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德国(见证了法国鬼迷心窍和德国的不拘一格)
法国、德国(见证了法国鬼迷心窍和德国的不拘一格)管法军的坦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优于德军,但由于空军逊于德军,没有空中掩护的法国坦克在德军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狩猎之下损失惨重。德军穿过阿登森林,戴高乐带领法军前往拦截曼施坦因提出的进攻计划要说希特勒也是有魄力,就同意了这么做。事情的发展正如法军的计划一样,德国进攻比利时,法国统帅甘末林将法军精锐和联军进驻比利时。法国人沉浸在"马奇诺防线不可逾越"的神话中,没有想到德军穿过阿登地区进入法国,将进入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包抄。法国指挥部意识到中了德军圈套,迅速下令反击,由戴高乐担任旅长的坦克部队迎战。
那一年的阿登森林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关于二战时的欧洲有个两个很经典的词。一个叫"闪击战",德国人运用闪击战迅速横扫了整个欧洲犹如摧枯拉朽。一个叫"马奇诺防线",即是法国人花了十几年时间在法德边境修筑的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一个是战术创新引领时代的代表,一个是墨守成规拘泥于一战经验的代表,二者相结合,就是那个德军用闪击战入侵了比利时绕开马奇诺防线击垮法国的故事。历史课本只能简略地介绍,细节仍值得品味一番。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
马奇诺防线从1928年起开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堡垒坚不可摧,设施完善,结构先进,可以说做到了阵地战的极致。马奇诺防线全场五百多公里,从瑞士边境一直修建到卢森堡,到阿登森林停止,马奇诺防线往北修建到阿登森林的边缘止步。
由于比利时反对,防线没有一直修到海边,剩余的这部分由英国远征军和法军驻防。
曼施坦因提出的进攻计划
要说希特勒也是有魄力,就同意了这么做。
事情的发展正如法军的计划一样,德国进攻比利时,法国统帅甘末林将法军精锐和联军进驻比利时。法国人沉浸在"马奇诺防线不可逾越"的神话中,没有想到德军穿过阿登地区进入法国,将进入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包抄。法国指挥部意识到中了德军圈套,迅速下令反击,由戴高乐担任旅长的坦克部队迎战。
德军穿过阿登森林,戴高乐带领法军前往拦截
管法军的坦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优于德军,但由于空军逊于德军,没有空中掩护的法国坦克在德军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狩猎之下损失惨重。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德军一路向北进攻,把英法联军赶至海边一个叫敦刻尔克的地方,这也是一个很熟悉的名词。
再后来,希特勒鬼迷心窍的停止进攻敦刻尔克,英国人众志成城将二十多万人运过海峡狠刷了时髦值,这一幕叫“敦刻尔克大撤退”。
那么问题来了,当初修马奇诺防线时候,为什么没有在阿登森林修建工事呢?为什么法军统帅部始终没有注意到阿登森林?。
据说是国防部认为阿登森林地区地形过于复杂,德国人是不可能翻得过阿登森林的。因此这是一个战术上的误判导致了战争的失败。事实上法国自己的坦克都曾在演习中60个小时内通过阿登森林,而国防部为什么会昏了头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法国人浪漫,打起仗来又浪又慢。
投入几十亿法郎修建的工事,因为一个过于自信的缺口打了水漂。号称有世界最轻陆军的法国成了"五常之耻"。带着神装,兴冲冲的A上去,结果被人绕后打出了"GG"。
坦克战的理论早起提出来的有英国的霍布以及法国的戴高乐等人,法军也以强大的坦克部队被称道,而真正将坦克战运用的却是德国的古德里安。就这样,傲慢的法兰西又一次被德意志征服。
而阿登森林的故事并没结束。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在欧洲势如破竹。为了扭转战局,希特勒又在阿登森林发动了一次突袭。这次进攻,给在欧洲战场的美军带来很大损失,只不过在艾森豪威尔调度之下很快稳住了局面,凭借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挫败了希特勒的计划。同样的突袭,与上一次的法国相比,美国强大的国力能承受得起所有失败,美军顽强的战斗意志誓死不降,这都不是法国比的上的。
固国不以山川之险。世界上险要的地方多得很,但没有那个险要的地方未被攻下来过。即使像四川这要险要的环境,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在巴蜀割据的政权能够守得住。国家安全的根本不在于山河险固,而在国力强大,在政通人和,在积极进取。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