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案例(2E结构的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案例(2E结构的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来源于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杨丽,2014:171-172)。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其次是经过指导后的略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于学生是否受到帮助。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能够带动学生的发展,并且教学应当先于学生发展(林跃武,胡勇,2010:108)。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支架式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Vygotsky(1978)最先提出支架式教学概念;Rosenshine(1976)认为支架式教学即在教师或比自己能力更高一级的同学的帮助下学会解决问题找出答案;Pressly(1996)则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在学生的需要下帮助学生,并在他们学会知识后撤出帮助;朱玲(2016)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写作中,论述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一)基本概念及步骤一、 引言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单鑫 原苏荣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可以将教学过程分解成几个循序渐进的步骤,有效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其阅读能力。本文基于3P 2E教学结构,阐述一种新型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步骤,针对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发现:1.支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2.支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3.支架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3P 2E教学结构;支架式教学;英语阅读课
一、 引言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支架帮助学生从一开始的概念建立一层一级地提高到理解建立,它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高艳,2012)。当今英语课堂支架式教学极受欢迎,无论是阅读课,写作课还是听力课,教师经常采用支架式教学。读是理解的技能,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拓展词汇量、了解相关的英语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与其他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课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尽管传统支架式教学对英语阅读有所帮助,但是由于方法使用不当,教师更加注重“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导致学生不能自主学习,阅读课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基于3P 2E结构(Chamot Barnhardt El-Dinary& Robbins 1999:46),提出一种新的支架式教学,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及在阅读中的作用
(一)基本概念及步骤
支架式教学模式来源于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杨丽,2014:171-172)。维果茨基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其次是经过指导后的略高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于学生是否受到帮助。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能够带动学生的发展,并且教学应当先于学生发展(林跃武,胡勇,2010:108)。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于支架式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Vygotsky(1978)最先提出支架式教学概念;Rosenshine(1976)认为支架式教学即在教师或比自己能力更高一级的同学的帮助下学会解决问题找出答案;Pressly(1996)则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在学生的需要下帮助学生,并在他们学会知识后撤出帮助;朱玲(2016)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英语写作中,论述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何克抗(1997:76)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中提出支架式教学主要是由设置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和评估五个环节组成。第一是搭建脚手架,即根据所学的文化背景知识建立基本概念框架;第二是进入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立真实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第三是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要学会如何靠自己探索总结知识点。由以上3点,我们发现支架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但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为只有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建立一定概念之后,学生沿着既定框架独立思考才更有意义;第四是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时间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可能与既定概念相同或是相反,从而能够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第五是评估,王蔷(2006:253)在《英语教学法教程》中提出评价分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同学间互相评价。学生根据标准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还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二)3P 2E教学结构
3P 2E新型教学结构是由Chamot’ etal.s (1999) 提出的SBI课堂教学(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分为5个教学步骤:
Preparat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Evaluation Expansion
前期进行课堂准备,营造相关教学情境,逐步推进教学进程,灌输背景知识,并展示与文章相关的知识要点,此时学生需要高度集中,积极参与课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策略进行一定强度的练习加以巩固,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扬长避短,此时教师应适当减少对学生的帮助,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最后学生进行课后训练,加强记忆与理解。
此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与支架式教学相似。在教学中,随着教师逐渐减少帮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
(三)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英语阅读课堂中的问题,我们基于3P 2E结构的支架式教学,以沪教版八年级英语书第一学期Unit 4 Reading Everyone’s Language 第1课时为案例:
1. 搭建脚手架,设立与阅读课文相关的情境
英语阅读课堂的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前期准备需要根据阅读课文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立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更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氛围更加活跃。Unit 4 Reading的主题是不同国家的不同语言,这种类型的阅读课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首先在课堂刚开始与学生打招呼的时候选用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例如:Bonjour!(法语)/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日语)。(因为初中生阶段对英语已经足够熟悉,不再新奇。)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以上的语言是否了解,同时要向学生解释相关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先熟悉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问与讨论,逐渐建立语言这一话题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的氛围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文章中第一段讲述的是古时期的数字,此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画等教学材料向学生展示,或者邀请不同学生写出不同的数字,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袁永芳,2003:94)。注意,此时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出现的单词、词组、句型都应当与所学课文有关。
2. 独立探索
