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些采集来的歌大多都收在《诗经》中,所以诗经不仅仅是诗歌总集,还是反映当时周朝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中主要分风、雅、颂三种,《风》主要是收集北方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的音乐,《颂》是主要是对祭祀歌曲和舞蹈的收集。周朝还专门制定“采风”制度,要求官员每年都要去民间收集歌谣,民间的歌谣反映的大都是风土民情,官员以这种“采风”的方式收集歌谣实际上也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反映农耕的生活,后来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才随之出现了许多大型乐舞。大型乐舞的出现使得更多服务于音乐的人也活跃起来,音乐教育机构、乐人、乐器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为西周时期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加强统治,制定了“礼乐制度”来维护阶级统治。规定在不同的场合就要配以不同的音乐,贵族阶层的礼仪比普通百姓更为复杂,这就导致了不同种类音乐的发展,对后代宫廷音乐和

引言

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一系列的适宜环境使得文学和艺术在悄然间飞速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面貌。唐代曲子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

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宫才唱未知名。

唐代曲子发展至现在,原本的曲调基本上已经失传,现在看到的大多是后来的学者根据史料研究出来的。虽然曲调没有往日的辉煌,但是现今保存下来的唱词依旧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

我国从远古时期开始就有伴随着生活的歌唱,并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历经数代很好的流传下来。歌唱的曲调受到历朝历代的人们的喜爱,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井百姓,人们对歌唱的喜爱经久不衰。

唐朝以前曲子的发展经过了千年的演变。音乐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是这些说法共同认证的就是音乐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祖先通过劳动来改变生活,音乐就逐渐在这种劳动环境中诞生。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3)

远古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反映农耕的生活,后来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才随之出现了许多大型乐舞。大型乐舞的出现使得更多服务于音乐的人也活跃起来,音乐教育机构、乐人、乐器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为西周时期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4)

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加强统治,制定了“礼乐制度”来维护阶级统治。规定在不同的场合就要配以不同的音乐,贵族阶层的礼仪比普通百姓更为复杂,这就导致了不同种类音乐的发展,对后代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使用不同埋下伏笔。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5)

在古代,歌唱表演是很重要的艺术形式,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歌唱都非常盛行,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喜爱。

周朝还专门制定“采风”制度,要求官员每年都要去民间收集歌谣,民间的歌谣反映的大都是风土民情,官员以这种“采风”的方式收集歌谣实际上也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6)

这些采集来的歌大多都收在《诗经》中,所以诗经不仅仅是诗歌总集,还是反映当时周朝社会的一面镜子。《诗经》中主要分风、雅、颂三种,《风》主要是收集北方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的音乐,《颂》是主要是对祭祀歌曲和舞蹈的收集。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7)

《诗经》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为我国古代民间音乐的保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楚辞》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于它的大部分内容都可用于传唱,因此也可称之为第二部歌曲集。

《楚辞》采用楚地的风土人情,记载了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其他人的辞赋。像屈原的《离骚》、《天问》等都是广为流传的歌曲。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8)

由上述两本诗歌总集就可以看出,民间曲子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已经十分盛行了,这一时期的曲子内容是直接的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大多是城郊市井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最真实的社会风貌。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特色。秦朝统一天下之后,我国正式开始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秦朝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统一治理国家,也出现了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9)

但是这时的音乐机构在社会上的影响并不大。直到汉朝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了乐府,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其成为一个更专门的音乐机构。

汉武帝时期派李延年到民间各地收集民歌,汉代收集的民歌范围十分广泛。由于乐府在当时收集民歌的规模很大,且影响力甚广,逐渐的乐府收集上来的民歌就被称为“乐府诗歌”。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0)

魏晋时期,曹丕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清商署,专门表演清商乐。清商乐是由江南吴歌和西楚荆曲发展而来的,清商乐的篇幅一般都比较长,多是长篇叙事诗歌。

曹丕和曹操父子二人都极爱清商乐,尤其是曹操,从诗歌上看,他的诗几乎全是乐府诗。如《观沧海》、《龟虽寿》以及《短歌行》等,其中最为人熟知的《短歌行》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能够为己所用,渴望贤能的情感。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1)

继西周春秋之后,汉魏以来的乐府对民间音乐的保存和整理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汉魏乐府的滋养下,汉代以及魏晋时期诗人的创作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这一时期的民歌活跃,为后代的民歌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2)

隋唐时期是曲子发展逐渐转向成熟、巅峰的时代。隋朝在历史发展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唐朝的文化、制度、艺术等许多方面都和隋朝一脉相承,所以隋朝的作用对唐朝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3)

隋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只有仅仅三十八年,因此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并没有太多。隋朝音乐受到了南北朝的影响,沿袭了其音乐的风格。隋文帝极其重视音乐的发展,制定了“七部乐”,隋炀帝时期又增加两部,变成了“九部乐”。

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又变成了“十部乐”。除了宫廷音乐几乎沿袭前代以外,民间音乐也大部分承袭南北朝,从曲调内容上就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4)

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这种新兴的民歌源于长期积累的汉民族音乐传统以及西域传入中原的歌谣。隋唐时期人们在原有的民歌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使其更具有艺术形式。相较于以前的民歌,改编后的民歌既可以独唱,也可以伴随歌舞进行演唱。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5)

若使自家无曲子,等闲铙鼓与笙芋。

唐朝以前人们把民间的曲调称之为民歌,到了唐朝就将其称为“曲子”,曲子在唐代十分流行。最初的唐代曲子是指流行在民间、市井街道里,人们所传唱的歌曲,后来经过传播,这些曲子逐渐传到了上层阶级,有的甚至传到了王室宫廷。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6)

