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扇子是引风佳品,夏令必备之物。一把扇子,自古便是文人雅士手中的常物。——杜牧《秋夕》团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

何必

太匆匆

停下,世间急促的脚步

遇见时光沉淀的美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

团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

——杜牧《秋夕》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

扇子是引风佳品,夏令必备之物。一把扇子,自古便是文人雅士手中的常物。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

“轻罗小扇扑流萤”、“暂将团扇共徘徊”,古人的一把团扇除了消解溽热,更是扇来了无限情调,让手柄划出的弧度都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

从羽毛扇到蒲扇,从黑纸扇到檀香扇,中华民族的扇文化源远流长,同竹文化、佛文化交相辉映,镌刻在汉民族的历史碑记上。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

《红楼梦》黛玉剧照

而团扇,自古就与美人脱不了干系。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

团扇摇摇,美人袅袅。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7)

电影《青蛇》剧照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8)

《大唐荣耀》珍珠剧照

那种东风女子的含蓄之美,欲说还休的雅意和余韵,竟悉数藏在这古朴俊逸的团扇中。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9)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0)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1)

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由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每当炎炎夏日,扇子便会“物尽其用”,被我们的祖先拿来“障日”,因而也被称为“障扇”。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2)

当时,扇子并非用于扇风取凉,而是在帝王外出巡视时,发挥遮阳、挡风及避沙之用。这个场面,我们在流传下来的史籍、古画上也可窥知一二。这是扇子最初的粗糙模样。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3)

障扇在帝王出巡时起遮阳挡风的功用

直到西汉以后,扇子才被广泛用于取凉。加上纺织业初露头角,“纨扇”开始盛行于街市。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4)

因其用洁白丝绢制成,故又被称为“绢扇”。制作材料除了绢之外,绫、罗、纱等丝织品也派上了用场。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5)

执扇仕女图

西汉才女班婕妤曾特意为此赋诗一首,题名《怨歌行》。诗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大意是,一把以丝织品织就而成的圆形凉扇,恰如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6)

中国人向来喜用“圆”喻指人间团圆,因纨扇圆而洁白,“团团似明月”,便又称其为“团扇”。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7)

中国的团扇在结构和装饰上,力求精致、华丽、情趣和小巧,制作精良,装饰华美。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8)

扇面上,常常绣有花鸟鱼虫和山水湖泊,也有将人物和佛像绣于其上的。以彼时中国的刺绣水平推算,得到一把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团扇实属易事。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19)

就团扇的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但其他形状的也不少,如六角形、八角形、瓜楞形、蕉叶形、梧桐叶形,等等,其中海棠形、马蹄形、梅花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0)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1)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2)

形态各异的团扇

制作团扇,往往要用到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棕榈叶、麦秆、蒲草等物。有些甚至以檀香木制成。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3)

这些材料经过工匠精心地镂、雕、烫、钻,或书画家尽兴挥毫、题诗作画之后,制作成姿态万千的精美画扇,供人们消遣娱乐、消暑纳凉。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4)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5)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6)

中国的团扇在结构和装饰上,力求精致、华丽、情趣和小巧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最早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名士杨修,为曹操画扇,却不小心多出一个墨点,杨修便顺势而为,将墨点画成一只苍蝇。可见,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魏晋,文人学士们就喜欢在扇面上泼墨作画了。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7)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了一则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偶遇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便在每个竹扇上各题五个字。老妇很不高兴。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依言拿去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竹扇的身价瞬间由十二文涨至“百文”。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8)

扇面上的书画,或是笔墨泼就,或是刺绣而成,既绘山水楼台、草虫花鸟,又著诗词歌赋,雅致脱俗。有人还为扇子配上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29)

到了宋代,书画团扇已极为盛行,创作水平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在这一时期,有几位皇帝均喜于扇上提诗作画。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有趋,民间争相效仿,一时之间团扇风行。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0)

陆游曾作诗感叹:“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据此可窥见当时画扇之盛。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1)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2)

精美的古典团扇

说到团扇诗,主角自然是以手执扇的美丽女子。梁武帝就曾作诗:“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3)

美丽的少女轻摇皓腕,清风随着她柔和的动作徐徐而来;少女身上的香气随风而散,让人心驰神往。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4)

大多数的团扇诗,都与梁武帝的类似,着眼于一种脂香粉腻、艳冶娇媚的女性美。

然而苏轼则不同,《贺新郎》一词中:“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虽同样以美人和团扇为主题,却并无扑面的脂粉香气,反倒充满了高洁清新之感,让人心生敬重与爱慕。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5)

北宋时期,折扇因易于携带,又有舒合之妙,慢慢成为文人雅士的掌中物。到了明清时期,折扇逐渐盛行。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6)

折扇流行后,逐渐与团扇并驾齐驱:出门在外的文人雅士,和身处闺阁的妃嫔仕女,各取所需,各享所爱,男佩折扇潇洒倜傥,女携团扇温柔优雅。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7)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8)

中国的扇子至今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审美一直在改变,时尚的潮流换来换去,但团扇的每次出场都让人惊艳。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39)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0)

秀场上的中国团扇

愿你有闲情雅致,用一把团扇装点你的含蓄与端庄。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1)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2)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3)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4)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5)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6)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7)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8)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49)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0)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1)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2)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3)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4)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5)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6)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7)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8)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59)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0)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1)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2)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3)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4)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5)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6)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7)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8)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69)

笑靥如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美人执手半遮面)(7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