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六六谈婚姻观全文:专访 安家编剧六六 我敢这么写
编剧六六谈婚姻观全文:专访 安家编剧六六 我敢这么写澎湃新闻:另一个争议是大家提到女主为卖出跑道房,装修了这套房子。观众质疑房地产中间不太可能会为了卖出一套跑道房,费这么大功夫?孙佳雨 饰 朱闪闪澎湃新闻:剧集播到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争议,就比如说朱闪闪这个角色,观众普遍反映说这样的一个人在中介公司两年没被开除,挺不真实的?六六:你们看到后面,会好喜欢朱闪闪,她会给你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个演员演得太好了,把朱闪闪的憨劲儿演得好真实。我相信你在这个行业,你也会发现,不是每个记者都很厉害,对吧? 也是有憨憨的老是踩不着点,每次写作出来稿子都被毙掉的人,对不对?
《安家》剧照
澎湃新闻:编剧来说的话,很少有人像你这样,遇到一个喜欢的题材就写,但没遇到的情况下就不写,按自己的节奏来,你怎么去保持这种从容的心态呢?
六六:我不从容,我写戏的时候,你知道这跟风投是一样的,我的剧本出来以前,也不会有人买,你得是好剧本别人才买你。所以每一次写戏对我来讲,我花5、6年,3、4年的时间就是一个赌博,那我怎么敢下这个注呢?这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你不能听别人的意见,你要发自自己内心喜欢。因为听别人的意见,你写了以后别人不替你买单,那你不是很痛苦,你觉得辜负了你的创作。那我为自己写的,我就是这样,算我眼光不好呗。我下注是因为我喜欢,那输了就输了。就好像我爱过这个人,离婚了就离婚了,离婚了不能够否定我过去曾经爱过他。
“我敢写,肯定是因为它存在”
澎湃新闻:剧集播到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争议,就比如说朱闪闪这个角色,观众普遍反映说这样的一个人在中介公司两年没被开除,挺不真实的?
六六:你们看到后面,会好喜欢朱闪闪,她会给你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且这个演员演得太好了,把朱闪闪的憨劲儿演得好真实。我相信你在这个行业,你也会发现,不是每个记者都很厉害,对吧? 也是有憨憨的老是踩不着点,每次写作出来稿子都被毙掉的人,对不对?
孙佳雨 饰 朱闪闪
澎湃新闻:另一个争议是大家提到女主为卖出跑道房,装修了这套房子。观众质疑房地产中间不太可能会为了卖出一套跑道房,费这么大功夫?
六六:我认为观众最有意思的一点,他大概一生就买一次房,最多两次,然后他质疑的是谁呢?质疑采访过买卖房故事1000套以上的人,这就是我觉得特别不能够理解的。因为我敢写,肯定是因为它存在,而且上海有专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把老破小的房子通过改造变成新装修,卖出个好价钱。这样的人存在,这样的消费群体也存在,你们一定要注意,龚蓓蓓和她老公是什么人?他们两个是医生,时间是非常值钱的,而且工作很忙,他们没有时间搞装修。 如果一套符合他们心意的、装修好的房子出现在面前,他们是愿意出钱的。我相信上海现在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澎湃新闻:相对于原版《卖房子的女人》有些猎奇和夸张地去展示房地产中介这个行业,《安家》则超出了房产中介行业范畴,涉及了更多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也包括家庭纠纷,小三出轨这样的一些议题。 这部分内容是你在创作过程中最有表达欲的部分吗?
六六:其实这部戏我很难说它是改编剧,因为我本身也不太改编,所以对改编的定义,我本身做的就不好。耀客当时买了版权,希望我写个中国房地产中介的故事。最主要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希望我能写一个作品,对10年前的《蜗居》致以回应,也就是说10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房价的状况、人们的生活表达,我想写一部这样的戏。但我只能写我自己想写的戏,但他们有版权,我觉得我也得用一点,不然不尊重人家,花钱买了,结果你没用。所以借用了一些原版权方的元素。 对我来讲,原作里很日本化的部分我全都去掉了,因为在中国不可能发生。我把一些有可能共情的部分,能借鉴的我拿过来,加上前情后事。
《蜗居》海报
澎湃新闻:像你刚说,想做一个向10年前的《蜗居》致以回应的作品,那你觉得在《蜗居》之后,这10年,你所看到的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尤其在买房这件事情上。
六六:我个人觉得未来房价应该不是困扰中国人的一个问题了,除了大城市还会有,其他地方不会有。因为人口在减少,幼儿园的数量都在减少。所以未来最早一批有房子的人过世以后,他们的房产给子女,以后房子应该不是问题。
澎湃新闻:你这个预期和10年之前大家的焦虑是很不一样的。但目前在《安家》中,好像还是能看到买房者很焦虑的情绪?
六六:焦虑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把房子当成“家”,你焦虑的不是房产而是“家”。比方说要不要写儿媳妇的名字,这个涉及到的是家庭关系:我们未来会不会和谐的相处?要不要住在一起?所以我认为把我们所有的焦虑归结于房子或者房价,这是不公平的。
澎湃新闻:在买房卖房的故事里面,其实你很想去讲的一个东西是关于中国人对家的一个观念?