其中一些曲子流入上层社会后,被专门的乐工和乐人加以改造,使其结构和形式更加复杂,丰富了这些民歌的形式。这些改变后的曲子在宫廷和上层社会流传,而原来的民歌还继续在民间传播,使唐代的曲子传唱呈现出两大不同的趋势。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7)

流传在宫廷和上层社会的曲子有很多种,其中著名的有《子夜四十歌》、《离别难》、《乌夜啼》、《柘枝辞》、《王昭君》、《婆罗门》、《凉州辞》等四十余首。这些曲子有的是贵族专门使用的曲子,还有的是原本在民间流传,进入宫廷后加以改造而形成的作品。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8)

唐代设有专门的音乐机构,太常寺、教坊、梨园三大音乐机构是宫廷主管音乐的部门。教坊中就有专门的乐工和乐人,他们的职责就是在教坊中将歌舞表演排练好之后展示给统治者,这些流传在宫廷和上层社会的曲子大多是出自他们手中。

流传在民间的曲子大部分都记录在《云谣集杂曲子》中,该书记录了曲子共有一千多首,较为著名的有《天仙子》、《春江曲》、《竹枝子》、《山鹧鸪》、《采桑子》、《临江仙》、《采莲子》、《思归乐》等。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19)

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曲子,内容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于生活琐事的、有表达夫妻感情的、有关于风俗礼节的等。丰富的曲子内容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唐朝民间社会生活的面貌。

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曲子分为多种类型。有叙事咏物类型的,像《柳青娘·倚阑人》就是着重描写柳青娘的外貌特征的歌曲。也有边疆战士、战争类的曲子,如《破阵乐·破西戎》就是歌唱大唐战功赫赫的英雄的歌曲。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0)

有描写闺怨相思类型的歌曲,《风归云·鲁女坚贞》就是表达的女子对离家丈夫的思念之情。还有关于宗教类的曲子,佛教自汉朝时就传入中原,并在我国广为流传,尤其是在唐朝,佛教更是盛行,因此音乐就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佛教的色彩。例如《求因果·孝义》等就是用来宣扬佛教所提倡的教义。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1)

民歌中关于爱情类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爱情,一种是消极悲观的。积极的爱情有《菩萨蛮·千般愿》和《南歌子·心自偏》等;消极悲观的爱情歌曲有《拜新月·荡子他州》以及《望江南·负心人》等。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2)

唐代曲子在民间很受欢迎,传播也比较快,这不仅是由于其内容丰富多彩,更是少不了歌妓的功劳。歌妓在歌曲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她们的演唱不仅丰富了曲子的流传形式,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歌曲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为唐代曲子在民间广为流传做了很大的贡献。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3)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唐代曲子在歌词上有很多的特点。首先是押韵,其次是运用了修辞手法,最后歌词中的句式结构也有很大特色。

中国古代诗歌“押韵”这一特点从秦朝就有出现,一直到唐朝时期都是利用口语来作为押韵的标准,押韵比较自由。唐朝时期宫廷和民间的的押韵并不相同,民间的押韵相对来说较为自由,朗朗上口即可;宫廷的押韵则是较为工整。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4)

唐代曲子的歌词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诗经》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赋”、“比”、“兴”,这些修辞手法一直沿用到后代。不仅在诗歌中用到,在歌词的填写中也很常见。

“赋”是指铺陈直叙。在唐代歌词创作中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赋”的修辞手法可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相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5)

例如《王昭君》这首曲子就是以一种叙述的方式将昭君的遭遇一点点展现出来,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夸张的修辞,但是却到达了感人肺腑的效果。再有《离别难》这首讲述了主人公的丈夫含冤入狱,她也被贬入掖庭,也是用“赋”的手法,平铺直叙的描绘出主人公一家悲惨的遭遇。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6)

“比”就是打比方,用此物比作他物,进而表达出主题。这种手法不管是在宫廷的曲子还是在民间的曲子中运用都十分广泛。

例如《梅花落》中描写“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这句将雪景和花相结合,被雪铺满的大地被比作被花瓣铺满,而落下的梅花又像雪花一样飘荡在空中。形象地刻画出花和雪相结合的美景,一幅“雪天落梅图”仿佛出现在眼前。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7)

“兴”的意思就是触物兴词,是指客观事物触发了作者的情感,引起了作者的情思以及想要歌唱的欲望。意思是作者看到了一个事物,触景生情,因此引发自己的所思所想。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8)

例如《乌夜啼》这首曲子写到“众鸟各归枝,乌乌尔不栖”,鸟儿都知道回巢,可是主人公的心上人却迟迟不归家,因此触景伤情。再有《送征衣•如鱼水》中描写“庭前双飞燕”,以此起兴,触景生情,进而展现出主人公十年离家在外的丈夫。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29)

唐代歌词中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唐代歌曲的深度和艺术性都是一种很大的提高。

唐代曲子歌词中的句式结构也有颇多说法。唐代曲子的歌词由于其篇幅短小和字数的限制,作者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情感,就在结构上,使唐代曲子呈现出许多特点。常见的有开门见山、层层递进、首尾呼应、情景结合、重章叠句等。

唐伯虎花月吟13首(此曲只应天上有)(30)

这些歌词上的特点不仅体现出唐朝曲子的繁荣,更是从侧面反映出唐朝文化底蕴丰厚,文学艺术成就高。

结语

唐代曲子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我们了解唐代民间和宫廷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唐代曲子既是唐代人民生活的写照也是反映大唐盛况的明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祁文源.中国音乐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8

吴相洲.初唐乐府诗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晶.诗学与美学的感悟[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云谣集杂曲子(敦煌石室唐写卷子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