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用什么玩:我想给你讲述一个非核心玩家的Pokemon编年史
pokemon用什么玩:我想给你讲述一个非核心玩家的Pokemon编年史那个传说中的口袋怪兽红的故事在这里告一段落。因为那个“口袋怪兽”,先入为主地习惯称这个系列为《口袋怪兽》而不是更常见的《口袋妖怪》。下一次在自己的掌机上插入Pokemon红的卡带并通关,那是另一个故事了。和所有回忆童年玩具的故事结局一样,后来那张卡不知是又借给了谁,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在那之后我见到的所有GB卡带都没有那个可以输入中文字的版本。所以说,失落银算什么,恐惧黑算什么,我到现在还没找到和当年那张红一模一样的卡。但是我当年玩的版本和这个模拟的《红怪兽》最大的不同则是,开始画面的LOGO是没有倾角的,仿日版艺术字的《口袋怪獸》,而不是多年以后在模拟器看到的《紅怪獸》,更不是用细细的字体简单遮挡原LOGO的美版翻译版。依稀记得玩这张卡带到最后,似乎是有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通过了一周目,博士跑来恭喜进入殿堂并且训了劲敌。有没有进华蓝洞抓超梦就忘记了。因为在那之前我把大师球用掉了,而且还是
那是一张黑色透明的上方是凸起的卡。如果以正版卡带的标准来看,下凹的比如Pokemon金银,右上有一个缺角,插入厚机时可以开机,上凸的比如所有 color专用则设计成没有缺角不能插入厚机,不过可以插入GBP。盗版卡带没那么讲究,凹凸都用。贴纸上的口袋怪兽红记得是日版包装的图案,圆圈中间一 个喷火龙,和美版的喷火龙图案是不一样的。
每次提到这张卡带必定要说的就是,它根本不是市面上到处有的美版翻译卡,而是正儿八经从日版翻译的繁体中文卡。取名可以选择4页中文字输入,主角劲敌默认可选小智小茂。虽然你不能给克制你的劲敌起名叫鸡掰人,但是至少可以给他起名叫臭蛋。
到现在我也能记得,博士叫歐奇特,小火龙叫小恐龍,华蓝叫哈娜達。
新开存档后,当年还没有劈头就问你妈不在家吧,看起来比较有威严的歐奇特博士,第一句话是:“歡迎蒞臨口袋怪物你的世界!”如果你想试试这个版本,可以去搜索一个叫《红怪兽中文版》的模拟文件,基本上除了属性克制是否正常已经不记得以外,和当年的体验是几乎一致的。也没有大量经验bug。
但是我当年玩的版本和这个模拟的《红怪兽》最大的不同则是,开始画面的LOGO是没有倾角的,仿日版艺术字的《口袋怪獸》,而不是多年以后在模拟器看到的《紅怪獸》,更不是用细细的字体简单遮挡原LOGO的美版翻译版。
依稀记得玩这张卡带到最后,似乎是有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通过了一周目,博士跑来恭喜进入殿堂并且训了劲敌。有没有进华蓝洞抓超梦就忘记了。因为在那之前我把大师球用掉了,而且还是在和训练师对战的场合下用掉的,并且不幸存了档。为什么?因为当时大多数版本的大师球翻译作“主球”,这个版本翻译作“球王”。而解释道具功能的说明栏要到第二世代才出现。
为什么说弹尽粮绝才过了一周目,因为当时什么都不懂,不懂属性克制,不懂使用非攻击技能,甚至不懂道具把大师球给扔了,纯靠等级压制和磕药水硬肛。克制表其实是曾经看过的,但是根本没有想到和游戏对战有那么深的关系。
和所有回忆童年玩具的故事结局一样,后来那张卡不知是又借给了谁,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在那之后我见到的所有GB卡带都没有那个可以输入中文字的版本。所以说,失落银算什么,恐惧黑算什么,我到现在还没找到和当年那张红一模一样的卡。
那个传说中的口袋怪兽红的故事在这里告一段落。因为那个“口袋怪兽”,先入为主地习惯称这个系列为《口袋怪兽》而不是更常见的《口袋妖怪》。下一次在自己的掌机上插入Pokemon红的卡带并通关,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肥大,和钻石翡翠
其实肥大的那张《口袋妖怪 金》,在当年是有短暂玩过的。当时一直以为整个第二世代是Game Boy Color 专用。那个时候即使是盗版卡,应该说只有盗版卡,也会把原版包装上红色的“Game Boy 共通”和绿色的“Color 专用”标志明确印出来,而金银在GBC上的全彩色让我以为这个卡是不能插GBP的,因为黑白机的卡在GBC上是自动着色的显示。不过也有蹭别人的GBC玩 过,也曾经打到过关都地区,看到常盘道馆的坂木换成了上代劲敌,上代忍者阿桔成了四天王之一,把道馆留给了女儿,也许并没有到最后去挑战白银山。
顺带一提,那个时候蹭GBC玩最多的是牧场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