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白的故里江油青莲镇(李白故里诗意江油)

李白的故里江油青莲镇(李白故里诗意江油)远在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就诞生在江油山灵水秀的青莲古镇。古镇北依太华山,东邻天宝山,西接红岩,南送涪水。涪江浩荡而东去,盘水蜿蜒而西来。小平原上,田畴绿毡,阡陌纵横,小楼村舍,袅袅炊烟,铺展成一张锦绣画缎。江油最初走入人们记忆的,是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绕过剑门关、奇袭江油关而灭蜀的那一段令人惋惜的历史。而江油真正让国人铭记、为世界瞩目则归功于李白!江油,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近一千九百年的历史,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火药之乡”、“武术之乡”、“附子之乡”、“辛夷之乡”闻名遐迩。江油,古谓“九省通衢,龙门锁钥”,今誉“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地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西北部、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东南侧,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系蜀汉重镇,北上剑门关,东去翠云廊,西行大禹故里,南抵蜀汉核心益州(成都)。江油,地形地貌奇秀并举。地势西北高,属四川盆周山地;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丘


李白的故里江油青莲镇(李白故里诗意江油)(1)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这是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诗句,极力盛赞以“诗仙”“谪仙”闻名于世的大诗人李白。言其诗浪漫飘逸,犹如天籁之音;言其人豪迈洒脱,好似天外来客。而孕育这位旷世诗人的故乡则是四川江油。

江油,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近一千九百年的历史,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火药之乡”、“武术之乡”、“附子之乡”、“辛夷之乡”闻名遐迩。

江油,古谓“九省通衢,龙门锁钥”,今誉“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地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西北部、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东南侧,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系蜀汉重镇,北上剑门关,东去翠云廊,西行大禹故里,南抵蜀汉核心益州(成都)。

江油,地形地貌奇秀并举。地势西北高,属四川盆周山地;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丘陵,中南为冲积平原——江彰平原。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形成多块冲积平原。这里,群山如障,奇峰耸翠,雄姿各具,峻采纷呈。这里,众水贯穿而东去,或秀美逶迤,或大气磅礴。田畴似棋,溪渠如练。堪称如诗意境,天然画屏,给人以山河奇丽、乡土灵秀之感。

江油最初走入人们记忆的,是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绕过剑门关、奇袭江油关而灭蜀的那一段令人惋惜的历史。而江油真正让国人铭记、为世界瞩目则归功于李白!

远在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就诞生在江油山灵水秀的青莲古镇。古镇北依太华山,东邻天宝山,西接红岩,南送涪水。涪江浩荡而东去,盘水蜿蜒而西来。小平原上,田畴绿毡,阡陌纵横,小楼村舍,袅袅炊烟,铺展成一张锦绣画缎。

李白故居坐落于古镇之东的天宝山南麓,名曰陇西院,明明白白地道出了李家对祖籍的追念。隔着古镇,与之遥相呼应的是一段壁立的红岩。相传每每晴天夜晚,从此经过的人就能听到沙沙雨声。究其原由,乃岩壁风化脱落的碎片。“红岩夜雨”至今不绝,为古镇平添了神奇色彩。

故居南边不远处的盘江边,有个漫坡渡,更是诗意弥漫。渔歌唱晚,漫坡夕晖,随了岁月的飞逝已成绝版的风景,而关于她的传说,至今还令人浮想联翩。一千三百年前的某个斜晖如染的黄昏,一位年轻的女子在渡口的清波里浣纱,一条肥硕的红鲤鱼跃入她浣纱的竹篮,烹而食之。当晚,她便有了身孕,产下的男孩就是后来自号青莲居士的大诗人李白。关于李白的出生还有“长庚入怀”而生白的传说,于是,故取名李白,字太白。

这里至今还保留了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粉竹楼、李白妹妹月圆墓等旧迹供人观瞻凭吊,另有明贤祠、太白楼、文风阁等古建筑,耐不了岁月的磨蚀,早已湮灭风尘。而紧邻的太白碑林、太白楼,以及江油城内的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等恢弘瑰丽的现代建筑,则深深地寄托了故乡人民绵长不绝的追思。

故居门前那条中国最为著名的小溪,娓娓如诉,行吟至今。因那个流传千年、妇孺皆知的“铁杵成针”的故事,磨针溪成了她千古不易的芳名。愚顽的李白在此猛然顿悟,封闭的智慧之门从此豁然开启!在家父的引领下,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既树业专攻,又广猎博取。少年李白诗镇石牛、山火续句、墨池洗砚等传说就是最好的例证。李白成长的脚步由此启程,走向了更远的奇山丽水。

