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黑暗骑士介绍:蝙蝠侠 黑暗骑士 我不想当英雄
蝙蝠侠黑暗骑士介绍:蝙蝠侠 黑暗骑士 我不想当英雄他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亲是个暴躁的酗酒者。一次家暴时母亲拿刀反抗,反而激怒了酒后的父亲,他当着儿子的面疯狂地捅死了自己的妻子。诺兰用给小丑设计的这一系列背景故事,把他的各种疯狂行为合理化了。银行经理是不是很眼熟?嗯,大叔在《撞车》和《越狱》都出现过。在杀黑人大佬时,他第一次交代了自己的背景。然后在晚宴上对话女主瑞秋,他进一步讲述了自己身上的故事。
不同于以前角色纯粹的恶,或者说是“无来由”的恶,这版小丑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电影开篇就是劫匪抢银行的场景,几个带着小丑面具的劫匪们做完自己的部分工作就会被下个环节的面具小丑枪杀。
目睹整个过程的银行经理临死前试图劝阻唯一活到最后的面具劫匪:你也会跟其他人一样,被雇主杀害的。
劫匪拿下面具那一刻,经理、包括观众们,都被小丑面具后的妆容吓到了。这赫然就是劫匪们的雇主——真正的小丑。他那诡异一笑,令人毛骨悚然。
银行经理是不是很眼熟?嗯,大叔在《撞车》和《越狱》都出现过。
在杀黑人大佬时,他第一次交代了自己的背景。
然后在晚宴上对话女主瑞秋,他进一步讲述了自己身上的故事。
诺兰用给小丑设计的这一系列背景故事,把他的各种疯狂行为合理化了。
他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父亲是个暴躁的酗酒者。一次家暴时母亲拿刀反抗,反而激怒了酒后的父亲,他当着儿子的面疯狂地捅死了自己的妻子。
仅仅是原生家庭的不幸吗?不。小丑曾经有一个妻子,他的妻子嗜赌成性却嫌弃自己的丈夫太多愁善感。当债主刮花了她的脸,没钱给她做手术的小丑竟然通过自残来哄妻子开心。结果妻子也震惊于他的疯狂离他而去。
亲情、爱情、事业、友情,在他一无所有之后,一个偏执、残忍、癫狂、无所畏惧的反社会型人格出现了。
他残忍地肆意践踏人命、他费尽心思弄到堆成山的纸币却又把它们烧掉、他用尽一切方式来打败蝙蝠侠却又不把他杀死,这些看似怪诞荒谬的行为,又显得那么合情合理。
就是这样一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的大反派,被希斯·莱杰演绎得富有张力和感染力,令人心生怜悯。
他在影迷中的欢迎程度竟然盖过蝙蝠侠本尊,夺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人性拷问
在这部电影里,“黑暗骑士”蝙蝠侠的心路历程:坚定——迷茫——坚定,和“光明骑士”哈维登特的转变:坚定——迷茫——黑化,是两条主线。而小丑就是那个搅乱每个人心志的“试金石”。
最开始,小丑向市民喊话“如果蝙蝠侠不出来,每天都要死一个人”。蝙蝠侠为此怀疑自己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对的。
虽然父母双亡,幸得老仆人阿尔弗雷德和老部下福克斯的忠诚相随,蝙蝠侠最终从迷失中走出来,将“惩恶扬善”的信念坚持到底。
而被民众誉为“光明骑士”的哈维登特,最后却走上了黑化之路,他的黑化也是逐步递进的。
小丑一个接一个地杀戮,甚至把手伸向了市长和戈登警长。哈维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动用私行审讯小丑同伙,一时激动差点越界,蝙蝠侠及时赶到制止了他。
影片的最后,小丑故意把哈维和瑞秋的藏匿地址说反,戈登警长迟来一步,没有救出瑞秋,哈维也被烧去半边脸。他彻底崩溃了,拒绝治疗和手术,“光明骑士”变成了一半正常、另一半脸面目可憎的“双面人”。在小丑的怂恿下,“光明骑士”彻底黑化,仇恨包括蝙蝠侠在内的整个社会。
这部片子的高潮桥段在最后,它直击每个人的心灵,让你也情不自禁,思考着自己可能会做出的选择。
还记得那个经典题目吗?
一群小孩在一条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而其中一个孩子坚持去废弃的铁轨玩。这时候你开着火车过来,你会不会改道?
是选择牺牲一个孩子来保全很多个孩子?还是谁犯错谁就应该承担后果?人命到底谁贵谁贱?
再比如,老谋子带着我们韦恩少爷拍的《金陵十三钗》,他为什么选择让妓女替代女学生去被糟蹋?性命的价钱是由“职业”决定的?
类似的两难抉择,也出现在《黑暗骑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