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为什么杀不死林冲(误入白虎节堂究竟算什么罪)
高俅为什么杀不死林冲(误入白虎节堂究竟算什么罪)定什么罪?高俅要府尹定的自然是死罪。这里说的“仰定罪”其实不是罪名,《辞海》中仰有一种解释是这样: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词,有切望的意思。如:仰即遵行;仰各知照。所以“仰定罪”大概就是上级对下级说“希望你快点定罪”。既然高俅想让林冲死,林冲又确实被抓住把柄,为何不直接判林冲死罪呢?干嘛还要让董超、薛霸在押解途中害死林冲,这样还容易节外生枝,岂不是多此一举?高俅其实也想,只是林冲犯下的并非死罪。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水浒传》
《浅说水浒》第007期(文/焦目)
林娘子两次被高衙内调戏,林冲两次忍让也没能让高俅醒悟忏悔,相反,为了儿子的欲望,高俅甚至要置林冲于死地。得知林冲买了一把好刀之后,高俅决定用一个歹毒的计策害死林冲。
高俅让两个人去找林冲,说高太尉有一把好刀,得知林教头买了一把宝刀后,想看看比比。林冲没想太多,带着宝刀去了,谁知道到了白虎节堂,林冲才醒悟过来,这里是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但为时已晚,他被抓了个正着。
白虎堂相当于现代的军备司令部,未经允许,任何人都不得携带武器进入。林冲不但进去了,而且携带刀具,确实是犯罪。
既然高俅想让林冲死,林冲又确实被抓住把柄,为何不直接判林冲死罪呢?干嘛还要让董超、薛霸在押解途中害死林冲,这样还容易节外生枝,岂不是多此一举?
高俅其实也想,只是林冲犯下的并非死罪。
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水浒传》
这里说的“仰定罪”其实不是罪名,《辞海》中仰有一种解释是这样: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词,有切望的意思。如:仰即遵行;仰各知照。所以“仰定罪”大概就是上级对下级说“希望你快点定罪”。
定什么罪?高俅要府尹定的自然是死罪。
但林冲并没有杀人,携带刀具到白虎堂就是死罪吗?不是,除非你认为林冲是“十恶不赦”罪名之一的“不义”。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注云:谓杀本属府主、此时、县令、见授业师……若杀讫,入“不义”。谋而未杀,自从杂犯。——《宋刑统》
也就是说,如果杀了老师、五品以上的官员等,这些就是不义罪,可以直接判为死刑。但“不义”罪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如果未杀,那就是杂犯。杂犯怎么处理?自然是脊杖刺配。
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并配役一年。——《宋刑统》
林冲最后被孙佛儿定为“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的罪名,属于杂犯,所以只是脊杖二十,发配到两千多里外的沧州,这是没问题的。因为林冲确实带刀闯入白虎堂,犯罪是属实,这也是为什么他同事、朋友、亲人不为他求情的原因。即便是老丈人,也只能在狱中上下打点,少让林冲受点罪而已。
高俅一来不承认府中有人骗林冲到白虎节堂,缺了人证;二来林冲没杀他,确实是“杀人未遂”,府尹判的没错,所以只能作罢。(原著说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所以说,不是高俅不想一次整死林冲,他还叮嘱府尹把林冲定死罪,但是无奈府尹和孙佛儿并没有丧失良知,又是按法律办事,所以他只能让董超、薛霸在路上谋害林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