小冬,相信各位读者都非常的熟悉,孟小冬不仅能唱的一曲好戏,而且人也生的漂亮,可谓是才华姿色双全。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

除了辉煌光彩的演艺生涯,孟小冬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她的两段感情,一段是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爱恨纠葛,一段是与青帮大佬杜月笙的旷世奇恋。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2)

在1925年的一次堂会上,孟小冬遇到了梨园第一大角儿,让她仰慕已久的男人,梅兰芳。那次,两人合演一出《游龙戏凤》。

孟小冬演皇上,梅兰芳演李凤姐,唱念做打间,两人乾坤倒置,舞台上两人“打情骂俏”,来到后台,眉目间暗生情愫,就这样产生了恋情。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3)

但在当时,梅兰芳已有两位夫人。原配是温柔贤惠的王明华,二夫人则是强势的福芝芳。在互相倾慕的恋情冲击下,梅兰芳想与孟小冬结秦晋之好。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4)

福芳芝和子女们

然而现实的阻力摆在了眼前,一方面福芝芳不愿梅兰芳再娶,另一方面,孟小冬好歹是角儿,孟家怎能允许自己女儿做小妾?就在两人感到万难的时候,梅兰芳的老友冯耿光,想出个“名定兼祧”的办法。

原来,早年梅兰芳被过继给大伯,按照习俗,就能娶两个正房,一方代表亲生的父亲,一方代表伯父。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5)

如此一来,梅兰芳就能娶“冬皇”为妻,作为大伯父那边的正房。这自然获得了孟家人的认可。“名定兼祧”,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为日后的痛苦埋下隐患,可以说,这让孟小冬的命运,变得曲折多舛,以至凄凉而终。

1927年,梅兰芳与孟小冬成婚,婚后,梅兰芳从梅宅里搬了出来,在城东内务部街的小宅里居住。两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自然是缱绻缠绵,如胶似漆。

从这时起,孟小冬换上了女装,再不登台唱戏,只偶尔穿上戏服,和自己最爱的人对对戏。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6)

孟小冬男装

可就在一天夜里,在冯公馆,有一位孟小冬的戏迷举枪冲进来,一心认定,是梅兰芳金屋藏娇,导致“冬皇”不再登台,所以他要梅兰芳赔偿精神损失,因手枪走火错杀了梅的好友张汉举。

梅兰芳和孟小冬的秘密恋情,一下子被推向风口浪尖。这成了孟小冬生命的拐点,两人从此走向分离。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7)

在与孟小冬结合前,梅兰芳的好友分为两派,一派支持,一派竭力反对。一开始,支持声高过反对声,然而命案发生后,形势逆转,很多人觉得他俩不该在一起。

与此同时,社会上流言四起,一直对孟小冬不满的福芝芳,随即站出来说了一句话:“这种时候,大爷的命要紧!”

梅兰芳听取了朋友的意见后,也减少了与孟小冬见面的时间。

梅兰芳到天津演出,带着福芝芳,孟小冬看到消息后无比气愤,随即换上戏袍,赶到天津,风风火火连唱十场对台戏,场场爆满,引起一时轰动,戏迷们大喊“吾皇万岁!”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8)

两人的裂隙,变得越来越大。

1930年,梅兰芳伯母逝世。梅兰芳4岁丧父,由伯父养大,伯母于他无异于亲生母亲。听闻噩耗,孟小冬剪去长发,来到梅宅想为婆母披麻戴孝。刚要进门时,却被下人拦下:“孟大小姐,您还是回去吧。”

这对孟小冬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自己既然是明媒正娶的妻子,怎么不能为婆母奔丧?

以前婚讯隐瞒世人也就罢了,如今还是不肯给自己名分?她京城里响当当的“冬皇”,怎么能受得了这种委屈?这又算是哪门子爱情?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9)

原来,当时福芝芳有身孕,硬是拿肚子里的孩子做威胁,让梅兰芳将孟小冬挡在吊唁门外。生性好强的孟小冬觉得备受屈辱,也算是一下子看破了男人的心,一个人心灰意冷地回到了家里。

1931年,在与梅兰芳彻夜长谈后,孟小冬最终选择了与之决裂,并且发誓此生再也不见梅兰芳。

1933年9月,《大公报》第一版上,孟小冬连登了三天离婚启事: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曾经甜美的爱意,瞬间就化作了怨恨。不久,社会流言四起,怀揣着情伤的孟小冬,随即来到北平的拈花寺,一心向佛,只求身心清净。

“冬皇”远避俗世,吃斋念佛,对千万戏迷无疑是巨大损失。要求她复出的呼声此起彼伏。在朋友三番两次的劝告后,她才一步步走出寺庙。

她对感情也放出了誓言:“要么终身不嫁,要嫁,就嫁一个跺脚乱颤、天上掉灰的人。”孟小冬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人,来得这么快。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0)