经过了前期的活动,气氛也开始活跃之后,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布置学生完成B项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课文题目,文中一开始的引言,甚至是文中的插图猜测本文将会呈现的知识,并勾选出来,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能够大体猜测出本次阅读的主题。注意此时由于学生已经对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应当减少对学生的帮助,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答案(闫先凤,2018: 88)。当所有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铭记在心,预留一定的时间布置学生略读文章。
3. 合作学习,进行练习
阅读文章有两种方式,第一是略读,为了获得文章的主旨,第二就是精读,为了获取更加具体的信息(王蔷,2006:189-190)。在上一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略读文章获得大体主旨之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此时教师应预留一定的时间布置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的发现,然后浓缩整合,共同整理出这篇文章的总结,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搭建起知识支架,共同获得知识(洪民,2018:61)。学习完成之后,每小组派出一位同学到讲台上将本小组的总结以朗读形式呈现给全班同学,最后由教师和三名同学组成评委,共同评出前三名。注意,此时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不能放任自流。
4.评估
教师布置事先准备好的首字母填空,阅读理解(开放式题目)等让学生进行提升练习,通过学生互改,让学生对文章知识更加熟悉。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根据本堂课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后应当及时反思问题。
下图为基于3P 2E结构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内容:
根据图2.3.1,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帮助,让学生主动学习,搭建理解框架,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四)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根据支架式教学在阅读中的应用,我们发现基于3P 2E结构的支架式教学有如下启示:
首先,正确使用支架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现有知识跨越到新的知识。支架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同时在不断地学习中对现有知识进行改造,这也是学生自我学习和理解的过程。知识是动态的,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现有知识作为基础,从而加以引导获得新知识。
其次,支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影响了学生在阅读课堂中的表现,如果太难成功或太容易成功都会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衰退。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搭建合理的框架,因为学生一旦对阅读课的知识有所期待,那么就会自我强化自我促进,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陈英,2019:64),并自主学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阅读。
最后,支架式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合作能力。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组,互相帮助,合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互教互学,共同交流的能力(吉振峰,2018:60)。
三、 结语
本文基于新型3P 2E结构对支架式教学进行一定的探究,以沪教版八年级英语书第一学期Unit 4 Reading Everyone’s Language第1课时为案例,阐述了支架式教学在阅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第一、学生掌握阅读知识,学习各种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去发现知识。在教学中学生不应当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自己整理知识,成为发现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学习获得的知识会更加容易记忆与理解。
第二、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同时鼓励学生更加自信,并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思维,更加大胆地提出质疑,获得真知。
第三、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能够互相倾听,互相理解。支架式教学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能够彼此之间信任交流,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同学及时的反馈也能够使学生趋利避害,改正错误。
根据以上3点,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在英语阅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以及学习效率的不同,基础较差的同学接受知识的速度可能会偏慢,有可能会导致基础较好的同学与基础较差的同学之间的学习进程拉大差距。
第二、教师逐渐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不管学生,尤其是在课堂讨论以及同学展示环节,由于学生需要不断走动,教师如果对课堂掌控不够,课堂纪律可能会有所杂乱。
第三、教师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但不排除会有学生因此不把教师放在眼里,故意在课堂上捣乱,扰乱课堂秩序。
总之,我们发现基于3P 2E结构的支架式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但它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
参考文献
[1] Pressly. Collective scaffolding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In Vygotsky (eds.).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 Rosenshine B. C. The use of scaffolds for teaching higher-level cognitive strategies[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1992(7): 26-33.
[3] Vygotsky 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1978.
[4] 陈英.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自我效能感、语言焦虑和课堂口语参与动机行为的关系研究[J]. 外语学刊 2019(01).
[5] 高艳.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 当代教育科学 2012(19).
[6]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7(5).
[7] 洪民. 动机行为在二语自我与英语读写技能之间的中介效应[J]. 外语界 2018(02).
[8] 吉振峰. 学生课堂主动展示的激励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38(02).
[9] 林跃武,胡勇.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0).
[10] 王金迪.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作用[D]. 山东师范大学 2015.
[11]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 袁永芳. 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外语教学 2003(02).
[13] 杨丽.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5 (S1).
[14] 闫先凤. 支架式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其实现[J]. 教学与管理 2018(09).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16] 朱玲.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S1).
Function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Based on 3P 2E Framework in English ReadingShan Xin Yuan Surong
Abstract: Scaffolding is one of the common teaching methods during English teaching. It can divide learning tasks into several steps to solve problems dur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ies. This paper is aimed at discovering and explaining its functions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from concrete definitions based on 3P 2E steps. Findings can be revealed as following: 1. Scaffolding can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find knowledge autonomously; 2. Scaffolding can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do independent explorations; 3. Scaffolding can promote students’ ability to cooperate in groups.
Key words: 3P 2E teaching framework; scaffolding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class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