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悲观的心态(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的思想)
为什么会有悲观的心态(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的思想)她们私下里觉得老人思想太保守,明明家里经济状况越来越好,但她总认为未来可能会缺吃少穿。 一到夏天最热的时候,妈妈和几婶婶便会约上一起去河滩洗东西。冬天没穿的大衣拿出来洗了暴晒,还有年岁久远的床单被套。 每次妈妈和婶婶们聊天总说,这些东西多少年不用了,但奶奶总不许丢,理由是:以后背时(倒霉)了还用得上。
消极悲观是家族病。曾经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对未来抱有悲观的预期是我成长中见惯的场景。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小河在一个布满石头的河滩转弯,因此那里的水域宽阔、清澈,水中露出一大块石头,足可以站上去十几个人,这块石头是天然的洗衣服的好地方。
一到夏天最热的时候,妈妈和几婶婶便会约上一起去河滩洗东西。冬天没穿的大衣拿出来洗了暴晒,还有年岁久远的床单被套。
每次妈妈和婶婶们聊天总说,这些东西多少年不用了,但奶奶总不许丢,理由是:以后背时(倒霉)了还用得上。
她们私下里觉得老人思想太保守,明明家里经济状况越来越好,但她总认为未来可能会缺吃少穿。
这其实就对未来的一种悲观的看法。我就在这种“未来可能会很惨的”论高下长大。
长大后,在我还不能自立的时候我妈妈就得了重病,虽然不至于看不起病,也没到吃不起饭穿不上衣服的地步。但是她的病治不好,还要花巨额的医疗费。
那种无力无助的感觉,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我的青春期基本就在这种压力的笼罩下度过。
不敢花生钱,怕未来没有保障后来,我毕业没多久回家接手爸妈的店。接手后经营状况一直很好,营业额直线上升,业绩逐年递增。
但是那种悲观、消极、恐惧未来的性格却成了惯性。我赚到了钱总是舍不得花,一旦感觉到可能会失去客户,便整晚睡不着觉。
即使赚到了钱我也舍不得花。每次花钱体会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惶恐,感觉钱是有限的,花一分少一分。
我会想,现在能赚到钱是因为我年轻,以后我不一定能赚到这么多钱,所以我得存起来。又会想竞争这么激烈,我不可能永远都能赚到这么多钱,也许不久的将来我就会被淘汰,会失业成为最穷的人。
其实,这就是一种见识短浅的表现。因为我一直活在这种见识里,很难超越这种限制。
举例来说,我爸爸妈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放下锄头后跑进城做生意,当他们奋斗一生,终于付了首付买了一套房子时,坐着收租的房东老头子家因为拆迁分得了几套房子。
他们用尽一生,把子女带城里,这是他们能够到的最高目标了。从中我得到的总结是:要想改变阶层和命运,哪怕是只有一小步,也要付出一生的努力,这种奋斗是艰辛的、漫长的。这个结论便牢牢地成为限制我的思想,我不会相信人可以精进,可以短时间内获得成功。
再接着说,我爸妈做的是小本生意,大我家店面那一条街上的,大都是和他们一样来自农村的人,很多人目不识丁,赚的是辛苦钱。等我这个农二代接替家里生意后,我用电脑管理库存、用网络平台引入客户。
我目睹那一条街上不会用电脑的父辈从生意火爆中慢慢沉寂下来,最后无人问津,很多人默默退出。而当他们退出时,基本和我爸妈一样,一辈子挣得的钱刚好够把孩子拉扯到城里上完学,给孩子付完首付买下一套房,并没有为养老积蓄多少钱。
我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看到的最辉煌人生也不过就是如此,它是如此不堪一击,只要社会发生一点点变化,就会有一批人倒下去。
所以,成人后开始赚钱的我依然活得谨小慎微、忧心忡忡。因为我见证过的奇迹太少。大多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而且这个脚印是如此之浅,一点风雨就可以抹灭它的存在。我就是觉得赚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哪怕我是代替了那些被淘汰的人,我依然对未来抱悲观的看法。
过去很多年里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可悲地活在对未来的担忧中。
消极悲观、盲目乐观,都是在用片面眼光看事物。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比如经历过自然灾害的老年人,他们节约得让人觉得迂腐,我的公公总是穿着十几年前的衣服,剩菜剩饭馊了还舍不得倒掉,买水果永完买论堆卖的次品,买东西永远买便宜的。
无论怎么给他说节约过头会影响健康他都听不进去,因为在他们这一代人的认知里,饿死人这样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而一生顺遂,国泰民安的好景也许有,但不会永恒。