姚玉兰和孟小冬

为了打离婚官司,孟小冬找了专门的律师,大有把事情闹大的意思。但这时她的好闺蜜姚玉兰,并不赞成她这冲动的举措。

最后,姚玉兰让自己的丈夫出面,在孟小冬和梅兰芳之间居中调停。而姚玉兰的丈夫,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青帮老大,杜月笙。

杜月笙一个电话打给梅兰芳,对方立即答应给4万离婚费用。梅兰芳卖了宅子,付了这笔钱,也彻底斩断了和孟小冬的情思。

曾在同一屋檐下对戏的恋人,就这样奔向了各自天涯。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1)

杜月笙

熟悉杜月笙的都知道,他有“天字第一号戏迷”之称。其实早在孟小冬去京城之前,他就见过孟小冬一两次,只因当时孟小冬年纪尚小,杜月笙还并无歆慕之意。

后来孟梅结合,作为梅的朋友,杜月笙也不可接近孟小冬。

孟小冬与梅兰芳分道扬镳后,在杜家受到孤立的四太太姚玉兰,知道丈夫对孟小冬早有爱慕,便有意撮合两人走到一起,以便在杜家结成一个妾室同盟。

姚玉兰对孟小冬说:“你年纪也不小了,还有几年青春,现在北平上海的家都没了,不如就在我这里住下吧。”但在短住了一阵后,孟小冬还是回到了北京。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2)

老生扮相

之后,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成为其关门弟子。一曲《洪岩洞》,让她卖个满堂彩。但余叔岩死后,她以哀伤为由不再登台,每日念佛,直到1947年,杜月笙举办义演,阔别舞台多年的孟小冬,接受邀请来到上海出演。

这是抗战胜利后最大规模的义演,梅兰芳自然会在受邀嘉宾之列,而杜月笙是何等聪明之人,专门将孟小冬与梅兰芳分开,各自出演大轴戏码。

演出时,孟梅两人不但台上未见,连台下也未碰面。即便合影,孟小冬也以身体不适为由推掉。对于孟小冬的各种要求,杜月笙是毫无条件地满足,对她追求10年,从未间断。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3)

义演

那10年间,杜月笙对她呵护备至,尤其是当她父母去世后,在她一生最孤独的时刻,杜月笙一直远远守望着她。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4)

杜月笙和孟小冬

也许杜月笙不是孟小冬最爱的人,但却是她有生之年待她最好的人。1948年,孟小冬终于搬进杜公馆,此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杜月笙。

可是,此时杜月笙盛年已过,早已不是当年名震一方的霸主。孟小冬并无怨言,悉心照料。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5)

1950年,杜月笙有意全家迁法的时候,有一天杜月笙在房里屈指细算,连同顾嘉棠和万墨林两家,一共需要多少张护照?当他算好了一共要27张,当着房中各人,孟小冬便淡淡地说了一句:

“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不久后,在香港的杜公馆里,63岁的杜月笙摆了十桌子酒席,宴请至亲好友,与孟小冬成婚。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6)

只可惜,这时杜月笙已恶病缠身,连下床走路都十分困难。相对的,42岁的孟小冬,早也失去青春年华,红颜不再。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7)

前排右起:姚玉兰、杜月笙、孟小冬;后排右起:杜维善、杜美霞、杜美如、杜美娟

在情网困局里来来去去的“冬皇”,这才有了一个正式的名。

一年后,杜月笙病逝,家产四散,身为五姨太的孟小冬,只得到了2万美元…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迁居台湾,闭门静养,孤独度日,1977年5月26日,70岁时,孟小冬客死台北。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8)

孟小冬与爱犬摄于台湾家中佛堂

这个曾让无数戏迷,高呼“吾皇万岁”的名伶,在晚年平淡地守着老房子,打打牌,闲时哼唱几句戏词,从当初的绚烂,归于了沉寂。在晚年,除了好友张大千外,她再未对旁人开口唱戏。在张大千为她题字的墓碑上,既非杜夫人,亦非梅夫人,而是孟太夫人。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19)

据说,晚年时,有那么一句话,常挂在孟小冬的嘴边:“只是一切都过去了吧。”这淡淡的9个字里面,不知包含了人世间,多少的悲喜与苍凉…

孟小冬哪年和梅兰芳分手的(孟小冬和梅兰芳)(20)

冬皇这一生在舞台上,不知听过了多少喝彩,受到多少人的追捧和赞美,可是在现实旅途中,她得到的却是黯然与孤寂。

在戏台上,她是铿锵的老生,可在戏台下面,也不过一个女人。人生如梦,冷暖自知,那些发生在舞台上的悲喜,旁人无非就是个看客,大幕落下,谁解其中味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