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覆土栽培平菇(大棚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大棚覆土栽培平菇(大棚平菇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大棚建造 栽培棚东西方向,背风向阳,棚宽5 m、长30 m、深0.5 m(距地面),四周用砖垒或用土堆成南低北高的墙,南墙高1 m,北墙高1.5 m(离地面)。每3 m留一个40 cm×40 cm的通气孔(南北墙对应各留一个),棚顶用竹竿架牢,覆盖塑料薄膜,顶部加草帘。投料前3~5 d,棚内灌足水,待水渗后撒一层石灰,用量为1 kg/m2
二、选择良种 平菇一年四季均能栽培。低温型品种,最适宜温度在13~17 ℃之间,如冻菌、P2-2等;中温型品种,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24 ℃,如凤尾菇、紫孢平菇等。 当年的新棉籽皮 拌料后闷堆24 h 第2天即可装袋。隔年的陈棉籽皮 拌料后发酵4-6 d 以消除滋生的杂菌。堆放发酵时 料堆上要扎眼透气 期间至少翻堆2次 发酵时间最长不能超过1周。拌料中要严格掌握料水比 拌料过湿既不利于发酵 也不利于发菌生长 要按比例加入氮素和营养素 并加入菌药灭菌防虫。装袋时菌种用量不少于20% 以保证发菌迅速 菌袋不被杂菌污染。
三、发菌管理 栽培料装袋后入棚发菌。秋栽时 将菌袋全部放在地面上 只码放1层。春栽时 可将菌袋交叉码放2层或井字形码放2-3层。冬栽的菌袋每4层码放成一垛 并将两垛并在一起 促进菌袋两头的菌丝生长。秋栽时 将棚膜卷起 大棚用草帘覆盖 避免大棚由于闷棚而升温。冬栽时放下棚膜保温 并在白天拉开几处草帘让棚温提高。春栽时可将棚膜前面卷起 以通风降温。发菌期特别要注意袋内温度 若超过30℃ 立即通风降温或倒垛散热。一旦出现高温烧菌 可将菌袋中长出绿霉的地方挖去 用草木灰调成糊状填充 若绿霉已形成孢子 可用20%的石灰水调制草木灰填充在污染部位。
四、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 即可在棚内的垄上码垛出菇。秋栽时码垛高度2-4层 每层之间要放上2-3根高粱秆或木棍 打开后墙上的通风孔 早晚拉起草帘通风 中午喷水降温。冬栽时菌垛可码放成8层 中午天热时喷水 并将前面的棚膜卷起1-1.5 m进行通风 一般通风时间在10-20 min之间 通风后及时放下棚膜和草帘 上午可拉起部分草帘升温。春栽时菌垛码放4-8层 将前面棚膜卷起1 m高 草帘视气温高低盖至地面或与棚膜齐高。每天喷水1-2次 将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 也可在垄沟中浇水 保持菌垛周围潮湿。春栽和秋栽时要卷起棚膜 放下草帘避免闷棚 注意菌棒温度。一潮菇采完后要停水3d 待形成原基后再喷水出菇。一般前2潮菇即可形成70%-80%的产量 为了衔接茬口 提高效率 大棚中栽培平菇以出2-3潮菇为宜。
内容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