小匡山距李白故居西北10余公里,孤峰秀拔,势如陀螺,犹如倒笔写天。顿悟后的少年李白在此发愤苦读,据说感动了燃灯仙师,点石成灯,照李白彻夜苦读,这便是小匡山“读书台”、“点灯山”的由来。后来,李白被唐玄宗封为翰林学士,人们又把它叫着“翰林山”。五代诗人杜光庭感怀成诗:“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然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李白不满于小匡山的矮小局促,他的脚步攀上了更加高峻的大匡山,就读于匡山经堂。其山形如“筐”,谐音“匡山”。山势险峻,林壑幽深,松涛阵阵。背倚龙门余脉,下临让水碧波,西与天然溶洞佛爷洞相邻。山下冲积平原,物盛民康。李白去世一百年后,唐僖宗中御赐匾额,匡山经堂更名为“大明寺”。及至清光绪年间重修匡山书院,建筑华丽,气势宏伟,却毁于二十世纪中期那场著名的“红色”劫难。

脚踏峭拔入云的大匡山,李白又有了更加高远的目标,“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便是他对这一目标的具体阐释。他深知,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即使机会降临,亦难以胜任。读书之余,坚持练武习剑,游山学道,寻师访友,吟诗作赋,自加压力,增添了新的训练课题。

他学习的范围更广,且初露锋芒。“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前辈蜀人司马相如是他当时学习的楷模,自许羽翼渐丰,写作水平已超越了前人。

“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探幽寻奇的脚步迈向了更高更远的胜景。窦圌山,距江油市中心北25公里。因其外形象农家盛谷物的竹“圌”,故名“圌山”。相传唐代彰明县主簿窦子明弃官隐居于此,开山修道,羽化成仙。后人为纪念他就把此山称着“窦圌山”。窦圌山以奇、险、幽、秀闻名,山貌之奇,风物之美,文物之精,天下独绝。盛唐以来,名传遐迩,被誉为“蜀中名胜”。其三峰耸峙,刀砍斧削,直插云天。峰顶各有一庙,因山就势。三峰仅问月峰有石径可上,三峰之间铁索钩连,“圌岭飞渡”世称“华夏一绝”。“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这是李白的登山题句,成为窦圌山的点睛之笔。

此外,江油还有众多的风景名胜。他在《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写道:“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则是江油山水的又一幅令人神往的天然画卷。

在江油,李白一心想做一个文武兼备之人,仗剑任侠的英雄气魄初露端倪。“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是他在《上韩荆州书》中的慷慨陈词,在他以后的人生履历表中,也多次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任侠之举。

江油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对李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寻雍尊师隐居》、《登太华观》等诗一一记录了他的求道经历。这样做,既修身养性,又为他日后求取功名做着充分的准备。为此,他还不辞辛劳的拜师学纵横之道,求权谋之术,管仲、诸葛亮等先贤圣哲就是他终身学习的榜样,毕生追求的高标。

公元725年,李白吟着“莫为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的诗句作别匡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旅。从此一去不归,他只能就着高悬的明月疗他的思乡之痛、诵着深情的吟月之诗解他的思亲之结了!

在江油,李白读奇书、观百家、学游侠,杂儒、道、纵横等思想于一体,再加之豪侠使气,以及求取功名途中的种种砥砺,使他终成“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客,“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他既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冲天豪气,又有“斗酒诗百篇”、“敏捷诗千首”的惊天才气;他有“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傲气,更有“开口大笑仰天去”、“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傲骨。他终于登上了一座至今仍无人逾越的峰巅。煊赫的王朝早已远去,李白的诗歌作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至今依然令我们热血沸腾!

江油,诗仙成长的摇篮,巨星腾飞的故乡。家乡的灵山秀水养育了他,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他。江油,伴随李白的足迹,与他的诗歌一道,走出了四川,走向了盛唐,走向了永恒。

诗人已矣,山水依旧。诗仙远逝,诗歌长存。江油人各遣才智,不遗余力,正合力打造“华夏诗城”这张特殊的名片,以期江油魅力更加彰显,李白文化永泽后人。

■诗酒浪漫地,风流太白乡;李白故里,四川江油。申明:欢迎转发、传播,其他使用请慎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