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弟子规中孝亲敬老的名言(弟子规解读之三)

弟子规中孝亲敬老的名言(弟子规解读之三)“养父母之心”就是让父母衣食无忧的同时,心里面能常生欢喜、自在。做到这点不容易,前提是自己必须要有“好德”。《孝经》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不骄、不危、不溢的好德性才能长守富贵,父母才能生欢喜、自在心。养父母之心除了要有“好德”,还要有“好色”。孝敬存心在心,孝养父母的存心包括“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身是指我们要从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上去关心、照顾父母,这是最基本的孝道。《孝经》庶人章第六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指如何去养父母之身。“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说的是开源,“谨身节用”说的是节流。普通的我们如何来宽养父母?无非是开源节流、省吃俭用,让父母过得好一点。“冬则温,夏则凊”。二十四孝故事里面有一个“扇枕温衾” 也叫“黄香温席”的故事,《三字经》中说“香九龄、能温席”都是说这个。东汉有个九岁的孩子叫黄香,因为母亲

关键词: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弟子规中孝亲敬老的名言(弟子规解读之三)(1)

爱敬存心是指爱人爱物和敬人敬物之心,我们的爱敬存心立起来了,做人做事处处都会为他人着想、走到哪里都会是爱心满满,都会受到别人的喜爱和礼敬,都会是天底下最阳光、最可爱的人。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一段关键词主要是讲如何长养和呵护我们的爱敬存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里主要是通过两个暖心的故事“冬温夏清”、“文王三省”来诠释古人孝敬父母的拳拳爱心。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里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长养我们对父母、亲人的礼敬之心。下面分句解读。

“冬则温,夏则凊”。二十四孝故事里面有一个“扇枕温衾” 也叫“黄香温席”的故事,《三字经》中说“香九龄、能温席”都是说这个。东汉有个九岁的孩子叫黄香,因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跟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身体不是很好,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太冷,常常先钻到被窝里把被子捂暖和了,才叫他的父亲上床睡觉;夏天天气太热,他就先拿着扇子把床扇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弟子规中孝亲敬老的名言(弟子规解读之三)(2)

从这里我们看得出来,黄香念念在体察父母的需要,绝不只是做了冬温夏凊的事,当他时时存心关爱父母时,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去照顾。当地的地方官员知道也很感动。当黄香到了当官的年龄,当地的官员就举荐他做“孝廉”,后来官至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有孝心的人,他也同样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臣出于孝子之门”,黄香的孝行流传千古,感动无数的读书人,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美誉。

时代在变,我们现在不需要为父母“扇枕温衾”了,但理没有变,我们的纯纯孝心不能变。这种纯孝之心表现在生活细节上,就是处处对父母的关心、对父母的爱护。学“冬温夏凊”,更重要的是要体会黄香的存心,存心是他的本质,“冬温夏凊”是他的行为。本质绝对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爱敬父母的形式要与时俱进,学经典一定要活学。

孝敬存心在心,孝养父母的存心包括“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身是指我们要从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上去关心、照顾父母,这是最基本的孝道。《孝经》庶人章第六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指如何去养父母之身。“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说的是开源,“谨身节用”说的是节流。普通的我们如何来宽养父母?无非是开源节流、省吃俭用,让父母过得好一点。

“养父母之心”就是让父母衣食无忧的同时,心里面能常生欢喜、自在。做到这点不容易,前提是自己必须要有“好德”。《孝经》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不骄、不危、不溢的好德性才能长守富贵,父母才能生欢喜、自在心。养父母之心除了要有“好德”,还要有“好色”。

弟子规中孝亲敬老的名言(弟子规解读之三)(3)

《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对父母的孝敬最难做到的是长久的和颜悦色,仅仅替父母做事,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这只停留在养父母之身的层次,而真正的尽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恭谨、声色柔和的赡养父母。所以孔子接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告诫我们养父母之心重在爱敬存心。

人世间最冷的莫过于人的心,世上最难看的莫过于人的脸!尤其在父母面前,子女千万不要流露出难看的脸色。明代的吕坤在《呻吟语》中记载,孝子侍亲难看的脸色有八种。

第一种:沉静。在父母面前默不作声,父母问话也不作答,更不主动问候,如同活死人一般。

第二种:庄肃。好像领导视察,一脸庄严肃穆。

第三种:枯淡。面无表情,父母问一句就答一句,像个机器人,没有情感的注入。

第四种:豪雄态。在父母面前张扬,哪怕你是人王,在父母面前永远是个孩子。

第五种:劳倦态。在父母面前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样子。

第六种:疾病态。痛苦呻吟,一瘸一拐,这样会让父母无助难过。

第七种:愁苦。把工作上的苦水向父母倾倒,让父母担心。

第八种:怨怒态。无休止的抱怨父母的各种过失,而不是善意的提醒劝谏。

照照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用这样的脸色来对待父母,有的话赶快改过来。其次为人子还要善看、善听,要从父母的言行中“善体亲心”,常回家看看、用自己的爱心来养父母之心。

“养父母之志”那就是《孝经》里面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养好了自己的德行,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最高兴、最满足的肯定是父母、老师。这是养父母之志,也是通圣贤之志和众生之志。父母全心全意栽培孩子,目的无非是希望孩子对社会有更大的回馈来“以显父母”。

弟子规中孝亲敬老的名言(弟子规解读之三)(4)

文王三省

“晨则省、昏则定”。晨昏定省和文王三省说的是同一个事,文王还是太子之时,孝顺之极。每天早中晚必定到父母的寝宫门外,问服侍父母亲的侍者,当天父母是否安好,侍从回答说安好,太子喜悦之情就挂在脸上,回答说不太好,太子愁闷之情则从早到晚挂在脸上。有人会说现在多忙,每天都问候两三次太麻烦,麻烦吗?想想父母一天要念叨我们多少次?你为什么会有时间一天关注孩子多次,人同此心为什么就不同此理了?说到底还是孝道的存心没有立起来。再说我们一大早起来,跟父母恭敬问安,爸妈一看我们精神饱满,知道我们晚上睡得很好,父母也安心了。晚上回家道一声父母好,父母看到我们气色不错,心里也就踏实了。晨昏定省是父子有亲的一个良性互动。

“晨昏定省”,既是安父母的心,同时也在养自己的礼敬之心。我们在单位要不要也“晨昏定省”,早晨到办公室一声大家好,既喊出来你对领导同事的礼敬之心,还相当于打了一个考勤。下班一声“拜拜,路上注意安全”既有礼敬又有情商。(未完)

猜您喜欢: