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奴给哪些歌手写过歌(一生写下3000多首歌词)
庄奴给哪些歌手写过歌(一生写下3000多首歌词)庄奴,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于北京,词作家、音乐界的泰斗,22岁毕业于北平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加入抗日队伍,1949年到台湾。到台湾后,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为人津津乐道。行云流水五十年庄奴与邓丽君的合作,绝对是华语乐坛的珠玉之合。当年创作《甜蜜蜜》时,庄奴看着曲谱,想象着邓丽君甜美的声音,不到5分钟写就了这首后来脍炙人口的歌曲。俩人虽只有一面之缘,但邓丽君演唱的80%的歌词都出自庄奴之手。庄奴说:“你是千万人的邓丽君,却只是我的小丽。”邓故后,庄奴写下《小丽》寄托哀思。《甜蜜蜜》是最早在中国大陆普及和传唱的流行歌曲之一。 2008年,《甜蜜蜜》被《南方周末》报评选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典歌曲之一。除此之外,邓丽君《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南海姑娘》等经典歌曲也全是庄奴的代表作。当年邓丽君曾经说过,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庄奴亦说,没有
今晨,写下《甜蜜蜜》《小城故事》《绿岛小夜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等脍炙人口的歌曲的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在重庆逝世,享年95岁。
在庄奴九十五年的人生里,他笔耕不辍五十载,留下三千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
与大陆的乔羽、香港的黄霑并称为大中华地区词坛“三杰”。
庄奴(左)与乔羽在《艺术人生》节目录制现场
庄奴与邓丽君的合作,绝对是华语乐坛的珠玉之合。当年创作《甜蜜蜜》时,庄奴看着曲谱,想象着邓丽君甜美的声音,不到5分钟写就了这首后来脍炙人口的歌曲。俩人虽只有一面之缘,但邓丽君演唱的80%的歌词都出自庄奴之手。庄奴说:“你是千万人的邓丽君,却只是我的小丽。”邓故后,庄奴写下《小丽》寄托哀思。
《甜蜜蜜》是最早在中国大陆普及和传唱的流行歌曲之一。 2008年,《甜蜜蜜》被《南方周末》报评选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经典歌曲之一。除此之外,邓丽君《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南海姑娘》等经典歌曲也全是庄奴的代表作。
当年邓丽君曾经说过,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庄奴亦说,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
行云流水五十年
庄奴,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于北京,词作家、音乐界的泰斗,22岁毕业于北平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加入抗日队伍,1949年到台湾。到台湾后,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为人津津乐道。
庄奴写的词通俗易懂,合辙押韵,意境也美。但他踏上写歌词的道路,一点都不浪漫,当时因为刚到台湾,吃不饱饭,“写词,都是为了生活。”庄奴曾用一首打油诗《半字歌》来描述自己的人生:“半杯苦茶半枝烟,半句歌词写半天。半夜三更两点半,半睡半醒半无眠。半生辛苦半生空,半为金钱半为名。”与其说是对文学的爱好所驱使,还不如说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使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特别是歌词创作的道路。
“庄奴”笔名的由来也和他决心努力创作有关。出自北宋著名诗人晁补之的《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诗曰“薄游废家务,待子营糗粮。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凌矜马到门,硉兀牛卧场。立苗苍耳根,此策殊未长。”他在思考,“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这就是佃户告知东家,今年土地荒芜已久,无法缴纳地租了。可怜的佃户从东家那里租来土地,下气力耕种,到秋收时,需把九成的粮食缴纳给东家,自己只能够取得一成的口粮。
他借鉴这种说法,把自己比喻为下气力、吃辛苦的“佃户”,他必须向自己的“东家”奉献优秀的歌词、文章,在得到听众、读者认可的前提下,才能取得一定的回报。这样,“庄奴”这个自我勉励、自我警醒的笔名就陪伴了庄老半个多世纪。
以“庄奴”署名的诗歌、散文、小说逐渐见诸于台湾的报端,其唯美的意境、优雅的笔触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也引起了作曲家周蓝萍的注意。庄奴真正的歌词创作就是从《绿岛小夜曲》开始的。
周蓝萍是台湾第一首“灌碟”的歌曲《绿岛小夜曲》的创作者,“绿岛小夜曲”的诞生,来自周蓝萍(左)追求爱妻李慧伦(右)的浪漫过往,有乐坛领军人推荐,庄奴很快就在宝岛词坛闯出名气。
庄奴口述邓丽君回忆录《怎能遗忘邓丽君》
说到庄奴,绝对不可能不提及华语歌坛的天皇巨星邓丽君。庄奴60多年来创作的歌词多达3000多首,但是让人们熟知的,却是以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居多。在邓丽君所唱的503首歌曲中,庄奴作词的歌曲达到80%,如《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丝丝小雨》《海韵》《月亮代表我的心》《在水一方》等等,数不胜数。
