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农机助力乡村振兴(青山区大型农机)
高端农机助力乡村振兴(青山区大型农机)依托各村的不同情况,青山区合理规划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借势腾飞”。据了解,下一步,二相公村还将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平整土地,利用好荒芜的小山包和小沟小岔,给村集体创造更多的资产,打造成一流的高标准农田。并且利用自然资源,建一个8万立方米的冬蓄水、夏用水的蓄水池,从根本上解决灌溉缺水的难题。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而且要适应市场需求。二相公村党支部瞄准了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的方向,依托生态优势,面对本村土地闲置多年无人耕种的现状,以发展规模种植为主题,流转村民闲置土地1100余亩进行规模种植,为村民发放租地款30余万元,争取上级政策,打造高标准农田1000余亩,同时争取配套资金购买了大型农机,通过农用机械租赁,既满足规模种植需求,又方便村民种植,还可通过对外作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春耕时节,青山区兴胜镇各村田间地头机声轰鸣,大型耕种拖拉机穿梭其中,一展身手。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不断推进,大型农业机械已成为春耕、秋收的主力军。
4月11日一早,在青山区兴胜镇笸箩铺村的一片田间,两台大型耕种拖拉机正开足马力在田地里来回工作,为接下来的铺膜种苗打基础。而这两台大型耕种拖拉机则出自二相公村。
“我们村这两年一共购置了包括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打孔机在内的多台大型农用机,通过村集体购买大型农机具外出还田作业,让“大马力”机械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在现场指挥作业的兴胜镇二相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跃清说。
二相公村位于兴胜镇东北约11.7公里处,交通便捷,全村面积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00余户、1200多人,耕地面积2200亩。2017年,青山区完成村落集体经济布局,二相公村与银匠窑村、笸箩铺村、东达沟村等被规划为“乡村生态旅游区”。与其他村相比,二相公村的优势就是闲置土地多。身为二相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跃清开始琢磨如何把闲置土地整合利用起来产生效益。
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而且要适应市场需求。二相公村党支部瞄准了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的方向,依托生态优势,面对本村土地闲置多年无人耕种的现状,以发展规模种植为主题,流转村民闲置土地1100余亩进行规模种植,为村民发放租地款30余万元,争取上级政策,打造高标准农田1000余亩,同时争取配套资金购买了大型农机,通过农用机械租赁,既满足规模种植需求,又方便村民种植,还可通过对外作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几年来,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据统计,二相公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从2015年的5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50万元,也让二相公村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张跃清告诉记者,大型农机,节省成本、节省农时,耕作效果又好,所以这两年周边村子租用合作社大型机械的农户越来越多了。未来还会不断增加更加先进、实用的机械,确保在春耕备耕和秋收时期能保证农民不同的农业需求。同时将农业机械租赁作业以市场价格创收,助力富民、强村进程,形成特色致富产业模式,加快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虽然我们自家也有农机,但大多是小型机械,使用时间消耗多,支出费用大,作业效果也不太理想,一般也会租用村集体的大型农机,而且本村村民也都享受的优惠价格。”二相公村村民刘二林说。
据了解,下一步,二相公村还将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平整土地,利用好荒芜的小山包和小沟小岔,给村集体创造更多的资产,打造成一流的高标准农田。并且利用自然资源,建一个8万立方米的冬蓄水、夏用水的蓄水池,从根本上解决灌溉缺水的难题。
依托各村的不同情况,青山区合理规划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借势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