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陕北秧歌》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绥德踢场子》于2009年被列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步飞似风水飘船。拳出云卷波浪翻,脚起电闪箭离弦,腰软如柳露明月,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1)

采天地日月之精华,

集阴阳五行之灵气,

纳宇宙万物于胸中,

抒人生百味于身形;

拳出云卷波浪翻,

脚起电闪箭离弦,

腰软如柳露明月,

步飞似风水飘船。

《陕北秧歌》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绥德踢场子》于2009年被列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2)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陕北秧歌是中国汉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一种集歌、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3)

舞、戏、乐为一体的群众性广场舞蹈。起源于祭祀天地诸神,祈保风调雨顺的民间活动。是陕北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当今的陕北秧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溶进了许多时代理念,在走、扭、摇、摆、踢;闪、颠、柔、脆、俏的动作中,彰显出了当今陕北人热爱生活,追求和谐的崇高理想和精神风貌。

据资料记载,陕北秧歌 始于东汉,形成于唐宋,繁衍发展于明清。秧歌 是陕北人骨子里的乐观倔犟,秧歌 是陕北人精神中的坚韧顽强,秧歌是陕北人血液里的激情流淌,秧歌是陕北人生命中的风云飞扬。“踢场子”是陕北秧歌的精髓,形成于四、五百年前的民末清初,而真正形成较完整的套路,被人们所接受以致喜爱,在绥德为轴心的陕北地区的喜庆活动中传开去、火起来也就百多年的时间。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4)

踢场子既有生活舞蹈的性质,又有艺术舞蹈的特点,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体,主要流传于榆林南部,延安北部两市区十多个县。绥德县是这种民间舞蹈活动参与人数最多、表演形式、内容、风格最为完整和正宗的代表区域。旧时的踢场子内容基本反应的是当时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或新婚夫妻消除生疏隔膜、相互撩逗嬉戏的情节。当今的踢场子表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溶进了许多时代理念,将陕北人内在的气意神韵体现在肢体动作的进退屈伸、离合变化之中,是陕北男人抗争命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勤、韧、豪、信的性格张扬;是黄土女子不甘平庸、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纯、厚、泼、秀的精神释放。

踢场子是一种表演动作复杂,有固定程式,一般扭秧歌者不易表演的民间技巧舞蹈。每年春节闹秧歌的村庄,几十号人里也只有十来个人会踢场子,踢出一定水平的就更少。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5)

“绥德踢场子”主要分为“北路场子”和“南路场子”:

“北路场子”主要流行于绥德县北区的薛家河镇、四十里铺镇和原韭园乡,也称“文场子”、“软场子”“稳路场子”。表演特征男角潇洒俊秀,质朴明快;女角柔美飘逸、细腻传情。表演节奏十分流畅,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动静相依,刚柔相济。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增恒(六六旦去世)、吴继业(去世)、李桂芝(去世)。

“南路场子”主要流行绥德县南区崔家湾、薛家峁、白家硷等镇,也称“武场子”、“硬场子”“正路场子”。表演特征男角粗犷敏捷,奔放刚健;女角则以轻柔秀美、稳重大方而著称。表演风格:笑而不野、妖而不浪、逗而有度、稳而传情;动作节奏铿锵有力、对比鲜明、形象生动、神情并茂。代表人物主要有贺俊义(去世)、苏树旺(去世)、苏贵堂(去世)。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6)

“踢场子”的主要场图调度有:“二龙出水”、“安四门”、“里外城”、“牛眼睛”、“扯面条”、“剪子股”、“绕圆圈”。

男角的基本动作有:“二起脚”、“劈石捣山拳”、“金鸡独立”、“杨柳三摆身”、“蹲步担山”、“抱拳蹬尘腿”、“转身二起脚”、“黑虎掏心”、“三脚不落地”、“盘臂推风掌”、“弓步得意式”、“提步踏云”、“猛虎下山”、“柳树盘根”、“蛟龙腾空”等。

女角的基本动作有“见面扇”、“转身含羞扇”、“闪腰起步”、“飞蝶扑面”、“凤凰单展翅”、“扑面照镜”、“喜鹊双落肩”、“遮面望郎”、“踏尘望月”、“喜鹊登枝”、“扑蝶转身”、“雪花盖顶”、“缠头连身转”等。

踢场子的动作名称,是艺人们根据动作的形状,力度和所表达的情节内容结合一些拳术术语而形成的。文字影像只能记录其大概的方位和扇绢四肢的流动线路,具体的韵味神态和“小范”,只有现场亲自眼观身仿,用心去体会感受领悟才能掌握。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7)

绥德成立了黄土地艺术团后,把传统的野场子秧歌,通过整合搬上了舞台,“踢场子”这种不被外界所熟悉的陕北地域舞蹈,被带出国门,参加了“荷兰”国际民间艺术节,参加了中国第四、五届民间艺术节,内蒙古乌审旗国际民间艺术节,杭州全国传统舞蹈展演,陕西省第三、四、五届艺术节和“CCTV”第四届舞蹈大赛等许多国内外的重大演出活动。

绥德“踢场子”这种表演形式,不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舞蹈,更主要的它是一章陕北民俗及人文精神的史诗。对研究陕北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传承和发展这门民间舞蹈艺术,对扩大黄土文化的对外交流,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踢场子”是陕北人抗争命运、激发斗志、追求幸福、张扬个性和爱情的民间舞蹈艺术之花,表演的形式看似简单、土气,可要把它的外形内韵真正学到手,表演的鲜活传神以及在传承的前提下给予发展和发扬光大,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要想让它真正地走出陕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需要热爱陕北民间舞蹈艺术的人们共同关注、执著追求、恒久不懈地努力的。

陕北扭秧歌跳舞(陕北民间舞蹈绥德踢场子)(8)

来源:贺世成 绥德e播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