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进京赶考的必由之路(重走进京赶考之路)

进京赶考的必由之路(重走进京赶考之路)在这条“进京赶考之路”上,现在最吸引人的,还是位于香山公园里的双清别墅,毛主席于1949年春夏之交,曾在此住过两个多月,留下了两张重要的历史意义照片,一张,是他坐在双清别墅的小亭子里,读《前进日报》上刊登的南京解放的消息,另一张,是他与长子毛岸英坐在小亭子里开心地聊天,这也是这对聚少离多的父子少有的亲情时光,我们知道一年半以后,毛岸英即战死在朝鲜战场,历史沉默地沉没掉了绝大多数细节,但每看到这张照片,就更有一种难以抑制、难以名状的感动。益寿堂3月25日夜的这场毛主席初入北京举行的简朴而热烈的晚宴,来的客人,都是当时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主要有张东荪、谭平山、郭沫若、李济深、李维汉、黄炎培、沈钧儒、马叙伦、章乃器、许德珩、张志让、俞寰澄、马寅初、蔡廷锴、盛丕华、彭泽民、陈叔通、张奚若、柳亚子、李德全等人,这是非同一般意义的宴请,这场晚宴是毛主席进入北京后,第一次跟这么多的民主

进京赶考的必由之路(重走进京赶考之路)(1)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1949年3月23号,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率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3月25日清晨6时许,抵达北平的清华园车站,这也是毛主席30年后再一次进入北平。在离开西柏坡时,毛主席、周总理身边的警卫人员听到了两位伟人的一段对话,后来被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个“进京赶考”的典故,毛主席说,我们今天要去进京赶考了,周总理说,相信我们一次能考出好成绩,毛主席又说,我们如果考不好,就失败了,但是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当李自成!两位伟人当年的对话,意气风发且通俗幽默,而又深刻尖锐,富有哲理。这已经是74年以前的往事了,历史和时间可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这次进就赶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条“进京赶考之路”的说法。

我把这条“进京赶考之路”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3月23日到25日,从西柏坡到北平,毛主席的车队3月23日经灵寿、行唐、曲阳,夜宿唐县城东淑闾村;3月24日继续北上,中午到达保定,夜宿涿县;3月25日凌晨2点,从涿县换火车,至25日凌晨6时许,到达了北平的清华园车站。

而从3月25日毛主席及党中央到达北京,至1949年6月搬进中南海,两个多月,是“进京赶考之路”的第二大段,也是高潮,中间又可以分成几小段,先是3月25日当天到达清华园车站,是日下午17时,毛主席、朱老总在西苑机场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阅兵式,3月25日夜,毛主席在颐和园的益寿堂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主人士;再之后,毛主席及其他4位政治局常委,就入住香山的双清别墅和来青轩。

所以,始于清华园火车站旧址,至颐和园的益寿堂,再至香山的双清别墅和来青轩,再至2019年9月正式开放的香山革命纪念馆,现在被辟为北京市内的一条“进京赶考之路”。

进京赶考的必由之路(重走进京赶考之路)(2)

双清别墅

所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这样的一种意志,沿着这样的次序,用上一天、两天时间,把这段路好好踏查一遍,是可以让自己油然而生一种仪式感;其实在之前,这些地点里,只有颐和园的益寿堂我没有走过,6月28日有幸走了一趟。

益寿堂3月25日夜的这场毛主席初入北京举行的简朴而热烈的晚宴,来的客人,都是当时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主要有张东荪、谭平山、郭沫若、李济深、李维汉、黄炎培、沈钧儒、马叙伦、章乃器、许德珩、张志让、俞寰澄、马寅初、蔡廷锴、盛丕华、彭泽民、陈叔通、张奚若、柳亚子、李德全等人,这是非同一般意义的宴请,这场晚宴是毛主席进入北京后,第一次跟这么多的民主人士见面,而且,在当时,新中国还没有建立,开国大典还没有筹备,那时党中央与民主人士的交流,性质就是等同于现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知道在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之前,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就等同于全国人大,而3月25日夜的这次益寿堂晚宴,可以说算是全国政协的起点之一。

在这条“进京赶考之路”上,现在最吸引人的,还是位于香山公园里的双清别墅,毛主席于1949年春夏之交,曾在此住过两个多月,留下了两张重要的历史意义照片,一张,是他坐在双清别墅的小亭子里,读《前进日报》上刊登的南京解放的消息,另一张,是他与长子毛岸英坐在小亭子里开心地聊天,这也是这对聚少离多的父子少有的亲情时光,我们知道一年半以后,毛岸英即战死在朝鲜战场,历史沉默地沉没掉了绝大多数细节,但每看到这张照片,就更有一种难以抑制、难以名状的感动。

进京赶考的必由之路(重走进京赶考之路)(3)

毛泽东与毛岸英

当我在6月28号把“进京赶考之路”上的重要点位一个一个走过,看到络绎不绝的游人,都带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伟业、缅怀先辈的时候,我是体验到凝聚在我们中国人心头的那种强大的生命力,往事虽然已经是74年前的了,但越是久远,它们对后人的感召却是越新鲜生动。

我还觉得,因为有毛主席、周总理当年”进京赶考“的典故,现在那些正在用功读书的孩子们、学生们,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研究生,以后不妨也都带着虔诚之心,带着仪式感,来沾沾这条路上蕴含的朝气、霸气,来体验那种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力,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其实无论大到定国安邦,还是小到求学择业,毛主席和周总理当年这段“进京赶考”的典故都值得我们重温、回味,而且,愈是历史悠久,其滋味就愈是醇厚绵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