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双方合作了这么多的作品,庄奴与邓丽君二人却并不熟悉,只是在邓丽君刚刚出道参加歌曲比赛时,与担任评委的庄奴匆匆打过一个照面。那时邓丽君还是个学生,因此彼此并未给对方留下多么深的印象。不过,或许正因为庄奴与邓丽君的多年神交,心与心的沟通,才促成了他们二位在华语歌坛所取得的骄人硕果。
吟风弄月歌三千
对于庄奴来说,创作的源泉来自他的颠沛流离的人生。
年轻时在北京,传统、丰富的中国文化资产,是他信手可得的学习泉源。
他会和同学利用空档畅游西山、颐和园、北海等文化古迹,冬天打雪仗、秋天赏枫景、夏天观莲花,春天,则三五邀伴,四处玩耍;独自静处时,他会借本书,翻越北平图书馆的石栏杆,跳到隔壁南海公园的草地里,找株垂柳,席地而坐,和他心爱的“文学”约会。
年龄稍长,在自身意愿与父母鼓励下,迁往大后方读书,继而从军;亲睹强敌侵略、历经八年抗战、跟着颠沛流离……
这段毕生难忘的记忆,让庄奴由一个纯拙少年,成长为满腔热血的壮硕青年,也使他有着一颗早熟、敏锐的心。这,无形中亦奠定了他日后写歌的深厚基础。
在大陆期间东迁西徙的生活,更加坚定庄奴不论身处何时何地,皆能静心写作;曾任记者工作,对他文笔的磨炼也帮助颇多。
图中为素未谋面的邓丽君给庄奴写的一封信,信中,邓称庄“老乡”,因为邓的家乡是河北,庄奴的老家在北京。
近年,庄奴把创作范畴延展到大陆,从长江、三峡、黄河、嘉陵山水,到万里长城、重庆古都、奇山胜岩……纷纷成为他笔下内容。希望透过文字、歌曲的口口相传,把美丽故国昔往详细记录,让世人在短短数分钟之内,即能体会到先人伟大的足迹,与生长土地上值得学习的、悠远的故事。
“刚来台湾时,军队每年都有参展活动,为了使作品达到一定水平,我要求自己篇篇全力以赴,每年一定拿冠军;于是这也变成我创作的原动力。”这样的训练,使“得奖”一事对庄奴而言,渐渐变成是水到渠成;作品一投出去,他的注意力便即转到下一篇创作上。
曾经,在一场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庄奴:为什么你六十岁了,还能写出很年轻、俏皮的歌曲?庄奴回答:第一,我曾经走过年轻;第二,我现在还在读书;第三,我还在看、还在学习;第四,我还在“吐丝”(指创作)。他指出,创作是人生经验的累积,多看、多听、多想是最佳良方。
与诗相伴 方得创作真命脉
写歌词必然要涉及创作的规律和技巧。对此,庄奴曾对有志于歌词创作的后生晚辈们有诸多忠告。他希望年轻的歌词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要多博览群书,特别是要多诵读诗词歌赋,从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学海洋里汲取养分,获取创作灵感。
他反复告诉年轻人,作为炎黄子孙,要以优美的汉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自豪、骄傲!庄老不仅仅这样教诲年轻人,而是长期言行一致地加以践行。
庄老在大陆很多大学演讲,经常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您的歌词那么美?那么短,那么有韵脚,那么流行?”庄老回答:”一首歌只能表达一个主题和内容,不能写太多。比如《小城故事》总共70个字,围绕着主人热情好客、小城风景如画来铺陈,观众一下就记住。
即使到了耄耋老年阶段,他依然坚持创作。尽管他也坦言,流行歌曲变化太快,自己都有些跟不上了,但庄老说他还是会坚持词作在200字以内,这样才方便记忆,方便传唱。
经典必须要短,必须要有对仗、有韵脚。这些要素把握住了,加上好的作曲和演唱,它能不流行吗?“庄老身边总是携带着一本《唐诗宋词选读》,哪怕候机时、睡觉前都会拿出来翻阅。几十年下来,小册子早已“面目全非”,而其中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深刻地烙印在这位睿智老人的脑海里。
庄奴的父亲系西北系军人,在冯玉祥、宋士元麾下服役。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受到家庭的熏陶,王家的四个孩子(庄老排行老二)从小都就在课余一起听请来的私塾老师讲授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这为他日后的歌词创作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即时是成名之后,庄奴也常常翻阅中国古典文学。看了一辈子诗词歌赋,庄老还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是了解皮毛。但是在他看来,写流行歌“皮毛”就够了,所以几十年前,他初到台湾将小诗投稿给报社,当时的报纸就屡屡采用。
事实上,庄奴特别喜欢给邓丽君写歌词,也因为邓丽君能懂他歌词的意思,《唐诗三百首》也正是邓丽君随身携带的书籍。
庄奴+邓丽君的珠玉之声:
甜蜜蜜
甜蜜蜜 你笑得甜蜜蜜
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
开在春风里
在哪里 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 在梦里
梦里 梦里见过你
甜蜜 笑得多甜蜜
是你 是你 梦见的就是你
甜蜜笑得多甜蜜
又见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我梦里
南海姑娘
椰风挑动银浪
夕阳躲云偷看
看见金色的沙滩上
独坐一位美丽的姑娘
眼睛星样灿烂
眉似新月弯弯
穿着一件红色的纱笼
红得象她嘴上的槟榔
她在轻叹
叹那无情郎
想到泪汪汪
湿了红色纱笼白衣裳
哎呀南海姑娘
何必太过悲伤
年纪轻轻只十六半
旧梦失去有新侣做伴
小村之恋
弯弯的小河
青青的山冈
依偎着小村庄
蓝蓝的天空
阵阵的花香
怎不叫人为你向往
啊 问故乡
问故乡别来是否无恙
我时常时常地想念你
我愿意 我愿意
回到你身旁
回到你身旁
美丽的村庄
美丽的风光
你常出现我的梦乡
(白)在梦里,
我又回到难忘的故乡,
那弯弯的小河,
阵阵的花香,
使我向往,使我难忘。
难忘的小河
难忘的山冈
难忘的小村庄
在那里歌唱
在那里成长
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
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
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做客
歌声还在耳边徘徊
老人已离我们而去
愿庄奴老人一路走好
愿这一对天作之合在天堂里再度联袂 共谱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