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踢场子”大约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以间隔20年和30年的代界时间计算,应有20 代左右的无数前人为此付出了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流淌了无尽的心思和汗水,可因为没有文字和影像的记载,难以查询到他们的仙名灵姿,笔者谨于拙文两行对云游天界的祖宗前辈们,致以虔诚的敬意和永久的怀念!海纳百川第一代踢场子是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是绥德为轴心的陕北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既有生活舞蹈的性质,又有艺术舞蹈的特点,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体。旧时的踢场子内容基本反应的是当时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或新婚夫妻消除生疏隔膜、相互撩逗嬉戏的情节。当今的踢场子表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溶进了许多时代理念,将陕北人内在的气意神韵体现在肢体动作的进退屈伸、离合变化之中,是陕北男人抗争命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勤、韧、豪、信的性格张扬;是黄土女子不甘平庸、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纯、厚、泼、秀的精神释放。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

场子,是指陕北秧歌表演中一种俗称“踢场子”的自娱性民间舞;陕北秧歌是我国汉民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性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绥德为轴心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山区。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3)

舞蹈从内容到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种类:生活舞蹈,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是与人们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目的性比较明确、人人都可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包括习俗舞蹈、社交舞蹈、宗教祭祀舞蹈、自娱健身舞蹈。

艺术舞蹈——是由专业和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概括和想象,进行具象的艺术创造,从而产生出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观众观赏的肢体语言,主要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和当代舞。

踢场子是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是绥德为轴心的陕北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既有生活舞蹈的性质,又有艺术舞蹈的特点,融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一体。旧时的踢场子内容基本反应的是当时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自由或新婚夫妻消除生疏隔膜、相互撩逗嬉戏的情节。当今的踢场子表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溶进了许多时代理念,将陕北人内在的气意神韵体现在肢体动作的进退屈伸、离合变化之中,是陕北男人抗争命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勤、韧、豪、信的性格张扬;是黄土女子不甘平庸、满怀憧憬、追求美好纯、厚、泼、秀的精神释放。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4)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5)

“踢场子”是陕北秧歌的精髓。《陕北秧歌》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绥德踢场子》于2009年被列为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省“非遗”保护中心将《绥德踢场子》作为重点、申报国家第四批“非遗”保护名录。

据资料记载,陕北秧歌起源于距今近千年的宋朝中期,绥德踢场子形成于四、五百年前的民末清初,而真正形成较完整的套路,被人们所接受以致喜爱,在绥德为轴心的陕北地区的喜庆活动中传开去、火起来也就百多年的时间。当下在各种场合看到的、参加过国内外许多民间艺术节、获得过各种奖项、为陕北和绥德争得荣誉的民间舞——“踢场子”,应该说与绥德百年间三代踢场子的文艺人分不开,或者说应该归功和感谢这些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学习、琢磨、总结、探究、传承和在许多年的亲身表演中不断地提炼、发展、完善、升华着踢场子表演动作、套路和技巧的这三代文艺人。

海纳百川第一代

“踢场子”大约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以间隔20年和30年的代界时间计算,应有20 代左右的无数前人为此付出了不懈地努力和追求、流淌了无尽的心思和汗水,可因为没有文字和影像的记载,难以查询到他们的仙名灵姿,笔者谨于拙文两行对云游天界的祖宗前辈们,致以虔诚的敬意和永久的怀念!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6)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7)

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李增恒(六六旦)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8)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9)

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贺俊义

本文所说的第一代就是已去世的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李增恒(六六旦)、贺俊义两位大师的那一代民间艺人。为了弘扬陕北的民间艺术不少文章引用过这几句民谣,说陕北人“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能走路就能扭秧歌。”此话是针对扭大场子而言的,也就是说春节期间人们自娱自乐时,在伞头的引领下以十字步为主的一种随意扭走,虽然也结队流走出各种图形,但个体的技巧极其简单和随意,只要跟上前者,等着后者,顺其自然的扭腰拧胯、摇头晃肩、摆胳膊迈腿就可随着人流队列抒发自身的情感,达到健身舒心的目的。可陕北秧歌的主体是“踢场子”,而踢场子是一种表演动作复杂,有固定程式,一般扭秧歌者不易表演的民间技巧舞蹈。每年春节闹秧歌的村庄,几十号人里也只有几个人会踢场子,踢出一定水平的就更少。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0)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1)