甚至很多人因为自己挣钱辛苦,他打死不会相信有人能一夜暴富。
消极悲观是因为见识不足,其实盲目乐观也是一样的。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生于改革开放后的,因为几十年来享受着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贫困、饥饿没有在生活中发生过,所以他们消费起来毫无顾忌,很多年轻人都是零储蓄、月光族、甚至透支消费。
同理,这种天生的乐观也是因为见识不足的原因,他们从不曾经历过挫折,所以让他们为未来可能的风险作准备,他们会觉得是多此一举。
可是今年的疫情一来,几个月不能工作没有收入,便让很多没有存款的年轻人陷入尴尬的困境中。
我认为,见识多不等于见识广。如上面例子中,年轻人只见识过社会高速发展,哪怕他认识一百个一千个人都是能轻松赚取生存资源的。但是这只是数量上的多,却不是层次上的广。
对于这种见识不足,格局不够大,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当然是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格局。
增长见识,方法有很多,多走、多看、多接触新的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
当一个人见识提高了,行动就会改变,行动改变了,做事的方法和结果就会改变,而结果改变了,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开放、积极与自信,格局相应地也就提高了,才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风景。
最近这两年来,我觉得自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我不那么焦虑了、睡眠变好了、人轻松多了,我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感。
我天天守着自己的店,虽然做着销售的事情,但是来往的都是固定客户,接触到的人很少。除了春节、国庆这样的大假,也没多少时候出去旅游增长见识,我是怎么改变自己的呢。
我改变的途径是通过看书。
从人物传记里,我看到奋斗虽然艰辛,但也是可以精进的,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加上创新,人可以有飞速进步。并非只能一生像个苦行僧一样去奋斗才能改变命运。
从心理学的书中,我懂得了生活中一切的问题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来改变这一切。当一切问题都可能通过自己解决这个概念树立起来以后,我会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感。
从家庭教育的书中,我观察到不同格局和文化层次的人是如何去和孩子相处的。
还有很多的书,让我可以跟随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去看人生。当然还有许多反映历史以及还原时代的书,从中我了解到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理解了这些事情是如何影响那个时代的人,理解时代、偶然事件、生长环境如何将一个人塑造成他此时的样子。
我慢慢变得更宽容,更能理解和尊重和自己采用不同生活方式生活的人。我慢慢变得有力量,不再无畏无尽地为未来担忧,我慢慢学着让自己活在当下,努力工作,享受生活。我感觉通过看书这一手段,慢慢在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这也算是增长见识。
当我开始不那么悲观的时候,我发现,财富和人生像一座座高山,而过去的人生里,我只是和我生长的环境中的人一起留在山底,用尽全力攀一座小山,很辛苦,也很悲观地认为命运会在前方等着给我打击。
对未来作未雨绸缪的打算是必要的,但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可能出现的风险上,只会让人错失机会出现的瞬间,未来有无限种可能,这世上还有更高更远的山,有更多风景,为何不去看看?
我想只要用心观察和总结,每个人都能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增加自己的阅历,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进行深度思考。不断雕刻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消极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限制制思维,当我们能跳出这种思维的局限时,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对未来保持谨慎的乐观。前行的路上也许有坑,但它却无疑会通更美好的目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