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张志俊太极拳理论汇总(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七)

张志俊太极拳理论汇总(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七)二、王宗岳解决的问题是巧和,还是其他?1、‘张恒侯勇战对扎枪’ 也是《倚山武论》中 ‘枪架论’ 的内容。2、邓州水氏家传武术谱也含王宗岳《阴符枪谱》中引‘心意六合十三战’的首句。3、平顶山襄城县心意传人拳谱中,也有王宗岳《阴符枪谱》中引‘心意六合十三战’的首句。

太极拳大发现 续四十七 太极粘黏十三枪之谜 崔虎刚 ( 六合武学)

一、王宗岳与岳武穆王拳谱

王宗岳是‘心意六合十三战’的传人,证明了其乾隆六十年以后其合集本中所含《勇战心意枪法》《张恒侯勇战对扎枪》等相关内容的可靠性。王宗岳及其《太极拳论》必然受到了《岳武穆王拳谱》这些内容的影响。

张志俊太极拳理论汇总(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七)(1)

值得一提的是:

1、‘张恒侯勇战对扎枪’ 也是《倚山武论》中 ‘枪架论’ 的内容。

2、邓州水氏家传武术谱也含王宗岳《阴符枪谱》中引‘心意六合十三战’的首句。

3、平顶山襄城县心意传人拳谱中,也有王宗岳《阴符枪谱》中引‘心意六合十三战’的首句。

是巧和,还是其他?

二、王宗岳解决的问题

笔者曾与恩师探讨过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的写作学术背景。认为《太极拳论》除了其他贡献外,‘双重’概念的提出,在于提出并解决高手面临的困境,即已经获得整体劲的基础上,高手们存在的问题, 即“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如苌乃周试探陈继夏而失手那样。

可见王宗岳水平之高,其取材,观察数量之多,观察思考的问题之深度。

几年前,笔者曾对北京科技出版社胡编辑介绍,王宗岳是在解决,那些具有整劲(心意拳强调、追求的),高手遇到的难题。

再举个现实的例子,私下老师们会听到北京著名武术家与拳击家交手失利的故事。本质上,不是这位高手实力不行,如果他的劲放到对手身上,能把对手打坏,然而却被人所制。王宗岳研究的就是这个情况。

如果这一概念像绝大多数学人理解的那样双手齐出,或单侧如何如何,如果是针对一般水平的情况,王宗岳没必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王宗岳也不是王宗岳了。

由于这个难题很难准确描述,王宗岳创造了一个术语‘双重’。这也是王宗岳在心意粘劲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外的另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太极粘黏十三枪之谜

武林另外一个大案是:十三枪之谜。

众所周知,河南陈家沟传人,河北杨露禅,武禹襄、李亦畬等均有十三枪(杆)。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称之为 ‘太极粘黏十三枪’ ,但其来源是何?

由于十三枪简便实用,对中国武林影响更大。如山西文水通背、洪洞通背、河南陈家沟、河北广平武十、杨氏太极、三皇炮锤、河南李氏、南阳字门地区等。拳谱文献记载的有:

1、郭锡亨《通背拳》‘十三枪歌 ’

2、三皇炮锤的 ‘赵云勇战枪 ’、 ‘赵云十三枪 ’、 ‘子路枪 ’

3、南阳‘黄龙枪’

4、陈家沟两仪堂本、《陈氏世传拳械汇编》‘十三枪’

5、李亦畬丁丑本、李槐荫、李福荫廉让堂本 ‘十三杆’

6、 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 ‘太极粘黏十三枪’

7、李派太极青龙十三枪

8、洪洞樊氏《忠义拳》“罗家十三枪”

9、 山东、河南、河北文安县等地的‘五步十三枪’

10、 河南安阳地区‘勇战十三枪’

等等(希望学人能补充所知信息)

张志俊太极拳理论汇总(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七)(2)

三皇炮捶拳谱

张志俊太极拳理论汇总(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七)(3)

张志俊太极拳理论汇总(太极拳大发现续四十七)(4)

其实这些十三枪(杆)就是 ‘勇战十三枪’。换言之,与各家太极拳都是陈家沟头套拳的不同版本一样,它们与‘勇战十三枪’都同出一源,都是‘勇战十三枪’的别名、不同版本。

有学人认为‘勇战十三枪’脱自梨花六合枪,而‘勇战十三枪’是 岳武穆《勇战心意枪》精兵简政后而出的‘十三枪’。可见《岳武穆王拳谱》中此枪法对中国武林的影响。

至于岳武穆勇战心意枪是否与梨花六合枪有关,是另一个大课题。

关于陈家沟的此枪的来源,是陈长兴以前陈家沟就有,还是与蒋把式蒋发有关?有待证据挖掘。除了杨氏、武氏、李亦畬传人外,其他十三枪法的来历待考。

四、勇战心意枪

明清代武林中拥有‘十三枪’前身《勇战心意枪》的传人、地区及门派,目前已经发现有:

一、明代河南汜水虎牢张八传本

二、河南济源神拳传人拳谱

三、河南阮村阮村拳谱

四、赵凤章拳谱

五、河北广平陈利传人传本

六、清代道光军营传本

七、山西太谷心意门传人

八、河北邯郸峰峰地区六合拳刘神仙传人

九、岳家心意拳岳青山-李瑞东传人

十、李英昂得本(今香港传人本)

等等。

(希望学人能补充所知信息)

今日继承能演练此枪法的人有:

1、李瑞东传系传人

2、河北邯郸峰峰地区六合拳刘神仙传人

3、广平卢氏传人(?)

(希望学人能补充所知信息)

可见明末清初,当时民间流传的《岳武穆王拳谱》是实实在在武术技术内容的一本拳谱。(详见《卷五》)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考证出的结论就是,姬际可之前就有存在。姬公在陕西终南山从异人手里得到的就是这个《岳武穆王拳谱》拳谱的不同版本。至于《岳武穆王拳谱》作者是否是岳飞,或其弟子传人,后其他高人,是另一个大课题,需要不断挖掘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

据夏先生介绍,浙江学人张宏敏先生发现了王明阳再传弟子、江西字门之祖徐克让之师僧耳或吴昆山等人,于明末清初为了反清复明而伪造了“岳武穆遗书”(据说内容多年前张宏敏先生已在浙江公开,外人看不到,也没有联系方式)。

据笔者判断,其‘岳武穆遗书’与我们这里的《岳武穆王拳谱》无关。

因为,无论什么时代的人,可以伪造什么,都无法伪造出这些真实的技术,包括《岳武穆王拳谱》其中的‘岳武穆九要论’ 等。

实际上,江西字门、湖北岳家拳等,历史上也没有‘武穆遗书’说法。武林中的‘武穆遗书’说法,最早出自金庸先生小说或民国出版物中。尽管我们也可以把《岳武穆王拳谱》称作‘武穆遗书’。

请读者务必不要被这些含糊其辞的说法,混淆这些概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