陕北秧歌源于苦难,兴于祭祀,“踢场子”是在苦难的大背景下,凸显出的一朵劳动人民追求自由,渴望幸福,张扬个性和爱情的民间艺术之花。受封建礼教的束绑,旧时的妇女不能参与这些活动。李增恒和贺俊义在踢场子表演里都是担当男扮女装的“包头”角色,他俩出道的那个时代,“闹艺”者是被世人不齿或贱看为不务正业之人,也没多少利润可挣,家人也都极其地反感厌恶……后来他们成名走红后,不少文人和记者都报道采写过他们献身民间艺术的文章,不外乎一些“饱尝辛酸、历尽甘苦、痴迷艺术、终成大师”的套子话和赞颂文字,不是说那些文章写得不好和不对,可总觉着里面短缺着什么!短缺着什么呢?陕北是地球上的一块不太宜人生存的苦焦之地,可就是这块苦焦的土地滋养了无数代的祖宗和我们,孕育出了被天下人称道的云一样的信天游,风一样的唢呐声,火一样的秧歌舞…… 就是这云一样的信天游托起了人们抗击苦难的心志,风一样的唢呐声吹散了淤积于肺腑的惆怅、火一样的秧歌舞点燃了胸中无限的憧憬。那么李增恒、贺俊义以及和他们搭档的吴继业、苏树旺、苏贵堂等许多“踢场子”大师,就不简单只是爱闹“红火”的把式和民间艺人,他们虽不像当今的一些口若悬河的文化人说出多少深奥的道理,可他们在走扭摇摆踢、闪颠柔脆俏的踢场子动作里,将勤韧豪信、纯厚泼秀的陕北精神寄花伞旋飘成祥云,托彩扇翻舞成清风,飞燃在高原的正月,爽朗着黄土地的乾坤。他们犹如大海,把无数年绥德以及邻县各种踢场子套路归纳在一起,又化古典戏曲和其它地域民间舞蹈的优秀动作为己有,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绥德踢场子”套路,他们的功绩似巍巍的疏属山,永远伫立在绥德和陕北大地。

天道酬勤第二代

说实话,尽管自己童年时就接触“踢场子”,从观看、模仿到瞎混着表演,直至考进县剧团从事戏曲演出许多年,都没把它当成个事,就觉着那是正月里人们为闹红火胡跳弹呢!随着阅历的增长、生活的泡渗,对人的生存产生了一种敬畏,对稀释生命苦难,激励人跨越生活艰辛的各种民间艺术就虔诚地崇拜起来,对“踢场子”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浓厚的兴趣,就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开始了对它的学习、传承、研究……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2)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3)

贺世成与李增恒(右)交流秧歌技艺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4)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5)

孟海平在表演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6)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7)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8)

第一代艺人把从无到有、从隐到显、从弱到强的踢场子嬉戏套路,进行了“九九归一”,形成了完整的表演格式,使其在陕北大地火起来,在中国民间舞的圈和道上传开去,已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第二代捣鼓“踢场子”的人,大都已不是纯粹的民间艺人,用官话说是群众文化工作者或从业者,基本上是当过专业演员后改行到文化馆的业务干部。主要代表是榆林市艺术馆长孟海平,省艺术馆副研究馆员绥德籍人士张春宝,原绥德县文化馆长魏建民以及笔者和绥德县文化馆业务干部刘菊梅、李金梅、李晓琳、赵安丽、高海苗等,还有榆林民艺团的高旭来、王芳等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任何艺术要想恒久不衰、有鲜活的生命力、被一代代的人们所喜爱,就必须随着时代的审美眼光、时代的思维意识、时代的文化理念进行新的解构、调适、重组和升华。第二代“踢场子”人所做的就是上述的事情。