六六: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国外哪有什么买房子要加儿媳妇名这事儿,大家都没有婆媳关系的问题, 国外也不存在说“夫妻俩买房一定要买一间父母来住的房子”这个问题,大家都不住一块。所以这个问题是中国独有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写戏只能写中国人的戏,写不了好莱坞的戏,你文化背景不一样,理解也不同。
“安家五子”
澎湃新闻:那这样来说的话,确实目前《安家》这个名字其实是比《卖房子的人》要贴切很多的。
六六:是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和文化观点。我前两天遇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一个中国台湾人娶了日本太太,他告诉我一件事,我觉得很诧异。他说他的岳母在他们家养老,80多岁了,跟他们住在一起,我说我们大陆也是这样,都是女孩照顾父母。他说不是,他说我的老婆把她妈妈接到这来,跟我们过的原因是因为我,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面有“孝道”,日本人没有孝文化,老了以后都进养老院,孩子们全部不管,我是觉得老人太可怜了。你看,也就是说这个日本女人嫁了个中国男人以后,她的文化根基都发生改变。在日本的文化里面是没有“遗产”、“孝道”这两个概念的。你没有看过日本人写戏,说把我的房子给我的孩子,你知道什么原因?因为在日本,如果父母想把房子留给孩子,孩子要交高额遗产税,现金,谁都交不起。
“孝文化的丢失是很可惜的”
澎湃新闻:你刚才谈到,未来房子在中国家庭中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而像中国人,是把家的概念和房子捆绑得非常紧,那你觉得在未来,房子重要性的降低,会不会使家庭这个概念也发生改变?
六六:我觉得会,我觉得我儿子这一代,他们“孝道”的观念会变淡。 因为现在是世界村了,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但在我个人的观念里面,对父母尽孝这件事情,是中国高度文明的象征。因为父母都知道对自己子女好,这是天性。你不对你幼小的孩子好, 他就活不下来,在自然界会被淘汰。所以母爱父爱这个东西是天性。
但是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从天性变为人性,这就是文明的表现。 什么意思呢?人类为什么会有群体生活?为什么互相照应?是因为人类本身,从上天赋予的能力来看,既不是爬得很高的,又不是跑得很快的,也不是猎杀能力很强的,你只能够群体行动,最终才能站在食物链的顶峰,在这里就体现出对老人和孩子的照顾的重要性。中国文化里面,孝是什么?教之所有也,孝这个字是教育发源的地方。我认为在中国文化里面,孝文化的丢失是会很可惜的。
罗晋(左)饰 徐文昌
澎湃新闻:那如果房子在家庭中的重要性降低了之后,我们去维护家庭这个概念的方式,可能就会少了很多经济捆绑,变成更为纯粹的情感羁绊?
六六:我觉得未来家的概念会比较淡,尤其是像现在这种微博、微信这种家庭联系,网络电话这些,其实未来父母和子女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关系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也很担心未来家庭的概念,房子可能还是要买,但家这个概念有可能会淡。我们有时候慢慢就倾向于西方社会,松散性结合,逢年过节聚一下,偶尔打个电话,我觉得这有可能是未来家的常态,不像过去三世、四世同堂了。
澎湃新闻:你是有幼教背景的,那基于你的担心,能不能给现在的年轻父母也好,给中国家庭也好,一些教育方面的建议呢?如何让亲子之间或者几代人之间,未来能尽量保持“家”的凝聚力和紧密性?
六六:这个很难,你知道吗?很难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孩子独立性越来越强了,跟过去不一样,现在我们文化的扭转,有一点接受了西方的影响,就是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这个文化在中国过去几千年都不存在。我们以前认为孩子怎么能有自己的个性呢?不是应该父母说了算吗?现在不可以,现在你要问他的心理感受,要尊重他的想法。我问我儿子,妈妈老了以后,你会跟妈妈在一起过吗?这在过去需要问吗?这是必然的,尤其是我只有一个儿子。你知道我儿子说什么?“我得问我老婆同意不同意”。我说你为一个还没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女人,得罪了已经在你生活中的女人,划算吗?实际上现在孩子已经变了。
澎湃新闻:这两年很多作品像《都挺好》《欢乐颂》,包括这次《安家》里,都出现了一个奇葩母亲的角色。房似锦是很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出来的,而且她一直在努力试图摆脱家庭的束缚,这一点其实蛮想听你聊一聊。
六六:因为我说句实话,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我相信这么多故事的重复,已经证明这种事情在中国是常态,而不是变态。我采访的这个原型的主人公特别有意思,她跟我说他们家的故事,说她妈问她要钱,说你弟弟好可怜,昨天晚上吃的方便面。她说:我弟弟吃个方便面,我妈就觉得他可怜了,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一饿三四天,就喝点白水,我妈也无所谓。她说这个话的时候笑盈盈的,我听了都快哭了。所以你就知道,我也搞不懂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对儿子看得这么重。写这个戏的时候,我也是觉得,她原型的故事就放在这里,你添一点减一点都不合适,所以我就还是忠实的就这样放进去,连采访都放进去。
澎湃新闻:前面我们谈到了“孝道”,你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精华的一部分,但同时你又写了房似锦这个角色,那“孝道”这个东西,对她是个非常可怕的紧箍咒。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对比,这部分创作你的考虑是?
六六:能怎么办呢?原生家庭她摆脱不了,你说你断绝关系不回家,很难,刚开始和家庭保持联系是因为她爷爷,爷爷把她带大有感情,等爷爷走了,她还有弟弟,弟弟对她没有不好。人有感情的对吧?实际上你看这个戏,另一个角色徐姑姑。徐姑姑就是典型的无父无母,没有亲人。他妈妈跳楼了,他跟他爸断绝关系了。是不是跟家庭决裂的人就幸福了?一点都不幸福,没有归宿。 所以最终房似锦把她弟弟接到城里来,跟他们一起创业的是徐姑姑。为什么?因为他是渴望有家庭的,渴望能找到归宿的,而最后这个归宿房似锦帮他解决了。我觉得每个人都能说的好像很决绝,说为什么不跟家庭断绝关系?你怎么不断?但其实是没那么简单的。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