张春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创的三人场子《相亲》,最先打破了踢场子陈旧的表演模式,赋予了合理的故事内容,更新了场图调度、提升了内涵情趣;孟海平于九十年代给绥德黄土地艺术团编排的群舞《火火秧歌情》,将野场子里随性扭跳的陕北秧歌,提炼为精彩的舞台表演艺术,容“群场子”“文场子”“武场子”“丑场子”“跑旱船”为一炉,聚传统与时尚为一体,彰显了当今陕北人热爱生活,追求和谐的崇高理想和精神风貌。此节目曾赴西欧荷兰和中国的北京、上海、无锡、扬州、杭州、西安、内蒙等地,参加了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第四、第五届艺术节,中国央视第四届舞蹈大赛等重大演出活动,对陕北秧歌和“绥德踢场子”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笔者通过撰写《绥德踢场子》资料文本、详细掌握绥德南北两路踢场子技巧和风格的基础上,有机吸收其它地域民间舞蹈元素、结合当代舞的一些排导手法创编出的群场子舞《黄土风情》,拓展了传统踢场子表演技能,提升了这项民间舞的观赏性,在参加陕西省2009年度舞蹈大赛、第二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第三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的演出中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优秀表演奖。此节目2013年10月受邀去北京舞蹈学院民舞系,给编写“陕北秧歌教材课题组”的师生进行了传授。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19)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0)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1)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2)

“踢场子”这项陕北独有的民间舞蹈表演艺术,要想在当今多元的文化状态中,走出黄土地,走向全国,必须有机地融合、借鉴、渗透其它民族、民间的优秀表演艺术,沿着取材于民间、规范于课堂、升华于舞台的途径,合所有陕北文化、文艺人之力才能完成。

继往开来第三代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无数代的祖先和我们一样,都曾喜怒哀乐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又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消殁的无影无踪,苍茫的陕北大地经过千万年的兴衰沉浮,留下来的就只有剪纸、石雕、信天游,唢呐、说书、秧歌舞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艺术……文化的内容是知识,文化的本质是精神,文化的手段是艺术,“踢场子”就是一种地域人文精神的传承。当然,“踢场子”不能当饭吃,可在表演和观看中,你的身躯里会生发出一种语言表白不清的情绪,就会感到血液在奔流,毛孔在膨胀,灵魂获得了些许的超脱、释放、舒展、净化,眼前就会显现出千万里之外的浩海碧波、霞光夕照。就觉着人世间许多深奥的理念无师自通了,生活里就不再有什么东西能迷蒙困惑住自己,这就是艺术和文化的功能。

当今,在陕北各种文艺活动中表演“踢场子”的年轻人,就属“继往开来第三代”,主要代表是绥德黄土地艺术团的李龙、白飞飞、魏雄雁、武文杰、贺加贝,郑东瑞、马媛、任艳、崔璐璐、薛巧银、李京等一大批男女舞蹈演员。他(她)们在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和上海世博会、北京60周年国庆等重大活动中表演了不同人数、不同风格的“踢场子”节目。分别获得了个人和集体表演一、二等奖和优秀奖,为陕北和绥德争得了不少的名誉和荣光。虽然他们完全继承了上两代人所有的表演套路和技能,个别演员的身姿、容貌、柔软度、爆发力远远超过了前人和老师,可他们毕竟还年轻,许多表演者对“踢场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领悟不够,对这门民间舞蹈艺术彰显的人文情怀认识不深,对养育自己的这块黄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孕育出的陕北精神没有完全理解和懂得。他们所表演的“踢场子”,模仿的痕迹大了一些,图解的体态多了一些,内在的冲动小了一些,鲜活韵味少了一些。但我们应该深信,随着阅历的增长,情感的积淀,素养的提高,继往开来的第三代“踢场子”人,会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和保护力度加强的文明劲风,担当起新时代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3)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4)

我们期盼着这一代“踢场子”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更新、锤炼、提纯出一种崭新的彰显当今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踢场子”套路,普及和推广在本地的各种文艺活动中,展现和闪亮在全国的艺术舞台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5)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6)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7)

以前最大的场子叫什么(百年场子三代人)(28)

(贺世成/文 王瑞平/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